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谭边社区:百年古村欣欣向荣,苦瓜远近驰名

南海狮山
+ 订阅

谭边大顶苦瓜远近驰名,但如果对这个地方的认识仅限于大顶苦瓜?那你就错了。

谭边社区,是一个南宋古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坐落在狮山。漫漫岁月的沉淀,让古韵弥漫的村落却也饱醮新气象。

宗祠、旧巷弄、麻石墙...……往昔的旧时光,透着荣光与记忆;游乐场、大广场、文化长廊……现今的新景象,浸润出欣欣向荣。走在村道上,感受着谭边的古今相融。

800年谭边 古韵悠长

谭氏大宗祠见证谭边历史

谭边开村时并不叫谭边,而叫簕竹村,是因为以前在此有条坑田叫簕竹坑,继而又改名为竹贤村,源于谭氏大宗祠左后角半山腰有一座廟宇名为“竹贤古廟”的高庙。

据族谱记载,后来南宋度宗咸淳癸酉(1273年)年,相传谭氏始祖谭渊从南海县三江都骆村堡后山良村迁徙到这,此时又有南雄珠玑巷共有11姓人迁此相结,世世代代繁衍至今。

要追寻村历史,不妨到祠堂走走。火红娇艳的木棉树栽种在祠堂旁意境十足,走近大宗祠一看,刻有谭边名人实录的旗杆台稳稳伫立在祠堂前,祠堂造深三座九造,两边有青云巷,两侧门楼刻有左苍松,右翠竹。

走进大宗祠,陶瓷、灰塑、砖雕、石雕、壁画应有尽有,屋顶上还增添了九只镬耳,精美的壁画像是诉说着一个个连串的故事,站在宗祠细品历史痕迹,也能坐上半天。

谭氏大宗祠几时建的却无从追究,但据族藉“昱齐公行实”记载,宗祠曾于清嘉庆年间戊午岁(1798年)族内议论重建始祖祠,三年后新祠落成。

六十年代,祠堂一度被改为小学,因此对于老一辈的谭边人来说,过往的祠堂有着他们的学堂记忆。

现在建于清朝前的祠堂早已变身,成了如今眼前宏伟的模样。新落成的宗祠于2011年奠基,由族人共同出资筹建历经两年而成,耗资超过百万,一砖一瓦都融入了谭边人对根的归属与记挂。

300㎡大宅、兴华里地界

古建筑辉煌痕迹可寻

借着春意,暖阳温柔地洒在谭边旧时建筑上,古民居、土地界、青阶巷等各种已模糊了年代的建筑在阳光下灰中透金,越显古朴,漫步谭边,可以感受曾经的风华。

名为“后城堂”的大宅子占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现在来看仍相对崭新。“旧时这里的门卫曾在广州城隍庙办事的,后来才来到这里做门卫、司机……”村中87岁老人谭润发慢慢回忆着这所建筑的前世今生,他说这户大宅是由华侨四兄弟共同持有的,只记得大儿子叫德本,当时这户人家很“架势”的,丫鬟就有好几个。

据悉,这栋大宅在20年代前就有了,距今已有过百年历史。路过的村民李巧玲介绍,到解放后,这所大宅的人都已经出国了,后人也很少回来。

谭边的村小组很有特色,这时你在东队街,或许转个弯就到了另一个村小组了。再往村里走,石雕、砖雕、灰塑……形形色色的岭南建筑映入眼帘。

精美镂空石雕图中,繁花细致逼真,可以看出当时的谭边人手艺十分高超,素养高雅致极。

出了村民家,来到了刻着“兴华里”的石碑前,据93岁的谭三佳说,“兴华里”原本是用于区分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以前别人寄信过来呐,都要写上谭边村兴华里的,这个土地曾于道光年间重建过,至于什么时候有的就无从考究了。”佳伯说以前的信件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兴华里旁就是西头生产队了,两条大圆柱挺拔矗立,墙体以红、青砖木水泥混合而成,走近一看,还能看到当时的标语和语录。

“解放后,我曾经是生产队队长呢,主要负责排岗工作,安排村民事务等。”佳伯自豪地说着,以前有个小黑板的,大家都经常过来看小黑板上自己要干些什么。

这里有大广场、儿童乐园

谭边村民个个乐

旧村落荣光依旧,但谭边社区永不止步于此。离开旧村来到了谭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可以进行各式培训活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这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呢,这只是谭边梦家园的一角,而梦家园只是谭边现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往外看,周边景象与古村落对比鲜明,交相辉映。这里有人气超旺的谭边市场,有休闲玩乐的“梦家园”中心广场,有新修建的篮球场,儿童在此玩乐嬉闹、大人闲话家常,好生热闹啊。

早在2010年,谭边小学并入太平小学,留下的大片操场一直空置,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谭边市场向来兴旺,土地的出租价格已达到100元/平方米,如果将这块土地出租,每年将会有800万村收入,可谭边村并没有这样做。

“物质条件上去了,但似乎缺乏精神文化熏陶,去满足村民学习、文化、体育方便的需求。”顺着这样的想法,谭边村投入约800万元,把这块空置地打造谭边“梦家园”广场,功能涵盖图书馆、大型舞台、公园以及标准篮球场。

因为设备齐全,除了本村居民,广场每晚都会吸引周边村民群众来广场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有跳舞的,有唱歌的,有看书的,有畅聊的,喜欢表演的都能在这里找到场所,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人和美

助力谭边乡村振兴

“和美”是谭边的主旋律,村民同心同力,项目推进起来总是又快又好,这也助力谭边社区入选狮山镇创建乡村振兴国家级参观示范村的行列。

走在谭边,街坊热情大方,既是谭边的外嫁女又是谭边媳妇的李巧玲,听我们说要找润发伯伯,立刻二话不说带着我们去,一路有讲有笑,巧姨平时也会到谭边社区幸福院帮忙。

据谭边宣传专干谭瑞生说,谭边已满90岁的老人多达10名以上,心态好、环境美、人情足或许就是谭边人长寿的原因。

不仅如此,谭边人还十分团结民主,拥有联星党支部书记、经联社社委、股东代表、居民代表这4重身份的杨翠兰自豪地说,在谭边社区,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59名居民代表实名表决并签字确认,而经济类的项目则要48名股东代表实名投票通过,才得以实施。

谭边发展至今,村内共有16个姓氏,村民小组相近,但极少有宗族与姓氏间的矛盾斗争,历年来十分和谐团结。

“人和”还得益于谭边各项民生设施的完善。除了谭边梦家园广场、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院……在谭边社区的力生村,一条滨水长廊休闲公园正渐见雏形。

一涌碧水三分而立,新砌的大理石护栏整齐划一,岸边设置了健身器材,看上去颇具城区滨水公园的“气质”;然而举目远眺,大片的农田和星星点点的香蕉树,又把人一下子拉回乡村的怀抱。

谭边社区现正申报狮山镇创建乡村振兴国家级参观示范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谭边社区“善治谭边,和美家园”品牌会越来越亮。

来源:佛山新闻网记者黎思嘉实习生薛杉 通讯员谭瑞生梁海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