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乐器长什么样?东莞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联合办展

南方+ 记者

古乐飘飘,琴箫合奏,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市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特展“和韵天下——中原音乐文物瑰宝展”正式开幕。展览从数十年来出土的河南音乐文物中撷取精品64套、169件,分为“远古回响——史前音乐”“金声玉振——夏商周音乐”“瑰姿逸音——汉魏音乐”“盛世风华——隋唐音乐”“余韵悠扬——宋元明清音乐”五大部分,通过丰富的精品文物串联起中华音乐文化的时代脉络,还原一个传承了8000多年的音声世界,展现中国古代音乐千古不泯的魅力。

赏古琴笛箫,享古乐奥妙

开幕现场,“古乐今声——古琴、笛箫合奏赏析音乐会”同场演出。来自东莞市的两位传统器乐演奏家为大家带来了意蕴悠远的美妙国乐,还为现场的观众普及古典器乐常识,做深入浅出的乐曲赏析,让市民获得更深层次的古典音乐的享受,充分领略传统民乐的奥妙和精髓。

左:王可逊  右:刘汉超

王可逊,东莞市著名古琴演奏家、岭南著名斫琴师,古琴岭南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东莞市古琴文化艺术会会长。

刘汉超,东莞市著名的笛箫埙演奏家、中国竹笛学会理事、中国埙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东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

看文物瑰宝,品华夏音乐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距今8700~6800年)  1987年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华夏民族素有“礼乐之邦”之称,中原地区更是华夏音乐文化的发源之所在。中原传统音乐,像一条历史的长河,从细流涓涓到波澜壮阔,其中无数创造者用智慧构成心灵的和声。中原大地上发现的古代音乐文物不仅类别丰富,且发展谱系完整,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直至宋元明清,源远流长,延绵千载。

特镈,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23年河南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东莞市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首次合作。河南博物院作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有着丰富的院藏文物资源。东莞市博物馆借助大馆平台,整合资源,引进特色精品展览,激发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龟甲响器,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距今8700~6800年)1987年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音乐是一种随演唱、演奏立即消失的“时间艺术”。穿越千年时光,在展览现场零距离接触国宝,感受中原文化的恒久魅力。此次展览,东莞市博物馆还推出“扫一扫,听导赏”服务,只要有一部手机,在展厅,你就能随时随地零距离与文物“对话”,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原音乐文化。

展览:阅古赏珍——清代官窑瓷器展

时间:2019年3月23日至2019年5月26日

地点:东莞市博物馆一楼

活动:“探寻古代东莞”系列教育体验

时间:2019年5月-6月,14:30-16:30

地点:东莞市博物馆二楼互动体验厅

内容:依托东莞市博物馆“古代东莞”的陈列内容及馆藏资源,围绕东莞历史文化特色与特点,从古东莞先秦文化、制盐历史、崇文重教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专业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教育活动,包括莞盐实验室、莞邑古建修复师(学宫版)、莞邑古建修复师(西城楼版)、古书装帧设计师、梅瓶的后现代生活等,让受众在了解东莞历史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提高综合素质与文明意识。

【记者】陈琬莹

部分素材来源 东莞市博物馆

编辑 薛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