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古道是岭南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贯通粤赣两省、联系中原与岭南的重要纽带,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广东省河源市是著名的客家城市,粤赣古道见证了客家人艰辛的生存发展史。近日,记者走访了河源境内的部分古道,并专访了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
古道连接“客家古邑”
《中国社会科学报》:河源段古道资源丰富。请您简要介绍河源古道的分布和保存现状及其特色。
杜衍礼:粤赣古道河源段主要分布于河源市和平县、连平县和东源县境内,向北接通江西赣州龙南县,向南可通过水道连接河源城区,总长约254.13公里。其全线均铺有石条、石块,有的地方沿着山岭砌有近百级台阶。
从秦汉至明清,被誉为“客家古邑”的河源境内拥有十数条纵横交错的古道,它们或为兵家要道,或为经商通衢,贯通粤赣两省,是古代东江上游各地的重要联系纽带。目前,这些古道多数已被毁或残缺不全。此次发现的部分古道之所以保存完好和相对连贯,是因为其修筑在如今已人迹罕至的九连山脉中。
古道是文化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很大程度上说,古道是文化之道。河源是典型客家文化城市,古道沿线也有很多传统客家古村落。在您看来,古道和客家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杜衍礼:河源作为纯客家地级市,是客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
古时,古道是传递文书、运输物资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因石砌驿道平整,减少了泥泞险阻,所以在驿道上走路或骑马都非常快捷方便。因此,粤赣古(驿)道河源段就犹如现在的“粤赣高速公路”,源源不断地将中原的商品、文化、人才输送到南方,也将来自海外的多元文化源源不断地传至内地。
中原移民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体。历史上,粤赣两省之间有多次人口迁徙,客家先民或通过东江水域一路南下,或通过山间小路翻山越岭迁徙移居,在河源地区形成大量聚落与村镇。粤赣古道作为山间迁徙通道之一,客家先民顺着古道从江西龙南迁至和平浰源,并一路南下,翻过重重高山来到连平、东源等地区聚居。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口迁移史,不同姓氏族人所居的不同村落中,形成不同文化特色、习俗、方言。这一点在粤赣古道河源段沿线的何新屋、北联古村等古建筑、古村落都有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报》:古道沿线文化遗迹较多。据您了解,河源境内的古道沿线有什么重要的考古发现?
杜衍礼:河源市文物部门已在古道沿线发现众多文物点和古遗址。例如,连平忠信镇福兴桥,大湖镇广济桥、广济塔、何新屋,绣缎镇关爷埂古道,和平县青州镇风门垇古道、关爷庙、阿髻缺茶亭、扬里垇茶亭,热水镇下合栋茶亭、上合栋茶亭,浰源镇北界下山茶亭,东源双江赵佗故城等。
众多的古桥和茶亭,有力地证明了这些古道曾是行人和客商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现在,部分茶亭还依稀可辨古时驿站的影子。例如,和平县青州镇阿髻缺茶亭,虽然整个建筑已有些破败,但茶亭屋檐下两边的长条石凳仍在,石凳长约20米,可供数十人同时在此歇脚、避雨。茶亭旁边有驿站,设4个房间、1个水池、1个厨房、1个厅堂和驿长住房。驿站门前还有一副对联,字迹依稀可辨,上书“已绕九折上五埂,再登百步显双峰”。现场的一块《重修阿髻缺碑记》记载着此茶亭修建于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此后还经历过多次重修。
从和平县青州镇往热水镇一直往北,在该县浰源镇还有一处茶亭,叫“界下山茶亭”,亭匾上书“赣粤第一关”,亭联书“赣岭万商云集奇峰堪注目,粤界千关跋涉辛劳且宿肩”,以证此处是粤赣省界。
此外,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上正村古遗址群被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评选为“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该古遗址群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玉器及青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余件,其时代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战国时期。该遗址还清理出包括墓葬、灰坑、灰沟、房址与柱洞在内的大量先秦时期重要遗迹。尤其是不同时期的墓葬形制与随葬品组合,反映出不同的丧葬习俗与礼仪制度。
多管齐下推动古道保护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广东非常重视古驿道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河源在古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做了哪些工作?
杜衍礼:目前,河源市政府已成立河源市粤赣古(驿)道河源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组织多部门研究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并制定印发了《河源市粤赣古道保护和修复利用工作计划》。同时,根据《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整合河源市粤赣古道及沿线资源,推动古道保护和修复工作,河源市重点修复了粤赣古道东源段、大湖—热水段,总长度约87.48公里,总投资约6452万元。此外,河源市博物馆还获得了广东省文物局的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联合河源市所属五个县的文广新局做好粤赣古驿道河源段五个典型路段共约37.7公里的清理修复和标识系统建设工作。
通过古道及历史遗存修复、标识系统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河源市政府致力于把古道打造成为“升级版”绿道,从而进一步推动古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助力古道沿线村庄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塑造粤赣古道文化之旅品牌。
2018年10月21日,河源市在连平县大湖镇举办了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大赛前后共吸引近万名群众来到连平体验赛事、感受红色文化、观看非遗展示、品尝美食、领略田园风光。2019年2月24日,2019粤赣古驿道河源连平桃花节徒步活动在连平县上坪镇拉开帷幕。活动吸引了广东省内外6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前来参加,一同穿行粤赣古驿道,赏上坪万亩桃花。同时,河源市博物馆还通过主办粤赣古驿道(河源段)学术研讨会,收集整理古驿道沿线古建筑资料和历史文化信息以及相关传说故事。河源市博物馆还联合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驿路同游”研学活动,扩大了粤赣古道河源段的影响力。
(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网”,经南粤古驿道南方号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南方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