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看不过瘾?在东莞用一份早餐这样“打卡”幸福

莞城文化周末
+ 订阅

编者按 

近日,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在网上走红。没有精致的料理,也没有华丽的美食,每一天,《早餐中国》用5分钟的时间介绍全国各地的市井早餐,引起网民对家乡美食的思念。在东莞,大家又是以怎样的早餐开启精彩的一天呢?

本期“最东莞”,文化周末编辑部将探寻东莞特色美食烧鹅濑粉,寻找街巷内的知名早餐店,并初探早餐消费新现象,带领各位食客一起品尝东莞早餐中的老味道。

每天清晨,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早餐店的厨师已开始忙碌。

潮汕粿条、桂林米粉、兰州拉面、河南羊汤、重庆抄手……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走进了东莞的大街小巷。然而,早起的一碗猪红粥搭配“烫粉加蛋”,藏于深巷中央的群姨猪肠粉和眉豆糕,坐地铁也要去“叹”的厚街濑粉,一喝就是四五个小时的早茶,仍然是无数东莞人心中的早餐情结。  

赶早“叹”濑粉  

人们讨论用汤辅味的面、粉等美食时,鲜美的“头汤”永远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北方的牛肉面馆或是苏州的“头汤面”馆外,总有挑剔的食客一大早就来到店门口,等着尝“头啖汤”。  

“头啖汤”是广东方言,即第一口汤的意思。在东莞,也有一道特色美食——烧鹅濑粉,值得人们赶早去品尝。  

清晨五点多,波仕(化名)就开始了烧鹅濑粉高汤的熬制。两块猪大骨、五六只鸡、二十多块猪肚,配合着大量陈皮、玉竹、红枣、姜等食材,大火熬制两三个小时,待鸡和猪肚煮熟后捞出,去除汤的浮沫,慢火保温,这便是食得福美食店烧鹅濑粉所用的高汤。  

“最好的烧鹅濑粉,就在早上。头汤往往是料最足的时候,其余时候就要看运气,因为鸡和猪肚煮好都会捞出来,熬好的汤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波仕已经在厚街做了三十多年的烧鹅濑粉,在他看来,久熬而成浓汤自然会比刚刚开煮的鲜美很多。  

看似简单的烫粉有着不少讲究,全靠厨师常年的经验积累。     李彤晖摄

濑粉是广东的特色美食,因为软、滑的特点可以搭配各种食材,其四个发源地——佛山高明、东莞厚街、中山三乡和广州西关都各有特色。而濑粉与皮脆肉滑的烧鹅搭配,已是东莞家喻户晓的美食。  

在东莞厚街,几乎所有烧鹅店的手工濑粉都曾出自球叔之手。而球叔制粉的独特之处,在于一锅熟米打成的米浆。将洗净的米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竹篮过水,再把生米与米浆一同放入米舂中打成粉桨,放干后做成米糊装进布袋,将挤压布袋产出的长粉条直接下入锅中煮熟,捞出后放入冷水浸泡,最后置入大缸阴干。等濑粉阴干后,会送往厚街的各家烧鹅店。  

“球叔家的濑粉什么都不添加,只用大米,而且是纯手工制作。”波仕是球叔的熟客,据他介绍,手工制作濑粉是非常辛苦的活计,以前有四五家人做手工濑粉,现在仅球叔的两个儿子在做。2010年,球叔成为东莞市首批非遗项目目录中手工濑粉的唯一传承人,后来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手艺。  

有了上好的手工濑粉与用料充足的高汤,烧鹅濑粉的另一个重头戏——烧鹅,也在烤炉中慢慢酝酿。凌晨3点,波仕就赶往早市挑选食材。作为店内招牌的烧鹅,原材料必须是七斤半到八斤半的清远鹅,这个重量的鹅肥瘦均匀正好。挑好鹅后,他还会挑上几只老鹅做卤水,老鹅肥硕的脂肪熬出来的卤水油香浓郁,淋入味浓色清的高汤内,醇香四溢。  

东莞烧鹅濑粉。  李彤晖摄

一个月前,厚街镇政府部门组织美食专家与厚街网友,评选出了6家最具“厚街味”的濑粉店,食得福美食店在微信投票与专家打分中都名列前茅,靠的就是烧鹅所用的配料。而这配料也不神秘,据波仕的儿子阿强介绍,他们只用酱油、米酒、糖、蒜这几样材料。  

