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最美教师”黄宏伟,您走好!

教育莞家
+ 订阅

“他称自己是‘一个爱写诗的不古板的语文老师’,时常把自己写在微信里的古体诗,拿给学生欣赏。他不赞成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更反对“一言堂”。作文课上,他曾给学生作文打过100000分,黄宏伟说,夸张性的评价意义重大,有的可能激励学生一生。”

△点击上方看视频

2017年9月,在东莞庆祝教师节茶话会上,东莞中学初中部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宏伟被评为东莞市“最美教师”,彼时,南方+也曾对黄宏伟进行专访报道。不曾想,一转眼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物是人非,斯人已逝。

日前,南方+记者获悉,黄宏伟于4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54岁。带着哀伤惋惜之情,记者也采访了他生前的同事、同行、学生,以此追思黄老师的“最美人生”。

黄宏伟。摄于2017年9月。

“诗化教育”让学生爱上语文

“他一张口就能讲出许多古典经文,语气温和又颇具风度。他时常把复杂的语句转化为平易近人的白话,把易错字讲得活灵活现。他的课绝对与众不同,每次上语文课,班里总会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学生曾涵垒在她的随笔里是这样的赞不绝口。

作文课上,他教的就是“心跳”。他曾给学生作文打过100000分,那次评讲作文,教室里炸开了锅。他当班主任,注重“诗化教育”。他把全班50位学生的名字嵌入诗歌,写成《夸夸我们班》,鼓励全班同学奋发努力,全面成长。譬如:“王雪天晨陈思怡,静雅栩琳尹智珊,理想远大不动摇,全面发展有特点。紫君淑仪何亦婷,乐诗文意赵佩珊。心态平稳有目标,孜孜以求志向远……”。他还让学生们就班级学习生活现象写成小诗,写在黑板的右上角,不失时机地施以春风化雨般的“诗教”。

“黄老师教语文从不照本宣科,让语文这个的学科学习不枯燥。他当年的教学方法对我影响还是蛮大的,我的语文一直比较好,现在的职业也是受到老师的影响。”2006级学生刘正康已经从大学毕业两年多,现在也是东莞一所教育机构的语文老师。参加工作以后,刘正康还常常向黄宏伟请教学术和教学方面的问题,黄宏伟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分享自己的所学。

学识渊博的黄宏伟通过自己的才学去引导学生,在他的班上学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一位外校的老师说,自己同事的女儿就是黄宏伟的学生,孩子用文言文写就了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内容还十分幽默风趣,她感叹可能连一般的老师都没有办法写出来。“在黄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那些孩子应该说得到了一个比较很好的熏陶。”

2005年4月黄宏伟带学生一起采访老干部王河。后排右二为黄宏伟。

在自己的班上,黄宏伟还会开设“每周寄语”专栏,激励鞭策同学们进步成长;语文课上,开展“三大(大声、大胆、大方)”训练,给那些腼腆内向的同学多次机会,让他们渐渐变得自信阳光;他和学生一起撰写班级故事,开展“道德长跑”,寓德育于日记写作过程之中;开设“诚信考场”,尝试无人监考,学生自主收发试卷相互监督;他允许孩子们在愚人节“整蛊”他,让他们懂得幽默并懂得开玩笑的“分寸”。

学生刘俊霖回忆,有一年期末考前的一个晚自习,老师没有上课,全班同学开了一次茶话会。通过一些游戏、歌唱让同学们考前放松心情。“茶话会上,黄老师还给我们唱了一小段他们河南的歌曲。”

学生们曾说黄老师长得像周润发,亲切地称他为“发哥”。如今“发哥”一声轻唤,却再也换不回黄老师的应和。

2017年9月东莞庆祝教师节茶话会上,黄宏伟与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合影。右为黄宏伟。

从不拒绝学习的心,不余遗力栽培年轻人

就在采访之前,刘兴娣还正用手机翻看着黄宏伟的朋友圈,回味那些优美的诗句——里面的都淌露着作者对生活点滴的热爱,只是如今不再有新的动态。“心里真的是非常怀念。”这是她偶尔怀念起他时为数不多的能做的事。

