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袁爸爸”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这2200多公里,他走了23年!

珠海特区教育
+ 订阅

珠海市第一中学

距离北京人民大会堂有多远?

答案是:2200多公里。

日夜兼程驾车一两天可达,

飞机更快,当日即达。

但是,走完这条路,

珠海一中的“袁爸爸”

却用了23年。

  袁长林是谁?他是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兼高三年级主任。四十余岁的他,在大多高中生眼中,是一个微笑中透露着“你要乖”的“严师”,也是学校里“爸爸”级的风云人物。这位帅大叔始终奋战在一线的“硬核”付出,让他不仅收获了一个成绩超强的学生“天团”,还捧回了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次进京赴人民大会堂领奖:

奋战在最基层,获得最高的尊重

  第一次见到袁长林,他给人的印象极深:语调沉稳而恬然,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君子之气。著名学者陈丹青先生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做了23年教师的袁长林,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甚至国外重点高校。学生亮眼的成绩,是对袁长林多年来努力的最大肯定:

  2008届,赵霭珊理科高考状元,陈诗玥、李琼诗文科总分第二、三名。

  2011届,李池洋理科总分裸分第二名。

  2015届,创造珠海一中办学55年来的新辉煌,重点本科上线964人,重点率达到74.7%;二本1274人,上线率98.7%,总上线1291人,总上线率100%。全省总分前10名3人,前100名20人,其中,沈俊贤获得理科全省总分状元,吴晓月获得英语单科状元。

  2018届,文理总分省前10各1人,总分前20名3人,省前100名文科8人、理科4人,合计12人。

  从教23年坚持一线教学工作,8年班主任,11年年级主任,11年高三把关教师,2年分管教学、教研、科创的副校长,每一步他都走得脚踏实地。

在2018届高三毕业典礼发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多年来的厚积薄发,似乎冥冥中注定了,袁长林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会有一些不同。

  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评选工作继续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在推荐的奖章先进个人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劳动者达到604人,占86.9%。

  作为领奖人,袁长林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一是头回进京,站在天安门前,感受祖国的心跳;二是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随后,各类媒体蜂拥而至,省市校等各级表彰大会接踵而至,备课、上课、开会、媒体采访等每天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一刻停歇,他返回珠海后便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奖章获得者大多来自一线,教师的一线在教室。“脚下有泥,心中才有底”,对于袁长林来说,无论多忙,每天准时到教室,聆听360°立体环绕效果的“朗朗读书声”,像一剂强心剂,是最令人心安的事。繁杂的事务让他忙到脚不沾地,但学生的教学进度一点也不受影响。这也是23年来奋战一线练就出的技能之一。

优秀的人大都自律:

无心插柳却斩获多个奖项,严以律人时间精确到分钟

  优秀的人大都自律,袁长林便是如此。

  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饭后7点前进校门。“我每天都要站在学校楼岗检查学校迟到情况,督促他们节省时间,尽快到教室。”袁长林说,随后,他便会开始一天中第一次巡楼,看一看各班出勤、卫生、学生状态等,两栋教学楼26个班,一个不漏,“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起来。”

  巡楼结束,他回到办公室批阅作业、处理学校事务、刷题……没有课要上的时候,他也从未闲着。

  “中午12点我会准时去食堂吃饭,饭后到功能室看一下不想午休上自习的学生情况,两点准时到楼岗检查学生出勤,四点再一次巡楼,直到学生晚修开始再回家吃饭。若是我值班,十点前要再一次到学生宿舍进行巡楼。”袁长林将自己每天的时间精确规划到每一分甚至每一秒。

  大多数时候,晚上回到家吃完饭还要继续备课,不仅如此,他还坚持到本年级或是其他年级听课,取长补短。

  袁长林一向主张严师出高徒,对自己尚且能够严以律己,对学生更是如此。“对时间精心规划,才能对待学习态度认真。”在袁长林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们大多对时间把控很严,当日事当日毕,去餐厅排队时也会随手带上笔记本加强学习记忆,“好成绩来源于好习惯。”

  一个太阳,点亮了无数的星星;一个地球,怀抱着万物行;

  一支粉笔述衷肠,三尺讲台绘人生……

  袁长林的课堂张弛有度,板书规范,一把大三角尺不离手,既是教学工具又是一把趁手的教鞭。

  “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呢?”袁长林说,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他结合20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形成了“导练、练悟、练结”三步教学法,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思维为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用心思考,通过动手、动脑在由复习到引申、由简单到复杂、由判断到推理、由理解到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对知识感悟、理解。

