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怎么做好?这所名校已坚持30年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劳动教育应该怎么做?15日,省教育厅召开中小学劳动教育座谈会。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各地各学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劳动教育持续有效开展。

学什么?

不同学段有不同目标

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在不同学段需要提出不同的劳动教育目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知道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校内校外服务。

位于传统老区的荔湾区广雅小学,为低、中、高年级学生设立了生活劳动、校园服务、社会服务等不同的目标,让学生明白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学校还建起“ 南泥湾梦想农场”,以“南泥湾大生产”为背景传承农耕文化,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勤劳奋斗的劳动精神。

在身体力行开展劳动实践之余,对于初中和更高年级的学生,则要进一步提出吃苦耐劳、劳动自立等精神品格层面的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从1990年开始提出“让学生深入社会接受更加深刻的教育”的教育主张,先后在清远市源潭镇大连村和清远市飞来峡镇龙埗村建立基地,组织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坚持30年。

在一周的时间里,学生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了一定的生产和服务技能,建立起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美的观念。近30年来,共有约1.5万名学生、900人次教师、250余家农户参与。

“我们创建了农村社会实践‘三三五’育人模式,通过三方协作、三同教育,以理想信念、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研究创新和发展指导‘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担当志远、自信坚毅、创新尚美、求真致知的时代新人。”华附校长姚训琪说。

怎么学?

因地制宜,课程融合创新

劳动教育的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校长们表示,应该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活用地区、家长、校友等资源,结合校本课程或志愿服务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黄建伟介绍,该校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自己的农校,积极培育劳动技能,如今仍坚持落实寒暑假的孝亲行动,要求学生积极认真地为长辈做一顿饭菜、洗一次衣服等。同时,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服务活动。

广州各学校在市教育局组织下,以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科技创新、学校德育六种活动为载体,结合主题特征设计有特色的劳动活动,使劳动教育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我是学校小主人”劳动技能大比拼,让学生体验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培养劳动光荣的意识。

“我校从2003年起组织学生参加地铁志愿服务,近3年来有45人次荣获优秀地铁志愿者称号。”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黄卫红介绍,该校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全体学生在 “i志愿”平台上完成注册,并要求高中学生每学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0小时。

在融合校本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的同时,也要兼顾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于1983年建校,近百万广州学子曾在此“学农”。由于在全国同类基地中起步早、经验多,该校成为教育部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的四个起草单位之一。

“学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举办兼具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家校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副校长王朝晖介绍,该校发挥职校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服务周”为全校师生服务,在“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中,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记者】钟哲

【校对】冯志坚

编辑 麦小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