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广东有长达3368.1公里的海岸线
是中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
广东人肯定不会缺碘!
加上近年一些“流言”四起
说什么碘吃多了引起甲状腺癌增多
导致现在有些人开始远离加碘盐
能少吃一“碘”就少吃一点
真相到底是怎么样?
先直接讲一下后果吧!
01
有些地方“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
最“受伤”的是孕妇和宝宝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器官想要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它。
所以,人在各个年龄段都不能缺碘。
▽
缺碘,伤害最大的是孕妇和她肚子里的宝宝。
孩子的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而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
宝宝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者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在2000年我国消除碘缺乏病以前,全国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69个点),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
▽
对于孕妇本人来说,如果孕期严重缺碘,可能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所以,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孕妇,对碘的需求量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必须及时“补仓”。
疾控专家建议,妊娠妇女、哺乳妇女、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等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尤应注意充分补碘。
妊娠妇女孕期碘的推荐摄入量从非孕时的120ug/日增加到230ug/日,哺乳期妇女对碘的推荐摄入量增加一倍,达到240μg/日,应选用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可每周至少食1~2次海带等富碘食物。儿童和青少年应食用加碘食盐。
02
广东人补碘不靠“海”,主要靠碘盐!
人体内的碘80%-90%来源于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来源于空气。
虽然我们一直宣传海产品中含碘较多,但紫菜和海带这些食物在膳食碘摄入中的贡献率实际上只有1.6%到3.0%,而且这些高碘食品,我们也不是每天都吃啊!
广东属于沿海省份,但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的水碘含量在5~10 μg之间,属于缺碘地区。
省疾控中心表示,广东省85.2%的乡级水碘含量在10.0μg/L以下,属于缺碘地区,且广东尚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
所以,广东人的碘来源主要还得靠食用加碘盐,,防止碘缺乏造成的危害。
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广东人,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青少年们千万不能放弃碘盐啊!
03
甲状腺癌增多?
这锅碘盐不背!
首先,甲状腺癌增多是一种全球现象。
放眼全球,近年来很多国家无论是否采取了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同时,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原因跟甲状腺筛查的普及有关,尤其是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使得很难被发现的隐匿癌或微小癌被“揪”了出来。
也就是说,可能不是甲状腺癌增多了,而是以前没有被发现而已。
事实上,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本来就比较高,但不易被发现,可能陪伴终身。根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
所以,不要轻信吃碘盐导致甲状腺癌增多的“谣言”,咱还是老老实实为自己“带盐”吧。
04
煮菜别太早放盐,碘会流失
别以为把碘盐买回家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食用时一定注意这3点,否则会导致碘流失,吃了也是白吃:
不能用水淘洗盐
煮菜时不宜过早放盐,要等快熟了才放盐
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或放在油锅里煎炸
此外,这几类人要戒“碘盐”。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
有甲状腺炎的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因治疗需要,根据医嘱不能食用碘盐的人
- End -
资料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深圳卫计委、广州日报
科普漫画:“问上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