  袁长林表示,《光明日报》曾进行过一项调查,85%被调查者都讨厌数学。“我想实际上还有更多人。”袁长林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比如,他有一次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为家里人做一道醋溜土豆丝,并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记录下做菜的过程。

  多年来,他始终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工作之余阅读了数百本教育专刊,发表了多篇省级、国家级的论文。“教书的人”把经验写进了“教人的书”,有他亲自带领团队撰写的四部《年级部精细化管理研究与构建》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目前均已出版。

袁长林撰写的四部专著

  身为北师大教育硕士行业导师、北理工珠海学院客座教授、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客座教授,2017年他开发的《高中数学文化艺术生活》课程经过资料审核、面试与答辩获得珠海市首届精品课程。此课程从2015年、2016年经历了完整的三个学期校本课程的考验和完善,并且在2017年成功申报了北理工珠海学院选修课程,网上选报的学生有100多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课程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

学生成绩好、家长口碑好:

学生心中引以为傲的“袁爸爸”, 家长联名上书挽留他连任

  “袁老师特别喜欢穿衬衫,干净整洁没有一丝褶皱,发型也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们的描述中,一个严肃、认真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

  在前不久上映的电影《老师·好》中,于谦饰演的班主任苗宛秋因治学有方、教学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人送外号“苗霸天”。在珠海一中,袁长林的严格也令不少学生闻风丧胆。他反复地强调学校的相关规定,把各项纪律落到实处;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他要求犯错的同学认真作检讨,总结并吸收过去的教训;他为了严抓自习纪律,日日留校,每天在校时长超过12小时……

  “我以前每天早上都掐着点儿到班里,有一次被袁老师看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早点到班。”然而令高三13班张耀丹吃惊地是,即使她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几分钟,但从来没有早过袁老师的到校时间,“这是我见过最以身作则的老师,他对自己这么严格,我们就更没有什么理由对自己不严格了。”

  袁长林回忆道,他一向是严格的,直到2007年左右一天,时任年级主任的他和一位学生在校园里偶然遇见,闲聊中,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说起希望袁老师能够多笑一笑。这一个细节触动了袁长林,他改变了自己的方法,采取严肃的批评和温和的劝诫两种不同方式,因材施教。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倾心,从严、勤、宽、爱四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教育管理。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自己,他严格要求,力求用自己的言行感召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对学生,他努力做知心人、交心人,倾听他们的苦恼,解答他们的困惑。

  如今袁长林在学生心中,就宛如家中的老父亲,宽严并济,严而有爱,爱而不溺。所以,很多学生都喜欢称呼他为“袁爸爸”“长林大叔”。

  袁爸爸永远谦和。不管是面对学生成绩的起起伏伏,还是教学中各种突发情况,“袁爸爸”永远保持微笑。

  “他是一个非常和蔼、有爱的老师,一点也不古板。”“他长得很帅,学生们都很喜欢甚至崇拜他。”“他说话办事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即使中途被打断,事毕仍能快速回归正题。”“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处变不惊,脸上始终保持微笑。”……学生们对“袁爸爸”好评如潮。

  袁长林是江苏人,普通话中略带一些口音,比如OK他会读欧凯,平均数读作“x吧”等,学生私底下便用这些有特点的读音作为他的昵称。“袁爸爸”“长林大叔”“x吧”……学生总喜欢给老师起外号,一个外号代表的就是一段故事,也是一份真挚的感情。

学生寄给袁长林的明信片

  学生还喜欢模仿他。有学生经过袁长林办公室时,看见他在吃泡面,对袁长林来说忙于工作而错过饭点已不是第一次。这件事被学生们知道后,还把这件事改编成了话剧,有学生说:“我们都很心疼他,他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课内,袁长林的教学成绩有目共睹,课外,在学生和家长中也广受认可。今年3月初,德云社少爷郭麒麟在写给师傅于谦的一封家书中写道:“此生得立于门之下,我之幸也。”袁爸爸的学生们亦是如此,学生家长们亦是如此。

  学生黄咏筠有一次去找袁长林批假条,袁长林很关心地问她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吃苹果?硬是要把桌上的苹果给她吃,这件事令她非常感动,难以忘怀。

