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华南农业大学(下称“华农”)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整体入选的试点高校。
思政教育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近年来,华农以“思创园”为核心,建立“1+4+N”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实务化平台,安排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入住、办公,将思政教育平台建在社区内、宿舍里,打通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宿舍楼下就是“思创园”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党史国史图文展区,该展区集中展示了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历届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辅导员尹卓君正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员在思政体验馆开展党史情景式教学。
这里原来是一座学生活动中心,通过充分活化空间,在走廊、过道、会议室内部布置思政教育展览,3个楼层分别承载“树理想、重品行、守纪律”主题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唱歌、练舞的同时,也能浸润在思政育人的环境中,学生活动中心也摇身一变成为思政体验馆。
11:40,华农第五教学楼的下课铃准时响起,连接教学楼和启林南社区的思创文化长廊里,过路学生正在“聚焦全国两会”和“模范引领计划”等展板前驻足阅览。一到晚上,这里就成了学生散步、聚会、排练节目的热门场所。像这样的校园文化长廊,遍布华农的每个学生社区。
在启林南社区各栋宿舍1楼的架空层,学校19个学院分别建设了自己的思政创新基地,组成“思政一条街”。每个基地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兼有学习、展示、会议、活动等功能。红色故事会、思创读书会、师生有约、模范引领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思政创新基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交流。
在课堂之外, “一街一廊一馆”为一体的“思创园”成为推动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平台。华农学生社区成为了思政教育的新课堂。
党员“亮牌”服务受追捧
早上8点30分,华农材料与能源学院学生党员蔡奇龙来到学院的社区党建办公室值班。他是这里的就业助理,负责协助同学填写三方协议、申领补贴、填报材料等工作。平时,他还会参与学院组织的学业帮扶活动,给师弟师妹们补习高数、概率论等难度较大的课程。
“计划每年重点帮扶三名同学成绩在年级进步35%以上”“立足社区卫生环境治理”,这是启林南社区临时党支部公布的服务内容。华农在学生社区共成立了134个楼栋临时党支部,每层宿舍楼都有党小组。
学校要求党员宿舍“亮牌亮身份”,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来。社区实施“党旗飘扬社区工程”,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 每月评选一次“社区党员之星”,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启林南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学生可以收取信件、扫码读书、自助取火车票。负责日常管理和运维的是来自启林南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事。
华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从课堂里嫁接到生活中,以丰富的活动与激励,充分展现了党员学生敢为人先、奉献校园的积极一面。
辅导员办公室搬进学生宿舍
“我几乎每天都到学生宿舍走访,关注学生动向,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华农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说,她的办公室在启林北社区52栋宿舍306房,自从把办公室设在宿舍楼里以后,她与学生的交流明显增加。
“以往辅导员办公室都在学院里,学生不常去。现在把办公室搬到学生宿舍,与学生的物理距离和心灵距离都更近了。有一次,学生在宿舍遇到突发事件,我只花5分钟就赶到现场处理。”党林夕说。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100%的辅导员住在学生宿舍,100%的辅导员到学生社区工作,形成了辅导员社区思政课堂,学生在社区随时都可以找到辅导员,党团教育、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资助服务、学业互助、社会实践指引等在社区已形成常态化。
不仅如此,党林夕还通过手机、QQ、微信等手段,在线上覆盖全部所带年级学生,并在微信开办“林夕有约”公众号,在线上与学生沟通时发现问题,通过线下谈心解决。
华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少雄介绍,华农还通过每周例会、定期专题学习等形式,要求辅导员以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服务学生。“在学习会上,辅导员们要轮流做主题报告,谈心得体会。我们希望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学工队伍,引领学生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记者】钟哲
【通讯员】方玮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