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深似海,江门这位妈妈照料瘫痪女儿,37年如一日!

均安乐园网
+ 订阅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在孩子看来,

妈妈的怀抱永远是最温暖的;

而对妈妈来说,

母子之情也是最难割舍的。

在恩平市崇德医院住院部,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依然还在含辛茹苦地

照料着自己瘫痪的女儿。

这份关怀已经持续37年,

而且,仍将一直持续下去。

下面,跟着小编

一起来了解她们的故事

↓↓↓

在崇德医院住院部,住着这样一对母女——71岁的母亲伍凤兰和41岁的瘫痪女儿吴洁华。自从女儿4岁生病那年起,伍凤兰就挑起了照顾女儿的重担,从黑发到白发,37年从未间断一日。伍凤兰母女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日前,记者来到了医院,见到了这位坚强母亲。

她,是医院里人人敬佩的老母亲

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记者来到了伍凤兰母女的病房。

“这个照顾瘫痪女儿30多年的老母亲,医院的其他住院病友都知道。”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病友们都很敬佩她,大家总是能看到这位老母亲推着她的女儿到治疗区进行康复治疗,风雨不改地为女儿奔波买饭。

△在伍凤兰(左)的细心照料下,吴洁华(右)精神状态很不错。

洁华的病房在二楼,进入病房的第一眼,床铺收拾得很整齐,病床隔壁的桌面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保温瓶水瓶。记者来到她女儿的病房时,满头银发、身材瘦小的伍凤兰正在收拾床铺,吴洁华则躺在病床上,精神状态很不错,迎面而来是一个灿烂的笑容。 记者说明了来意后,老人连忙招呼记者坐下。“现在我还能走动,每天早上6点多起来,然后去买早餐,吃完早餐就送洁华去治疗。”伍凤兰说,这是女儿接受治疗的第三个年头,每次治疗都是由她来照顾,她从来没有和女儿分开过一天。 病房里,吴洁华病床隔壁的桌面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保温瓶与饭盆,其中一个用竹子做成的长方形的小物件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经伍凤兰介绍,原来这是她给女儿做的用来吃饭的小桌子,是用来固定饭碗的,方便洁华自己动手吃饭用的。 而病床隔壁的小椅子,是伍凤兰在女儿睡着后呆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在病房,这位71岁的老母亲向记者讲述了她与她瘫痪了37年的女儿的故事。

回忆:命运多舛的二女儿

1978年,

当时30岁的伍凤兰

是沙湖镇的一名普通农民,

和丈夫养育着三个女儿,

小家庭虽然不富裕,

但幸福美满。

那年的某一天,不幸突然降临在这个家庭。当时,伍凤兰4岁的二女儿吴洁华高烧不退,还患上了脑膜炎,伍凤兰迅速将女儿送到医院治疗,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伍凤兰,受医疗条件所限,即使抢救治疗成功,也有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孩子的智力可能会严重受损,还可能会全身瘫痪。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伍凤兰和丈夫还是选择了抢救。最终,吴洁华进行了抽骨髓化验及治疗,保住了性命。但正如医生所料,吴洁华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活动能力。眼睁睁地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突然瘫痪,伍凤兰心如刀绞。 吴洁华出院后,伍凤兰放弃工作,在家全天候照顾瘫痪的女儿,而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靠老伴打散工维持。 虽然女儿康复希望非常渺茫,但伍凤兰一直没有放弃,和丈夫带着女儿四处求医,打听擅长治疗瘫痪的名医。无论路途多遥远,伍凤兰都带着女儿赶过去。中药、西药、各种偏方草药,只要听说哪种药吃了有效果,伍凤兰都会尽自己能力买下来。

因为长期卧床,吴洁华的肢体开始萎缩,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必须依靠更多的药物治疗。自此,伍凤兰再也没有一天的假期,再也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服。

