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格力与美的”瑜亮之争”系列报道①
作为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格力与美的都是中国制造业的杰出代表。格美之斗,是一场实力不相上下的“瑜亮之争”,对于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具有典型探索意义。南方城市智库即日起推出“聚焦格力与美的‘瑜亮之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五一前,珠海格力电器发布了2018年年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董事长董明珠在多年前提出的2000亿元销售目标,终于在去年实现。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4亿元,同比增长33.33%。
随之而来,一直备受热议的董明珠与小米董事长雷军的10亿元“赌局”,亦揭开谜底。250亿元的规模差距,让董明珠赢得很潇洒。
但事实上,除了小米这一跨界挑战者,卧榻之侧,格力从未绕开的最强大对手,非美的莫属。
不久前,来自佛山顺德的美的集团也发布了2018年年报:去年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2618.2亿元,营收规模上领先格力的优势凸显,但净利润仍然不敌后者。
既是分庭抗礼的中国家电业巨头,又是互为龃龉、恩怨纠结的冤家敌手。两家家电巨头的掌门人——董明珠和方洪波,也都是从2012年开始全面掌舵。
如今,6年过去了,格力和美的,究竟谁走在了前面?南方+记者试图从营收、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以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家巨头的实力。
年报:美的营收领跑,格力盈利能力更胜一筹
格力和美的,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2018年,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位居国内A股家电上市公司的前两位。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4年之前,格力一直紧跟美的,但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后”,格力逐渐被美的落下。去年,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2618.2亿元。而格力在董明珠定下的目标驱动下,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4亿元。
从总规模而言,格力距离美的仍有600多亿元的差距,但从增长势头来看,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美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缓,去年同比增长仅8.23%。反观格力营收增幅高达33.33%,成功扭转过去几年的颓势,在行业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实现逆势扩张。
而在今年4月29日晚,两家公司同时发布一季报,双双出现增速下滑。其中格力营收405.5亿元,同比微增2.49%;美的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7.84%。
虽然总营收不及美的,但格力的盈利能力依然足以傲视群雄。
事实上,2016年,美的与格力在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方面还相差无几。但2017年,格力的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2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44.87%,立即与美的拉开差距。
而到了去年,格力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态势,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2.03亿元,同比上涨16.97%。
相比之下,美的在该项指标的增长则基本保持在16%—17%左右。去年,美的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202.31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
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方面,去年,美的为278.61亿元,同比增长13.99%;格力为26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89%,为2016年以来最高增速。
同期,美的每股收益3.0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5.7%;而格力每股收益4.36元,净资产收益率33.4%,在家电行业排名第一。
综合上述指标来看,格力比美的更赚钱!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良好的经营盈利后,两家公司都在以实际行动回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2017年暂停分红后,格力电器于去年重启分红,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全年累计分红超过126亿元,刷新公司年度最高分红纪录。自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至今累计分红高达544.25亿元。
而美的则延续稳定分红的传统,去年抛出拟每10股派发现金13元的利润分配方案,总派现金额超8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派现达357亿元。
产品:家电业进入增长瓶颈,两巨头多元化提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家电行业整体增长表现乏力。
《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达8104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9%。
在此态势下,白色家电行业的头部效应更为明显。
格力自1995年起,家用空调产销量便连续24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14年领跑全球。在中央空调市场,也连续7年保持国内第一。
从业务占比来看,去年,格力电器空调销售收入高达1556亿元,同比增加26.15%,占营收比为78.58%;同期美的暖通空调收入为1093.94亿元,占营收比为42.13%。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在空调市场的争夺上,格力与美的除了比拼业绩和份额外,双方的诉讼大战也不断,上演了一幕幕恩怨情仇。
2008年,格力曾起诉美的空调的“舒睡”功能侵犯其“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2012年,格力起诉美的侵犯其“可拆装式空调室内机管路安装挡板”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格力再次起诉美的“五谷丰登”商标侵权;2018年6月,美的空调对格力空调侵犯自家“有凉感,无风感”广告语的知识产权诉讼也引发广泛关注……
相比格力空调的一骑绝尘,美的在更多的业务领域取得了成功。
据奥维云网相关数据,2018年美的主要家电产品线下市场份额及排名情况中,洗衣机(美的系)占比26%,排名行业第二;冰箱占比11%,位列第三;电饭煲、电压力锅、电暖器等小家电品类位居行业第一。年报显示,2018年美的消费电器收入为1029.9亿元,占营收比为39.66%。
格力的多元化也全面提速。
年报显示,格力去年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中,生活电器的增长最为突出,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64.9%。这主要得益于去年格力对合肥晶弘冰箱的收购。在全行业销量同比下降3.9%的情况下,晶弘冰箱销量同比增长50%,增长率全行业第一,总销量位居全行业第九位。
除了生活家电之外,近年来,双方都不约而同往智能装备、机器人、工业互联网、芯片等其他产业领域拓展,战场越来越大。
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德国库卡后,去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入256.8亿元,占营收比达9.89%。而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格力,去年在智能装备领域收入31.1亿元,占营收比为1.57%。
此外,在中国依然坐稳全球最大市场的背景下,格力美的海外业务的表现都不如国内。美的相对国际化程度较高,2018年营收外销占比达到43.19%,格力主营业务外销占比为12.47%。
研发:双方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成为新战场
面对全球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席卷而来,科技创新也成为双方角逐的新战场。
近年来,美的提出全面向科技集团转型的战略。而2018年,格力在年报中对公司的定位也专门增强了科技的元素——多元化、科技型全球工业集团。
两家企业对科技创新究竟有多重视?从研发投入、专利及技术储备上可见一斑。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8年格力研发投入达72.68亿元,同比增长26%;具有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4个研究院,900多个实验室,近1.2万名研发人员。
而美的过去5年研发投入已超过300亿元,仅去年研发投入就达到98亿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国家设立了20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整体超过1万人,外籍资深专家超过500人。
从专利数量来看,去年,格力共完成专利申请1368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462项,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834项,全国排名第六,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双进前十的唯一一家家电企业。
目前,格力累计申请国内专利50360项,其中发明专利23435项,国际专利1706项。
美的去年总的专利申请比格力多,但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不及格力(共申请专利15895件,其中发明专利6102件)。而截至2018年底,美的累计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9.4万件,授权维持量4.4万件,专利规模已远远抛离格力。
从技术储备来看,格力对外表示,目前公司拥有24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其中,去年新增5项。
美的则在年报中透露,去年主导开展的14项科技成果,均被认定为“国际领先”。
由此分析,格力在家电尤其是空调领域的技术积累甚深,研发人员数量也规模庞大;但相较之下,美的在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综合实力上更胜一筹。
当然,正如董明珠一直将掌握核心科技标榜为企业的标签,不甘人后的格力在一些新兴领域上雄心勃勃,如在年报表示今年要在5G手机技术研究上实现突破,为格力5G手机推出奠定基础。
此外,格力还对外宣称,要继续“死磕”芯片。今年将加快推进芯片技术研究和芯片产品研发进度,聚焦芯片可靠性及算法研究,完成自研芯片的全面替代。
而这距离美的空调对外发布其在空调用芯片IPM模块上,已实现自主研发并量产的消息,仅相隔了1天。
【撰文】罗湛贤 沈梦怡
【制图】黄红鹰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