赵淋的10年“湾漂”,从陶艺“小白”摇身成“学会会长”

中国陶谷
+ 订阅

2019年,是赵淋“湾漂”的第10年。从初出茅庐的陶艺新人,到成为石湾陶艺学会会长,赵淋在迷茫中突围,在探索中坚守。流水十年间,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天,让小编带你,走过赵淋“湾漂”的那些年......

作品独特,市场、比赛、展览多栖

和传统石湾陶瓷讲究写实不同,赵淋在创作时喜欢在人与物的现实形象基础上,运用随性的曲线将其抽象化,在人、物塑造上也喜欢为其“做减法”,没有过多细致的描摹修饰。

喜欢赵淋作品并为其买账的人很多。甚至有不少作品已经漂洋过海在国外“安家”。除了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反响,在比赛、展览等方面,赵淋的作品成绩也不俗。

2019年2月,赵淋的《恋人絮语》在800余件陶瓷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三届“CHINA•中国 ”陶瓷艺术设计大展铜奖。他的《诗足远方》在2018年不仅获得了“中国汝瓷小镇杯中国汝州(国际)环境雕塑陶艺创作大赛”优秀奖,还被汝州人民市人民政府收藏。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这样亮眼的成绩,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在创作中,如何在表达自我和接轨市场之间驾轻就熟,赵淋花了长达数年的时间,不断实践、探索,才找到拿捏的分寸感。

2010年,赵淋辞掉工作自己出来做起工作室。当时,赵淋的房租和铺租都需要靠作品出售所得收入来维持。作品没有市场,下个月的租费也无所着落。赵淋不得不去调整自己,“做一些市场能接受的作品”。

作品《逍遥游》

不甘于完全迎合市场的赵淋开始学着“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赵淋拓宽了自己的创作题材以迎合一些市场需求,比如创作生产生肖陶(销售生肖陶是石湾陶艺家每年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赵淋也坚持“做自己想做的”。赵淋说:“生肖只是我的部分作品,每年我还会创作其他作品来表达我所关注的问题,或者某个当下的想法等等。”

为佛山陶瓷发展,培养人才

2018年,赵淋当选为第二届石湾陶艺学会会长。在他看来,佛山在打造、发展陶瓷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大力度做好“成才培养”工作。

“我们需要有一片土壤,让人可以扎根下来,”赵淋说,“石湾的陶瓷发展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参与其中,面貌才能丰富起来。我们希望有更大的平台能一起实现这个愿望。”

而在如何把佛山陶瓷“推出去”的问题上,赵淋已经有所准备,“2019,石湾陶艺学会将陆续推出展览比赛,邀请在业内具有知名度的陶艺家参与帮带,汇聚新生力量。同时,石湾陶艺学会将作为代表和建陶行业进行交流,从家居摆设、空间搭配等方面共同探讨两者的融合可能,为陶艺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陶谷致力于集聚创新人才,助力产业转型,打造“城产人文”融合片区特色。未来,陶谷继续敞开怀抱,欢迎更多的陶艺人才前来“湾漂”,落地陶谷,共同助推石湾陶发展。

原创编辑|中国陶谷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

作者|黎舒妍(文章内容有删改)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