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刨食”到“土地掘金”,看阳山县太平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清远三农
+ 订阅

暴雨初歇,田野、村居、山峦披上一层薄纱。

在5年前浸泡在洪水的土地,青草吐露出嫩芽,不远处,5台钩机轰鸣作响,敲碎硬邦邦的土地,也为太平镇白莲片区这个寂静的小山村带来一些活力。

今年反常的气候,让钩机的主人——中洋集团(清远)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仲劲松忍不住抱怨,“从春节开始,天天下雨,留给我们施工的时间太少了,误工一天就意味着损失。”

地还是祖辈留下的这块地。如何从“土地刨食”到“土地掘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阳山县太平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一重点,该镇党委书记陈金湖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太平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产业兴旺发展迈上新台阶。

被洪水改变的生活

5年前,一场暴雨,体量相当于5个西湖的“石崆湖”,将白莲、大清、湖洞三个行政村围成“孤岛”,数千人被困,浸泡时间长达30天,让阳山县太平镇白莲片区这个四周环山的淤积盆地在5年前名噪一时。

喧嚣归于寂静,但生活仍要继续向前。

在当地,有“三年不水淹,母猪戴耳环”的说法,意指白莲片若数年风调雨顺不遭水灾,则家家富裕,物足人安。

但是改变已经发生,长期浸泡之后,白莲片区5000多亩耕地土质改变,从肥沃走向贫瘠,农业部门多次试着植物改良土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一锄头下去,哐当作响,“没法种了”村民抱怨着,于是,大量土地被抛荒了,靠山吃不住,大量农村人口流失,“空心村”趋势益发明显。

守着好水、好生态,地广人稀的白莲片区,却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致富奔康的“样本”。

“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用不上大型机械,引不进新的品种,没有形成规模,自然没有高产量。再加上洪水过后,传统农作物卖不上好价钱,很多农民情愿外出打工谋生。”陈金湖说。

怎么使这块土地从无人问津变成“金馍馍”,太平镇党委政府进行长期走访排查工作,着力引进太平镇主打产业。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怎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呢?这是摆在太平镇党委政府的一道课题。

中洋集团,中国现代渔业的代表性企业。88年开始进军从事水产养殖,拥有当下中国水产品规模、设施、技术、加工、市场等制高点,是中国的现代渔业企业之一。

中洋集团清远湖洞生态养殖基地项目现场。清远日报记者 陈晓茵 摄

中洋集团清远湖洞生态养殖基地项目,投资将近1.5亿元,租下了白莲片区湖洞村1000亩土地,经过基层党支部、村干部的层层宣传,向村民阐述该生态养殖项目无污染后,现已经全部完成了17个村小组,约500户的征地工作,“镇村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根本不用公司操心,我现在担心的是天气。” 仲劲松插话道。

是什么原因驱使中洋集团不远万里,面对白莲片区山高路远,大货车无法驶达的种种不利因素,而落户于此呢?仲劲松一语道出其中缘由,“我们看中了这里的自然条件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宝藏阿,这里水质好,温度也适宜。”

“基地采取绿色生态养殖,摒弃传统养殖方式而通采用工厂化、生态化养殖设施和规范的养殖管理模式,把握好渔业绿色发展和食品安全两大关键,实现养殖生态化、自动化、智能化。”仲劲松说,养殖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水体的污染,实现生态养殖达标排放,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现在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施工进度,预计今年5月就能建成投产,每年可实现产值超过1亿元。” 仲劲松说,他们公司拥有销售海外的渠道,根本不担心市场需求问题,而且公司计划在湖洞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建设一个加工厂,现在项目正在筹划之中。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清远重要讲话精神,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陈金湖说。

农业现代化加速进程

土地流转,白莲片区破茧成蝶。

去年,太平镇土地整治整合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99个村小组已全部签订土地整合协议书,已完成约百分之九十八的土地确权工作。

今年清明节时,白莲片区湖塘坪大部分村民祭拜的路线和往年都不一样了。

“现在正在进行迁坟,镇、村干部每天轮流值班,今天刚好是我负责。”太平镇副镇长李铁君拿出一张表格,上面列满了人名,从3月29日到4月30日没有间断,这是湖塘坪迁坟工作组值班表。

“这里有超百个坟墓需要迁移,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清远市清农电商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志焕说,“经过2个月的考察,公司最终决定在湖塘坪租下了800亩土地,准备大规模养殖阳山鸡。”

去年,投资4.5亿的清农阳山鸡(阳山)产业扶贫生态园项目落户湖洞村,该项目计划采取“现代农业﹢光伏发电﹢有机种植﹢饲料加工﹢旅游观光﹢精准扶贫” 的6﹢1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建设大型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何为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用刘志焕的话来形容便是养殖的阳山鸡“住的是空调房、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草本饲料”,最终实现养殖机械化、排污生态化,污水、粪便集中处理实现沼气发电,厂房屋顶安装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满足自用,吃的草本饲料和出产的阳山鸡实现就地深加工,可达到年出栏优质清远鸡1200万羽。

“我们预计前期招聘400人。”刘志焕表示,招聘将以本地的村民优先,其中又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优先,并带动300户农民承包种植和养殖,有效增加农户的年收入。

刘志焕表示,该公司还在湖洞村投资2个亿,租下300亩地养殖白鸽,“与清农阳山鸡(阳山)产业扶贫生态园项目一样,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我们一贯生产方式。”

社会资本闻风而来,太平镇农业现代化如虎添翼。

“位于湖洞村黄麻坪林场的阳山宏业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无公害生态商品猪养殖链也在日益壮大,已实现污水、猪粪沼气发电,基本满足该公司的自给自足自用,投入使用后每月可节约电费3万多元。今年我们将全力配合项目建设单位,这些项目的融合发展势必成为太平镇靓丽的‘名片’。”陈金湖说,现代农业项目落地投产,不仅可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而且可以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保护好绿水青山,使之成为太平产业振兴的“王牌”。

社会资本的到来,岂止流转土地搞种养业那样简单。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植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地,生长出新业态新气象。多元化融合发展,让太平镇农业现代化呈现加速度。

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祭拜的地方,还有太平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前进路线。

来源:阳山发布

编辑:远清

校对:喵果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