“其实,东莞各家的烧鹅味道不会差距太多,而我们的特色就是不用大家都使用的五香粉、茴香等调料,以酱油、姜、蒜这三样调料为主,尽量保留鹅的味道。”阿强说。  

据阿强介绍,东莞各家店的烧鹅,在工序上并无太大差异,但在用料与细节上会有些不同。普遍的做法是先将酱料塞入鹅腹并缝住,用机械气泵为鹅体内注入气体(为的是将皮与肉分开),将整只鹅放入滚烫的糖水中过水,融堵住鹅表皮的裂缝使其密不通风,等确认鹅体内充满并且不会跑气后,取出晾干(表皮湿润的鹅烤出来的色泽不亮)。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后,将鹅放入竹炭烤炉40至50分钟后便可取出享用。  

这样烤出来的烧鹅色泽金红,鹅体饱满多汁,皮脆肉嫩,靠近酱料的部位卤味醇厚,离酱料较远的部位则保留着鹅本身的鲜香,是与濑粉搭配的最好做法。  

据了解,用碳烤制能更好的保证烧鹅的风味。  李彤晖摄

在厚街,濑粉的寓意就是长寿,多福多寿,逢年过节或是家有喜事,厚街人都吃濑粉或者糯米丸。打包五六份濑粉、半只鹅,带回去自己烫粉。烫得好坏不说,在家中吃濑粉图的就是濑粉喜庆的寓意。  

烧鹅濑粉呈现在食客眼前的最后一步,便是烫粉。而这看似简单的过水步骤有着不少讲究。烫的时间太久濑粉会烂,时间太短难去米腥味并且发硬。为了保持濑粉的原味,烫濑粉的开水也要经常更换。完美的濑粉在烫出时要保证软、滑及根根分开,而这份手艺全靠厨师常年的经验积累。  

对于外地人来说,第一次吃濑粉总会把它和湖南米粉、桂林米粉作比较,常说“这粉怎么夹不起来啊?”“怎么一夹就断啊?”,濑粉不会加明矾等添加剂,吃的时候最好用嘴贴着碗,一边喝汤一起吃。先品高汤,再用舌头感受濑粉的顺滑与稻香,这个过程极短,但在反复重复的时间里,绝对是给予味蕾最好的褒奖。  

吃烤鹅时,也有不少讲究。有些挑剔的食客,会要求店家划开鹅腿与鹅下端的部位,用这里的鲜汁入汤提味,再配上鹅下端与鹅脊骨。据波仕介绍,鹅下端因为离酱料较近,烘烤时入味浓郁。而烘烤整只鹅时,油汁顺着脊骨而下,咬烂脊骨后,卤香、油香以及鹅的鲜味会一齐爆出。这个组合作为早餐可能有些油腻,但在中午或傍晚来上一碗,对于喜好美食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绝妙的享受。  

街边小巷中的老味道  

“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酣然入梦时,瑞宝早餐点、香玉肠粉店、朝阳大包……不少食肆早已开始一天的忙碌。在叮叮当当的食材准备和热气腾腾的烹饪中,它们唤醒了这座城市。”  

这是《畅享莞城》序言里的一段话。街巷早餐,从来都不是为美食家们准备的“宝藏”。对于东莞人来说,它们只是每天都会从街坊邻里那儿飘来的家常香味。  

“茅根粥、蛋肉肠、猪红粥,一般早上就吃这些。”成先生的家就在瑞宝早餐店对面的巷子里。照他的话来说,只要到外面吃早餐,脚就不由得挪到这里。  

到11点之前,老店的人流总是络绎不绝。李彤晖摄

瑞宝早餐店已在莞城区万寿路开了30多年,来这家店的顾客一般都是周边生活、工作的人。近几年,随着东莞各家老店在网络上的走红,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吃货”,来这里点上一份肠粉+茅根粥。而对于生活在老店旁的人们,与老店共度早餐时间已成为一种情怀。  

“要说香在哪,我还真不好形容,因为吃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她家烫粉的味道。”成先生20多岁来到莞城时就开始吃瑞宝早餐店的烫粉,在这已吃了十多年的早餐。据他介绍,在万寿路,还有不少早餐老店。  

在瑞宝早餐店斜对面往前走几步,就是莞城颇有名气的朝阳大包(全称“朝阳东莞大包第一家”)。在笔者还未听过这家店的大名时,午间路过都发现它的店面紧锁。后来才知道朝阳大包已是近40年的老店,每日11点多就已卖完收市。朝阳大包除了卖味美料足的招牌大包,还出售诸多东莞本土特色糕点,如咸煎饼、牛耳酥、马仔等。  

“他们的价格便宜,用料足,所以熟客很多。老板年事已高,子女事业有成,现在还坚持卖包子,也是一种情怀吧。”刘先生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朝阳大包的粉丝,现在偶尔买两个包子吃,满嘴都是当年的回忆。  