“如果没有他,我相信我还在繁琐的班主任工作里面纠缠不清,不懂得在专业上的发展。”2012年广东省黄宏伟教师工作室揭牌成立,刘兴娣于2016年正式成为工作室第三批学员,就在今年3月份,她刚刚顺利完成结业。

刚入行的前两年,刘兴娣一直都是做班主任,在专业能力提升上缺乏思考和行动。2016年,听说黄宏伟名师工作室招收跟岗学员,刘兴娣在同事鼓励下报了名。“实际上当时报名已经结束,黄老师大可以不接受我了,但他就非常大方地给了我一个跟岗的机会,我非常感恩。”

2016年5月工作室跟岗学员第二期结业暨第三期开班。

参加工作室后,刘兴娣说感觉自己立刻就忙起来了。依托名师工作室,黄宏伟组织的教研活动非常丰富,几乎每周都有讲座、调研或课例展示交流等活动。刘兴娣说,指导学员时黄老师还总是一一点评,他不会光说好话,会针对性地指出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员提升。“印象很深的是黄老师的一个讲座,叫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那是他给我们的上的第一堂课,他就教导我们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三年过去,刘兴娣与当时的那个她已大有不同:发表论文、开展讲座、参与教辅材料编撰,教研成果颇丰,2017年还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如今她也成为了望牛墩镇的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可以说我获得的这些所有的荣誉,都是由黄老师给我开启的大门。非常感激黄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是他的启发让我在教育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2012年11月省教师工作室揭牌。

知无不言,能帮则帮,对年轻人的栽培和帮助总是不余遗力,黄宏伟在同事和同行中总留下这样的印象。但凡名师工作室开展讲座、组织公开课这类有益老师成长的活动,黄宏伟总是会想到身边的年轻同事——即使老师们并不是工作室成员。黄宏伟常常在办公室里说,年轻人要多听、多学。老师们感慨最多的,就是跟着黄老师真的能学到很多。

“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东莞中学初中部语文科组长黄莹坦言,加入黄宏伟名师工作室前,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是“比较糟糕的”,一直以来摸不到门道,许多人对黄莹的教学能力持怀疑的态度。“我能不能加入工作室?”只是饭桌上随口一问,黄宏伟便毫不犹豫地立马答应了黄莹的请求。

让黄莹印象很深的,是一次省名师工作室的活动,需要给一些专家和工作室的成员,来听这样一节汇报课,“他就把机会给了我。当时我特别担心自己做不好。”黄宏伟鼓励他说没关系,并细心指出教学当中亮点,悉心帮助他在教学设计的技术方面做修改,手把手地指导如何把这个课上好。

“说实在的,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么特别有哲理的话,而是很多时候他都会跟我说的那句‘没关系的’,这四个字给了我莫大的能量。” 上完了之后,那堂课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黄莹也觉得课堂的把控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心里渐渐树立起了自信心。

黄宏伟生病以后,黄莹接手了他过去语文科组长的工作。他说希望尽自己力量能够让学科更好地发展下去,“超越黄老师很难,但会把黄老师当做一个的目标,不断追赶。”

2013年12月第二批跟岗学员开班

与后生平视,把老师做到了医院里

“就在几个小时前的午后,我们陆续到达住所。在班长嘉富所住的717房间里,黄老师与我们见面并促膝交谈。我们惊讶于黄老师早已熟知我们分别来自哪个城市、哪所学校。他那和蔼的神情和随和的举止,让人如沐春风。”这是2016年5月,东莞市石排中学语文老师廖树海作为省骨干培训班跟岗学员第一次与黄宏伟见面后写下的文字。

廖树海深深为这个没有“架子”的前辈的魅力所折服:为了安顿好学员生活,黄宏伟提前将学校附近跑了个遍,做到“货比三家”精挑细选;本可以在空调房里坐等学员前来报到,却躬身力行跑来住所与学员散步谈心;细心的他,一早将饭卡准备好,嘱咐了门卫准予通行便利……他说,此情此景之中他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

“我们大家都称他为黄大师,我感觉‘大’就是首先他有宽大的胸怀、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格。”廖树海说,仰望星空感受到个体生命的渺小,仰望大师,则在自惭形秽的同时,知道必须珍惜时光,抛却慵懒,加快脚步前行。

