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棵高大乔木映衬下,新安村一处街心公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怡人,村民三五成群休憩闲聊、散步。舒适的公园环境得到不少村民“点赞”。一条河涌上,有村民扒着小艇来回其中,平静的水面顿时溅起一圈圈的涟漪。
勒流街道新安村,东邻大良街道红岗村,南沿德胜河畔,距离大良城区较近。新安村近年围绕“化矛盾、促和谐、解问题、谋发展”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村内环境,为村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4月29日,新安村的一名村民正在进行水上练习。
传统民俗延续至今
在新安村委会公交站下车后,顺着杏良中路往里走,便能来到新启村小组所在地。该村小组启明坊各家门口前的墙身上贴着鲜艳的红纸,一名村民说:“这是上一年车大公二帅府诞留下的‘祝福’,祈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
二帅,指康元帅、赵元帅。每年农历九月十五,车大公二帅府诞如期举行。这个时间,二帅府十分热闹,村民们进出其中,亦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今年70多岁的周婆婆清晰地记着车大公二帅府诞热闹的场景,村民们写红纸、唱大戏、扒三桡艇,其乐融融。“去年,村里筵开200多席,举办文化活动,大家在品尝美食之余,加深了对传统民俗的认知。”周婆婆说。
传统民俗延续至今,热闹年年相似。二帅府不远处的一条河涌,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河涌水满,人们在此扒艇嬉戏,过足一把瘾。周婆婆回忆,老少一起扒艇戏水,场面特别欢乐。村民以此举传承民俗,代代传诵其中的故事。
在推广传统文化上,新安村还坚持连续10年开办暑期免费培训班,培养青少年对书画、美工、太极等兴趣,以“中秋”“春节”“端午”等特色节日为契机,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活跃辖区文化氛围。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
周婆婆从别处嫁到新安村已有40多年,她把新安村的点滴变化看在眼里。她说,以前有鱼塘的地方,现已建起了楼房,泥泞小路变成沥青道路,村村互通更加快捷。
新安村今年推进安利镇南环村路改造工程。根据改造计划,该路段将会新铺6米宽的道路,新建混凝土挡土墙和护栏,原泥泞的道路被铺设成混凝土路面。该道路是安利安南片区的主要通道,改造完成后,可极大便利村民出行,改善出行环境。
道路提升,是新安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辖区环境的体现。除此,新安村还在民生福利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该村于去年将辖区旧警务室改建成社工站,内设有多功能会议室、谈心阁等场室,为村民提供青少年抗逆力、长者探访、社区义工培训等服务。新安村完善辖区内两所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改造新龙小学破烂的操场,整改富安中学运动场积水问题,提升了办学条件。
同时,新安村去年还推进了辖区供水管网改造,协助解决了新启片区几百用户用水水压偏低问题,为安利片区镇南旧村100多户用户更换改造供水管网,让村民吃上放心水。
勒流街道新安村党委书记陆飞雄表示,要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所急,办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新安村有计划更换新启片区所有街巷供水管网,保证村民用水。
未来,新安村将着眼于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以集约、高效为取向,释放土地潜能,结合乡村振兴走宜居生态发展之路,主动联系群众营造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据悉,新安村已初步制定《勒流街道新安村改造项目推进方案研究报告》,将进一步探索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更多可能性。
新安村
新安村是2001年由新启、安利村建制合并而成,面积4.32平方公里,地处勒流东南面,距街道城区约15公里,东邻大良街道红岗村,南沿德胜河畔。全村总人口15,0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1200多户4700多人,异地务工人员10000多人,下辖两个股份合作经济社共11个村民小组。
村内有农业银行、幼儿园、中小学校、市场、卫生站、公园、篮球场、老人康乐室、文化中心、公交首末站等公共福利设施。
新安辖区鱼塘养殖传统家鱼与优质鱼的比例各占50%,旱地主要种植蔬果为主;工业以电子、五金、印刷、有机板材、塑料等,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32亿元,人均年收入12,768元。
近年来,新安村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市级“生态村”的良好态势,正以引导自然片集约建设农民公寓为切入点,努力实践“创新型城镇,建宜居村庄”之路,实现区位价值、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人居共同提升的和谐局面。
走村居发现勒流
①稔海:一条鳗鱼,兴了产业,富了乡亲
②富裕:千年村落劲吹古韵新风
③龙眼:打造“龙眼点睛”文化品牌
④南水:绘一幅现代水乡风景画
⑤东风:鱼儿跳起来,村民富起来
⑥江义:建设美丽田园,打造最美乡村
在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
素材来源:珠江商报、勒流政务网
综合整理:匠心勒流微信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