一次机会降临在伍凤兰身边。三年前,恩平市残联下乡开展“精准康复”评估工作,吴洁华成为其中一名接受筛查的残疾人。经医生评估,吴洁华立即被安排到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三年来,伍凤兰带着女儿奔波于家与医院之间,坚持完成每一期的康复治疗,从未落下一次。

奇迹终于发生了!吴洁华从以前的一动不动,到如今可以缓慢举起手、伸起腿,能够完成简单的动作,例如自主吃饭等。与此同时,吴洁华说话也越来越多,性格慢慢地开朗起来。

伍凤兰说:“我不敢奢求女儿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只求女儿慢慢康复,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我已经感到很满足”。

37年来,母爱从未间断

每天中午11点

是吴洁华的午饭时间。

为了让女儿吃得更好、更有营养,

伍凤兰风雨不改,

每天奔波于院内外为吴洁华买饭。

记者来到医院的当天,

雨下得特别大,

风雨中那个瘦小的身影,

双手提着保温瓶,

正是伍凤兰。

△伍凤兰穿着一件雨衣,双手提着保温瓶,准备出门给女儿买饭。照片中,她的背影显得瘦小。

她笑着说,

不累,这些年都习惯了。

已经准备好午饭的伍凤兰在女儿身旁坐下,慢慢将侧靠在病床上的女儿扶起来,缓缓地将她的身体挪到轮椅上。然后,伍凤兰把自己做的“餐桌”放在轮椅上,自己尝了一下饭和菜,确认不烫后,把勺子递给女儿握在手上,吴洁华慢慢地一勺一勺地吃起来,“前几年只能靠我一勺一勺地喂,这一切就好像在照顾一个刚学会吃饭的孩子,现在可以自己进食了。”伍凤兰欣慰地说。等女儿吃完饭,她又把水壶递给给女儿喝水,然后缓慢地把女儿扶上床。这样,一顿饭才算结束。

△伍凤兰为女儿准备午饭。

每天,伍凤兰都要为女儿准备早餐、午饭及晚饭,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步骤,37年来从未间断。伍凤兰还要定期检查女儿有没有大小便,如果有就要立即帮她清洗身子。 “有时候天气热了,一天要擦好几次身子,要洗好几次衣服。”伍凤兰说,因为女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照顾自己,冷暖全靠她把握,连头发都是她为女儿剪的。

她是我的女儿,我不会说累

以71岁高龄

照顾瘫痪37年的女儿,

其中的苦累

只有伍凤兰最清楚。

但接受记者采访时,

伍凤兰却没说过一声累,

“要是说累,子女不就挂念你了嘛!”

伍凤兰回忆说,女儿瘫痪后,照料女儿的担子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其他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只有我能照顾她了。”伍凤兰说,女儿刚瘫痪的时候,她年纪还轻,家里其他亲人也会帮忙照料,如今,大家都年纪大了,虽然力不从心,可伍凤兰还是会继续照顾女儿,直到她能学会自理。 还没接受康复治疗之前,伍凤兰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按时吃过一顿舒心饭,每天喂女儿吃饭,把女儿抱到卫生间上厕所,为她洗澡擦身,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坐下来我立马能睡着。”面对眼前如此艰辛的路,伍凤兰擦拭干眼泪,坚强地扛起了照顾女儿的重任,与女儿肩并肩一同走下去。

△伍凤兰坚强地扛起了照顾女儿的重任,与女儿肩并肩一同走下去。

“这三十多年的照料,您累吗?”记者问伍凤兰。

“不累!做人最重要是积极乐观,既然事实如此,要学会面对现实。”伍凤兰的脸上依然挂满了笑容 37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瘫痪的女儿,在伍凤兰看来,或许这只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日落黄昏,天色逐渐昏暗。伍凤兰又披上衣服,到医院外为女儿准备晚餐。

无论生活多么不易 ,

她,永远无怨无悔。

这正是母爱的力量,

为这位伟大的母亲点赞。

来源:江门发布

编辑:家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