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肖屋村的新丰江畔有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叫鱼梁捕鱼。言及鱼梁,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这种从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捕鱼术,是当地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一门营生。
沿着肖屋村口的斜坡往江边走去,路过泥泞的河床和小石堆,两座长约三四十米、宽二三米的鱼梁并排躺在河道上。每值春讯来临之前,水位较为低浅之时,可以看到整座鱼梁大部分露出水平面,大致结构由两排桥墩和中间的竹排架构造而成,整体呈U形状,喇叭口朝着上游,将流淌的江水悉数吞纳,而后化成若干股支流从两侧、底下流走。
制作鱼梁主要以竹子、藤、木桩及石块。两排硕大的桥墩由大石块堆砌而成,外表用藤条缠绕结实,粗粗的圆柱体稳稳伫立在急流江水中。桥墩与桥墩之间,用柴、竹、藤等常见的材料作连接,形成一排整体。中间则是长长的竹排架,呈一定的角度斜斜插进江中,当鱼被水冲击到这个地方的时,鱼就无处可逃,村民就可以守梁待鱼了。
每年清明节过后,进入了捕鱼旺季,肖屋村每家每户轮流日夜派人守候在鱼梁竹排架,徒手将竹席上的鱼,一条条捡进鱼箩,鱼多的时候一畚箕一畚箕地捞,有时每天有两三千斤。
一些贫困户通过鱼梁捕来的鱼贩卖给游客,每月能额外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其中有一位贫困户,通过县农行扶贫工作队对口帮扶,他看到鱼梁捕鱼、烘烤鱼干销售的商机,申请到小额贫困户贷款5万元,购买鲜鱼烘干机等设备,进行深加工,解决了当地捕鱼保鲜、加工不足的难题,增加了捕鱼附加值。
如今,鱼梁在新丰江流域仅剩肖屋村这里两座,在视野开阔的江畔,不管是声音还是形状,两座粗粗粝粝的鱼梁格外显眼,有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感,一种简约质朴的生活美学。
为了让现存的鱼梁捕鱼技术及本地的传统文化能够重新焕发光彩,当地镇村干部进行了多方努力,计划将“肖屋鱼梁”申报为省级非遗文化项目。
希望通过挖掘“鱼梁“文化,结合本村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带动村里的整体收入,增加村民和贫困户的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编辑:蔡晓丹
审校:胡海
供稿:连平县农行驻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肖屋村扶贫干部曾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