黄宏伟为廖树海的书所写的序言。

“黄老师,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幽默又特别亲切的前辈,虽然他的学问做得很大,也主持名师工作室,这课组里边就属他德高望重,资格最老了。但是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大伙平时喜欢叫他一声老黄。”东莞中学初中部语文老师袁翠平说自己作为后辈,平日里的场合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在工作上面负责任,在生活上做有心人,黄老师对身边人的体贴细致入微。袁翠平说,当时自己身怀有孕行动上不方便,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黄宏伟总是时时惦记,自觉地揽下了那些需要跑腿的工作。担心电脑改卷的辐射对胎儿的影响,黄宏伟还总是劝她“干脆别改了”。“他跟我说身体最要紧,什么事情要量力而为,做一个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妈妈,也生一个健康开心的宝宝。”

今年以来,黄宏伟的病情日渐严重了,但老师们还是能经常在学校里看到黄宏伟的身影,包括组织名师工作室的各种活动,袁翠平说,看见他时都会很心疼。袁翠平跟一些前辈也用同样的话劝过他,让他把工作还是要放一放,因为健康最重要。

2013年3月黄宏伟在南京钟山梅园。

或许是希望抓紧最后的时间,或许是太热爱这份工作和生活,每次听到这些声音,黄宏伟只说自己懂得也知道。“但是我想的话他心里面还是放不下。他总是以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的,放不下一个他的学生,也放不下一件事。 ”袁翠平记得黄宏伟那张脸,总是乐呵呵地向每个人打着招呼。从莞初成立之初到现在,袁翠平与黄宏伟共事了十余年。如今袁翠平走在校园里,还觉得处处有他的身影。

在黄宏伟患病住院期间,隔壁床有一位同样身患重病的病友,对方曾是十分成功的生意人。“情绪波动大时对方大哭,然后黄老师就一直和他聊天,去宽慰他,也在黄老师的感染下,他也渐渐能够试着放下。我们就说他是把老师做到了医院里。”

廖树海还记得,在黄宏伟名师工作室的手册上印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他看来,黄宏伟重视身边学员学生的情感,用阳光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教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把教育真正与生活相容一体。

摄于2013年3月。

黄老师,您走好!

今年4月底时,黄宏伟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在住院治疗。25日黄莹接到消息说学校要去医院探望,而此时黄莹正在外交流学习,“我就跟校长说,回到东莞我自己再找时间去看黄老师。”等黄莹回到东莞时已经是27日,却不曾想那天又遇上了暴雨。

黄莹心里挂念着老师,于是发去了一前一后发去了两条短信,问候黄宏伟的身体情况,并表示明天下午要去医院探望。

第一条消息过去了三个小时,晚上18:35,黄莹的消息提示音才响起来:

“看看情况吧,身体很弱。”

18:41,黄莹再发去第二条消息时,却不再有回复。

然而一切都来得很突然。晚上11点多钟的时候,黄莹收到通过学校消息得知,两个小时前这位尊敬的前辈已经先走一步了。“我当时心情就是悲痛,另外一个也很懊悔。”难过的情绪涌上心头,是电话里的一阵沉默。

和黄莹一样感到懊悔的人还有很多。刘兴娣想起3月份结业典礼上最后一次见他,“他还跟我聊说,‘兴娣你现在开工作室了,到时候5月份开展什么活动的话,可以请我过去讲座。’说实话,我都觉得很感动,听到这个话的时候眼睛都要掉下来。其实他当时的状态真的很不太好,站都站得不太稳,然后脸色又比较差,还是刚刚从医院出来,就赶过来。”

那天两个人约定好,5月的某一天黄宏伟要为刘兴娣的名师工作室开一堂讲座,但约定的承诺也对他如烟消散了。“我觉得心里真的非常悲伤,本来说还想着五一过去看他的,但是的确都来不及了。 ”刘兴娣有时候就在想,可能生命也不在于长度,更多在于宽度和厚度,做老师做到像黄宏伟这样也足矣。