群姨猪肠粉位于莞城中心小学后门,已开了36年,这里的“一粉一粥一糕”已成为熟客口中经典的早餐搭配。夏日清晨,一碗粉薄软滑的肠粉,配上一碗熬制稀烂的茅根粥,吃的人浑身舒畅。至于“一糕”,指的是番薯香芋糕、眉豆糕或者马蹄糕,就凭人们的口味自行选择。  

这样的街巷老店,在东莞无处不在。  

在寮步镇泰雄故居前方,有一对夫妻一起经营着一家二十多年的早餐店,这里的茅根粥是街坊邻里早上最爱的美食。“味道很家常,但你自己做又做不来。”萍姐在早餐店前开着一家杂货铺,她喜欢这里茅根粥中特有的甘甜。对于邻里的赞誉,店主谦虚地说,没啥秘诀,只要料足火慢,味道怎样都不会差。  

位于光明路的冠群饮食店,于1988年开始营业。这里的道滘肉丸粥配上“油炸鬼”(油条)一起食用,早已是东莞“吃货”界口口相传的经典组合。当然,这里的油条是要顾客自己“抢”的。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冠群饮食店可能要关门或者搬迁了。  

与冠群饮食店有着相同境遇的街巷老店,还有几家。在东城红川路,笔者来到已经经营二十多年的新昌早餐店内,想要采访这里的特色早餐——烧鹅汁肠粉,却被店主婉拒,因为他很快就不做早餐了。  

“大家都不希望他关门,但他年纪也大了,做早餐又很累,所以也没人去劝他。”豪叔是新昌早餐店的老顾客,想到未来的早餐可能会换种口味,有些怅然若失。  

很容易错错过的朝阳大包。  李彤晖摄

早餐消费新现象  

东莞有着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早餐,以丰富却日常的传统口味唤醒沉睡中的城市,为寂静的清晨注入活力。城市变迁的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随之变化,新的早餐消费现象应运而生。  

春季的岭南多雨,雨中的老街更显清静。巷子拐角处的小店却异常热闹,“阿姨,一碗茅根粥和一碗猪肠粉,堂食。”在群姨猪肠粉的早餐店里,众人十分忙碌,店员阿姨一会捧出热腾腾的猪肠粉,一会为客人舀清香的茅根粥。近来,热闹的小店不时还会传出提示音:“您有新的美团外单订单,请及时处理。”  

包括群姨猪肠粉在内的好些老字号均已加入美团外卖大军,身穿黄色制服的骑手应声而来,带着包装好的早餐满载而去。远在其他镇区的食客只需通过手机点单,便可在家品尝到传统美味。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外卖早餐”迅速普及化,不需要花时间烹制,也不需要亲身光临店铺,手机一点便有专人送货上门。便利的外卖服务既缓解了小店无法容纳过多客人的问题,也让顾客节省时间,更多步履匆忙的上班族愿意选择外卖早餐。粥与粉搭配出的香气依然充斥着老莞城,而通过外卖,东城的某个公司职员,抑或是南城某个家庭,也吃着一样香味的早餐。  

莞式早餐固然受欢迎,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外来文化进入,西式早餐同样获得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位于第一国际的香馥咖啡便是代表之一。宽敞的店面搭配现代化装修,悠扬的音乐与店内充斥的咖啡香气唤醒了睡意朦胧的顾客。  

意大利面、烤面包、蛋糕卷、蔬菜或水果沙拉,还有咖啡、红茶等,与卖油条豆浆的忙碌小店不同,坐在这里,客人既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意大利面、果酱蛋糕加红茶快速填饱肚子,也可以点一杯香浓咖啡配沙拉在舒适的环境中悠闲度过早晨。供顾客选择的早餐风味越发多样化,店铺服务也在不断升级。  

早起的人们,不管以何种方式,不管喜欢何种口味,总能找到心仪的早餐开启全新的一天。如今,有一群人却成为了“早餐逃跑族”。他们或是因为忙,抑或是懒得起床,甚至是因为减肥而选择放弃早餐。“我是做设计的,经常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工作,第二天根本无法早起,似乎很久没有吃早餐的记忆了。”大学毕业后,小林与朋友合伙创业,加班是“家常便饭”,往往工作到深夜,“早上总想着多睡一会,惊醒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公司,开始一天繁重的工作。”  

为了追赶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年轻人跑着跑着便把早餐“跑丢了”。空闲时,睡到上午起来吃个“brunch”(早餐与午餐并在一起),便是年轻人对自己的嘉奖。  

【撰文】李彤晖 万佩珊  

【摄影】李彤晖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