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安卓,华为应该怎么办?5月21日,任正非在深圳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我们能做操作系统。”不过,对于华为自研的操作提供是否采用了“鸿蒙”这个网上盛传的名字,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官方都没有给予最终的确认。
但不管是否叫“鸿蒙”,对于华为或者说对于国产移动互联网生态建设而言,自研操作系统都将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正如任正非所言,就算不是为应付时下出现的被谷歌海外“断粮”的状况,“我们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中本身也是需要。”据了解,因为这种客观必要性,华为其实早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了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
最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曾回答过华为自主操作系统的问题。当时,华为终端OS开发部部长李金喜当面对任正非提出过疑问:公司对终端操作系统有何期望和要求?
任正非回答道,“如果说Android、iOS和Windows三个操作系统都给华为一个平等的权利,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为什么不可以用别人的优势呢?我左手打着微软的伞,右手打着CISCO的伞,你们卖高价,我只要卖低一点,也能赚大把的钱。”但他同时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华为确定了自己做终端操作系统的战略,这和当时做自己的手机芯片的战略考量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同样定位于B计划,就是所谓的“备胎”。但正是有了这样的备胎存在,华为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底气所在。
据记者了解,华为自主操作系统是位于杭州的欧拉实验室负责,从2012年开始陆陆续续投入几百人了,投入规模并不小,并且还在2017年引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海波教授这一国内OS业界的顶级人才担任操作系统华为OS首席科学家、内核实验室主任,可见华为对于这个B计划是高度重视的。而且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自主操作系统虽然同样是基于Linux的开源平台开发,但其支持的终端类型则更加多元化,除了智能手机之外,还包括PC、车联网、物联网等,将会是一个通用性的操作系统。这一点从BOSS直聘网上华为OS内核实验室的招聘信息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至于“鸿蒙”这个名字,最早也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一份PPT演示,PPT中更是写明“陈海波教授领导华为操作系统团队开发了自主产权操作系统——鸿蒙。该操作系统已对Linux大量优化(已开源),并已用于华为手机中(安全部分)。另外,该项目还获得了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并且争取csranking尽快进入前五以及准备申报2020年国家技术进步奖。”虽然随后该微博被删除,且一位名为“朝闻君5776”的用户在微博上称,“PPT图本身只是其院系成果汇报,不涉及具体内容,和华为无关。操作系统名仅为候选名,在正式发布之前名字均为实验室版本,并不是最终版本(目前该微博也已经被删除)。”——但这种种迹象也足以证实华为的自主操作系统不仅真的存在,而且已经酝酿多年。
只不过,有了自研操作系统,并不代表着华为就能够轻松渡过目前的难关,正如任正非在今天的采访中所说的那样:“做一个操作系统的技术难度不大,难度大的是生态,怎么建立起一个生态?这是一个大事情,要慢慢来。”
【记者】程鹏
【校对】冯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