28日上午,通过学校的工作群组黄宏伟辞世的消息渐渐在老师学生中间传开。“一开始还以为是假消息,不敢相信,难以置信!”“非常震惊,心情很沉痛。”“实在太突然了,让人难以接受……”

一时间,莞邑同悲,东莞各界人士纷纷向黄宏伟致以哀辞。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机会是不再有机会,有餐便饭是永远也吃不到。”

“惊闻噩耗,天妒英才;回首往昔,泣涕交加……您不仅来过,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还永远地留在了我们心里,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作为同行和诗友,石碣镇袁崇焕中学校长吕文彬为其作了一首七律诗《痛悼宏伟君》,感叹:“宏伟君宏猷初展,创业未半,而中道遽逝,令人扼腕!”

“噩耗传来满座惊,苍天老迈失公平。

唐山教育蓝图绘,东莞杏坛火炬掣。

诗化语文传业界,国培骨干誉京城。

中流击楫墙桅折,江水汤汤掩泣声。”

……

追悼会安排在4月的最后一天。天气不太好,黑压压的,却依然来了许多人。

黄宏伟生前的亲友、同事、同行、学生,还有工作室的学员都赶到现场送他最后一程。从东莞各地,乃至中山、韶关等等全省各个地方赶来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在那天把课调开,专程赶来与他告别。

那天结束后,一场大雨久久未停。即将来临的“五一”,对他们来说比往年都过得太不寻常。

人物名片(黄宏伟名师工作室简介)

黄宏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东莞中学初中部语文高级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最美教师,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班文科实践导师。东莞市首批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班优秀学员,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师。东莞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特聘主讲教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粤东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首席学科专家。

怀着一腔热血,在杏坛思考、实践和走笔,主持的课题《增加阅读总量提高实践能力——整体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研究》和《随笔型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著作《心灵深处的风景》《苦乐尽在耕耘中》《我们一起走过》分别出版,先后发表文章300余篇,参编教辅图书20余册,先后作专题报告和观摩课30多场,教育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课堂教学主张是:激活人生智慧,弘扬人文精神;阅读写作并重,传授文化语文。课堂教学风格解读收入《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名师典型案例的*解读》一书。

黄宏伟诗歌摘选(部分诗歌无题)

白云山揽胜

信步登上白云山,都市喧嚣皆不见。

能仁古寺钟磬悠,蒲涧濂泉溪流远。

伛偻提携情殷殷,曲桥亭廊意绵绵。

青林翠竹映危楼,晨曦晚望向天南。

2016.08.17

雨中登愚山

细听穿林打叶声,

山道撑伞向前行。

拾阶驻足相慰勉,

生活处处是风景。

2016.08.15

日暮时分天阴沉,山风徐徐拂行人。

农家院落有鱼塘,鸡鸣牛哞桃花村。

冬瓜豆角缀满架,秋葵木薯深扎根。

湖里芦苇正葳蕤,此中真意何须论。

2016.06.11

水仙馥郁素衣裳,百合香浓带粉妆。

山峰巍巍灯笼照,波光粼粼春意长。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祝福各位朋友新年大吉,诸事顺利,阖家安康!)      2019.02.04

雨雾蒙蒙山中行,烟波浩渺蓬莱境。

拾级登高入云霭,迷花倚石忽已暝。

2018.12.16

二十四

筚路蓝缕启山林,执著坚守勤耕耘。

七十二年绘宏图,步步高歌向前进。

2018.10.27

二十七

秋风萧瑟天气凉,湖山无语沐斜阳。

乘高望远兴不尽,但见云霄雁几行。

2018.10.05

二十八

寥寥天气已高秋,呼朋引伴逍遥游。

万物静观皆自得,索句抒怀醉心头。

2018.10.04

三十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

2018.9.30

四十二

连日风雨送秋声,曲桥连亭碧波中。

蒹葭婀娜荷叶举,远山近树成画屏。

2018.09.01

四十三

新秋一雨洗山川,满目清秀心怡然。

撑伞慢走观天地,忘却繁杂一身闲。

2018.08.31

【撰文】毛敏

【剪辑】李玲

图片视频素材由受访者及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