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11月-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半年了。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现场,我们看到企业家信心更坚定,发展活力更澎湃。在广东民营经济领域,跳动的数据正昭示着发展的潜力和奋斗的干劲。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今日起推出“广东民企新活力”——民企座谈会半年新进展全媒体报道,传递信心与动力,首篇为科创走廊调研Vlog,敬请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作为创新创业的空间载体,科技产业园在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研究各地产业园的差异与优势,我们派出了记者兵分四路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探访。
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园在创业氛围上有所不同,但重点布局领域较为相似,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主,都是对标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地点: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湾区人才流动,交通基础设施很重要
第一次来到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在这里工作的高民博士推荐记者使用一款名叫“识路”的室内3D地图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整个研究院的精确导航。
这项技术正是来自研究院的物联网研发部。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表示,自2007年落户南沙以来,已有超过60位香港科大知名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内地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各项要素流动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流动。高民和他的许多同事长期在香港、广州南沙两地穿梭,他向记者吐露心声,最关心的还是交通。高民每周从南沙返回香港家中,经常为了躲避拥堵,晚上8点多才出发。“如今,南沙大桥开通了,大大缩短了来往两地的时间。还有许多跨江通道将要落地,未来的‘双城生活’应该会更方便。”
地点:深圳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
大湾城市群形成合力,将产生巨大动能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自2018年初建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平台进驻创业团队22个,发明专利超过2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2018至今年获得各类融资超过1亿。
由于工场位于深圳和香港的跨境边界,特别是紧邻福田、皇岗两大口岸,便于香港创业青年每日在两地通勤,有利于深港开展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
隔着长富金茂大厦的玻璃窗,一江之隔就是香港。每天早上,不少香港青年从福田、皇岗口岸过关,开始了通勤生活。
长富金茂大厦里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缩影。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粤港澳三地经历的“履历”。既有内地上大学到香港获得博士学位来深圳发展的创业者,有辗转内地从事十多年贸易来深圳投资研发的香港老板,也有错峰通勤上班的白发苍苍的香港老教授,甚至有台湾、澳门地区的青年们,都在这座与香港一江之隔的大厦里追逐着梦想。工场为了方便香港创业者自由往返两地,特意设立一条直通巴士线路,起点是长富金茂大厦,终点是香港科技园。
正如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负责人邓小昆所言,当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源实现合理调配,城市群间形成合力,势必产生巨大的发展动能。
地点:香港 香港科技园
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构建科创生态圈
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负责规划及管理科学园、创新中心及工业村,致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及科技生态圈,培育科技人才及促进交流协作。
记者采访当天,科技园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创科午宴,所有菜式的食材都是利用园区孵化公司的创新技术所生产。这只是香港科技园创科生态圈的一道缩影。
在促进香港科技创新方面,香港科技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这里,汇聚了众多科技创新社群,不仅孵化出了众多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也走出了像商汤科技这样知名的科技企业。
每年,香港科技园都会举行1-2次公开日活动,吸引众多湾区青年创业团队与全球投资者对接。每一场主展会,由不同领域的科技权威企业牵头,包括西门子、日立、中电等企业。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认为,香港创科生态圈有强大的能量。随着大湾区的发展日趋蓬勃,把握好这个难能可贵的契机,香港的创科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地点:澳门 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
产学研联动跨越物理和无形资源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位于横琴新区高新技术片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2011年4月19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横琴新区正式奠基,成为粤澳合作产业园区的首个落地项目。
在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不少澳门企业入驻:一方面解决了在澳门地区地域狭小、生产难以扩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园为促进产学研联动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多地的产学研联动,不仅是地理上的联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的力量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无形资源。产业园不仅为企业节约用地用人的成本,还节约了对接科研人员、寻找关键性技术的时间成本,为企业的科创研发铺好了升级之路。
此外,横琴自贸片区带来的市场潜力也不容小觑。澳邦药厂行政总监蔡建华告诉记者,产业园不仅为企业打开内地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为他们打开了葡语系国家的市场大门。借助自贸区的平台对接内地走向世界,这是众多澳门企业的愿景之一。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统计,大湾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大湾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
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与大湾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载体,科创走廊扮演重要的纽带作用。通过发挥自身制度特色和资源整合优势,科创走廊上的众多科技产业园促进了创新要素的充分流动,推动创新力量持续迸发。
【出品】谢思佳
【监制】彭琳 郑佳欣 苏力
【出镜、采写】彭琳 李赫 唐子湉 黎华联
【拍摄】郑一见、董天健、王俊涛、鲁力
【剪辑】万稳龙、王俊涛
【实习生】林嘉炜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