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艘科研服务船服役,“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

深圳大课堂
+ 订阅

5月19日,深圳湾畔,碧海蓝天,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仪式在深圳海监广场码头隆重举行。据介绍,“清研海试1”是深圳市和清华大学拥有的第一艘为科研和技术开发服务的试验母船,其的服役将有力开拓深圳涉海科研力量的研究领域,为涉海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提供海上实测服务,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领域科研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启用仪式。

国际先进海洋工程试验研发平台同步启用

“清研海试1”于2016年8月20日开始设计,2016年11月8日由同方江新船舶建造有限公司开始建造。船长49.8米,型宽13米,型深4.4米,满载排水量近千吨,设计航速11节。

2018年10月29日“清研海试1”在长江流域九江段完成了部分航行试验项目,该船试验航速、设备性能、振动噪声等指标均满足设计。2018年11月12-13日,母船在汕尾进行海上试验。2019年4月28日至30日,该船在珠江口海域顺利完成了首个科考实验航次。

下一步“清研海试1”将开展海洋工程装备与结构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动力试验、海洋化学与生物试验,还将承担船舶与海洋平台噪音与震动分析控制、深水风电样机水动力验证与结构安全测试,以及作为各类船舶海洋装备布置与回收的实验载体。

与会人员参观试验母船。

据介绍,“清研海试1”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为深圳海洋装备海上试验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母船启用仪式不仅是“清研海试1”的启用,更重要的还是海上试验场、室内工程水池和超算三位一体的国际先进海洋工程试验研发平台的启用。

海上试验场位于汕尾龟龄岛海域,是深圳各涉海单位进行海洋工程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攻克海工模型试验中多律作用下的比尺效应这个世界难题的有效手段,并能够开展海洋装备抗台风等长期可靠性试验,助力国产海洋装备的国产化,今后将致力于推动深圳乃至广东省各涉海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

位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楼的风浪耦合海洋工程水池是我国华南第一座带有可控造风能力的海洋工程水池,可模拟200年一遇台风,开展浮式结构模型试验。据介绍,清华海洋工程试验研发平台将为我国海洋装备的国产化降低门槛,为国家海洋战略、清华大学海洋学科建设和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推动海洋工程学科集群建设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致辞时表示,“清研海试1”试验母船的启动是深圳市以科学实验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第一艘船,预期将为深圳市的海洋科技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圳市科协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海洋学科是国际研究生院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深圳市正在向建设全球创新城市的目标迈进,市科协将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进海洋学科在深圳的稳步发展。

领导和嘉宾为试验母船揭幕。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代表深圳市政府向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清研海试1”启用仪式致以热烈的祝贺。王立新表示,海洋经济是深圳未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对深圳赋以重任,定位为打造“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以前海、大鹏东西两翼为重点,以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珠江口所形成的天然海洋湾区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海洋布局。“清研海试1”启用是新的里程碑,相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学科一定会成为深圳海洋经济、海洋科学、海洋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清华海上试验场。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杨斌表示,清华在深圳过去18年的办学中布局了海洋学科建设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国际研究生院学科规划中,清华大学优先在深圳布局一流的工科学科,并明确把海洋工程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深圳市的社会发展需求。试验母船的启用将是清华海洋学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将深圳创新优势、毗邻南海地缘优势、清华工程技术学科优势三结合,在深圳发展清华海洋学科大有可为,海洋学科必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建功立业。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表示,随着“清研海试1”的交付和正式启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他透露,国际研究生院将全力推动海洋工程学科集群的建设,包括新的海洋土木工程大楼即将在新校区展开建设,到2030年预计在海洋领域将达到百名教师和千名以上在校研究生的规模。

【记者】孙颖  

【摄影】朱洪波  

【通讯员】陈超群  冯云丽  杨盛牧 丁超

编辑 刘倩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