  袁长林曾任学校2019届学生的年级主任,一年后,袁长林被调往高三任2018届的年级主任。去年2018届学生结束高考后,2019届学生家长们便联名向学校、市教育局等反映心声,希望袁长林能够在高三时再次成为这一届学生的年级主任。袁长林在家长中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一位数学老师的奋斗史: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

  袁长林是一名数学老师,“纵有千般诗情画意,也表达不了数学的魅力,数学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学科。”他有感而发。

  袁长林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家境贫困的袁长林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非常努力学习。他的高中数学老师隋老师,上学时经常给他带一些专业的数学期刊杂志,又或者让袁长林主讲数学竞赛辅导课,给那些比袁长林年纪还大的学生上课。因此,袁长林萌生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想法,也为今后20多年兢兢业业的教师生涯埋下伏笔。

  略有天赋,幸而又有恩师指点,袁长林在高中时就曾获得过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高考数学满分120分,他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取了心仪的师范类院校。

  1996年大学毕业,他回到家乡真的成为了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达成心愿的他却并不满足于此,2004年,在看到珠海市为引进人才的招聘公告后,他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试,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至珠海一中。

  于是,他来到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宜居的环境,高素质的学生,友善的同事……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教学。在随后珠海一中1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袁长林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仁的认可,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起初并不是为了荣誉而努力教学,但他认为荣誉是对他付出努力的肯定,可是荣誉和福利在他的眼里,永远是比不上孩子的未来的。

  精英中的精英是什么概念?珠海一中人才济济,教师、学生榜样层出不穷,袁长林这铁打的“品牌”始终屹立不倒。

  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珠海市先进教师……毋庸置疑,旁人眼中的袁长林是幸运的,他不仅有一个成绩超强的学生“天团”,更有令人羡艳的荣誉加身,但“天团”“荣誉”的催化剂,是这位帅大叔的“硬核”付出。

  能够成为一名老师,袁长林觉得很幸运,他深知只有把满腔的爱心和责任心融入到学生和教学事业中,才能真正做好教育这件事。

  他还不断努力将教育的力量辐射到其他地方,推动珠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发展。在工作之余,他多次为珠海市新入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此外,他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支教活动,为教育薄弱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11月21日,广东省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举行启动仪式,这是珠海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高中数学学科省级名教师工作。

  袁长林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多次到阳江一中、中山纪念中学开展送教下乡、对口帮扶、教学交流、高考交流等工作,并多次上示范课,承担命题、评委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袁长林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字,上面写道:“独行速,众行远。” 袁长林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广东省高中数学教学教研教育工作团队做出积极的探索,并为珠海教育教学工作贡献新的力量。

  他从不迫切,到头来却好像拥有一切。

一点点遗憾:

对得起学校和学生,唯独亏欠家人

  那么,在教育界出了名的严师,这样一位锋芒毕露的父亲,家教又如何呢?他会培养出怎样的儿子?

  几乎缺席儿子整段中小学时光的袁长林,只能在儿子在珠海一中就读的那两年内尽力弥补。他的儿子非常优秀,高二结束后便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到中科大少年班,今年21岁的他,目前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在读机械工程博士,还拿到了学校全额奖学金。不过由于签证问题,儿子去美国后很难经常回来,原本就缺席了儿子童年和少年如今见面时间更少了,袁长林心中感慨万千。不过,随即他又露出骄傲的笑容,“多亏他母亲的培养,孩子才能成长得这么优秀”,简单一句话包含对妻子的感恩,对儿子的欣慰。

  袁长林与妻子是同乡,还是幼儿园同学,但直到1996年他大学毕业两人才再次重逢,一年后步入婚姻殿堂。2004年袁长林来到珠海后,妻子放弃老家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六七岁的儿子也来到了珠海。高中学业紧张、教学任务重,袁长林为这个家庭做出的贡献、付出的时间,少之又少,家中大部分事务都由妻子承担。

  妻子的付出,袁长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弥补妻子,他会在周末休息时主动提出陪妻子到周边商场、公园等逛街散步。但事实上,“家旁边的奥园去过几次,香山湖公园只去过一次”。

  对于妻子他亏欠太多,对于远在老家70多岁的母亲更是难以顾及。

  袁长林说,作为教师,他对得起学校和学生,唯独亏欠家人的,只有今后尽力弥补。

一起来为“袁爸爸”点个赞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