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村振兴排头兵·汕头行(上)|潮南东华村:老村呈新貌 村民变股民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于2018年底联合启动“寻找乡村振兴排头兵——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系列活动”。

经过半年来的推荐和票选,活动目前已结束了网络投票环节,并进入实地考察阶段。近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派出的考察组走进汕头,从“规划、产业、人居、文化、治理”五大方面为入选的村居打分。

汕头的“美丽乡村”和“精品线路”有什么亮点?乡村振兴发展在汕头如何进行有效探索?日前,记者分别走访了潮南区东华村和南澳县后花园村等地,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些入选村居中逐步实现的魅力。

练江下游南岸的东华村,原本是当地人眼中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华侨优势的“三无村”。但如今,这个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部的纯农村居却成为了“网红村”。

率先提出实现雨污分流,使用智慧乡村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建设全区首个4A级旅游厕所,村民变股民创新发展模式……靠着一代代东华人的奋斗和建设,近年来东华村不断实现蜕变——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致力打造粤东地区首个雨污分流建设示范村、首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首个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东华村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雨污分流”打造美丽乡村

四月的汕头,已让人感受到初夏的美好。漫步东华村,随处可见田园式的“微景观”,道路洁净且井然有序,各种精心打造的景致初现雏形。

全长2000多米的华南路,路旁住户利用庭前院后的边角地种植蔬菜,郁郁葱葱不输花草;路旁已完工的亲水木栈道及花架,全部采用老寨淘汰的门板建造而成,“化腐朽为神奇”的思路令人称奇;寨前池的铁护栏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在改造时采用仿木质水泥护栏,既美观耐用又节省了建设费用。

东华村的美,得益于东华人对乡村振兴的独特理解和大胆探索。2018年以来,东华村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新农村建设特色精品村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争取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

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东华村以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提升建设水平。健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治理格局。

漫步东华村,随处可见田园式的“微景观”。

东华村地处练江下游,环境整治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先处理好生活污水的排放。“我们提出要实现全村雨污分流。”村委会主任翁木宏介绍说,东华村现有820户共4300多人,村内铺设总长1万多米的污水支管将各家的生活污水收纳进截污干管,所有生活污水将被输送到附近的陇田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收集的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后排入水体,届时全村的河涌水质将大幅改善,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东华村至今保留有一大片潮汕特色民居。

除了实现雨污分流,2018年9月,东华村还启动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200余万元建设51个项目。其中包括:培训村民使用智慧乡村系统推进垃圾分类,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垃圾等卫生问题;设计建设全区首个配套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亲子区等设施的标准4A级旅游厕所,促进村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采用能长草的生态袋对水体驳岸进行加固,为青蛙等益虫提供栖息及繁殖的环境。

村民参股开发乡村资源

在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近年来,东华村在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过程中,也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合作公司,对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行建设管理经营,按照“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人力变人才”的思路,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产业优先、村企合作、富民兴村。

东华村委托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以“潮风水韵、耕梦东华”为主题对全村的建设项目进行近期、中期和远期合理布局。东华村与深圳前海海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了汕头市耕梦家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等项目。

具体探索发展上,把村里的部分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基础设施作价参股,在合作公司中成为股东,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所有村民也因持有股份而变成股民,按照“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模式,确保土地每年都有基本的租金收益,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份额先行分配,如公司实现盈利再分红给股民。

在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东华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与此同时,东华村在科技兴农方面颇有建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立了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并在粤东地区率先注册了农村集体商标“东华特绿”。

有了这一农业品牌,东华村计划借助合作公司实施市场化运作,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该村的蔬菜、大米、水果、养殖鱼类等优质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加强宣传推广和品牌培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及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文/图】全媒体记者 杨立轩 黄嘉锋 

【通讯员】刘奕璇


编辑 陈圆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