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旺达做生意非常便利,开办企业流程快且可以在线登记,国内在线走流程,飞抵卢旺达时,可能已经办好了。”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说。4月17日,佛山市—卢旺达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家交流合作对接会召开,两地近百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寻找中非产业合作新机遇。
佛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德表示,卢旺达代表团的到来,有利于佛山企业深入了解卢旺达营商环境,而双方在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金属加工、食品饮料,以及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产业合作基础。
非洲市场的潜力:
已成为佛山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非洲是一片日渐升温的热土。过去10年,其正成为中国和东南亚之外,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方。而拉动非洲经济的引擎中,来自中国的力量不容小觑。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1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40倍。
非洲市场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掘金,佛山企业是其中的重要一支。目前,非洲各国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佛山的建材、陶瓷、家具家电等产品在当地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佛山市政府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出访非洲多个国家,佛山企业家的足迹遍布非洲各地。“从2014年起,佛山对非洲的进出口总额大增34%,超过欧盟成为佛山第二大贸易伙伴。”李德说。
而此次到访佛山的客人来自非洲中部国家卢旺达,该国与乌干达、刚果、布隆迪和坦桑尼亚接壤,人口约为1200万。20岁以下人口占比达到50%。近年来,卢旺达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GDP增长率为7.2%。其中,运输、零售和批发贸易、通讯和信息行业发展较快。
近年来,中国对卢旺达的双边贸易和对卢投资也持续加快。据了解,2018年,中国与卢旺达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0%。佛山市对卢旺达进出口也达到0.19亿元,增长19.42%。
总部位于佛山顺德的广东中辰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中辰公司”)是非洲市场的“拓荒者”之一。这家集建筑钢结构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加工制作、施工安装、售后服务五位一体的专业钢结构国际化集团公司,早在2010年就在卢旺达设立海外基地。
“非洲的市场潜力巨大,加上东非共同体没有关税和贸易壁垒,使其成为能很好消化佛山制造产能的地方,而卢旺达处于非洲的“心脏”地带,可以辐射整个东非共同体。”中辰公司董事长龚武说。
据了解,中辰公司的海外基地“中辰建设(非洲)有限公司”和“中辰建设(卢旺达)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东非最大的钢结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在卢旺达投资的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之一,登上了“非洲雄狮”榜。
卢旺达的愿望:
借佛山之力实现本土制造
“卢旺达是非洲第二适宜经商国家,可以6小时注册公司,这意味着,你早上去注册公司,中午就已经是一名企业CEO了。”卢旺达商务参赞沙米尔操着熟练的中文介绍卢旺达的营商环境,引发会场内阵阵掌声。
沙米尔表示,卢旺达目前已经和超50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按照协议,企业享有免税通道通往周边6000万人的市场。“卢旺达拥有低税率投资环境,有效税收占比低于大多数现有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和所有的东非共同体国家。”
查尔斯·卡勇加和沙米尔在与企业交谈中均多次提及卢旺达的税收优惠。据介绍,面向有计划将公司总部迁至卢旺达的公司,卢旺达将免收公司所得税;针对出口投资以及在能源,旅游业,健康,制造和信息通讯行业投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卢旺达将免收七年企业所得税。
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卢旺达而言,加工制造业是目前最迫切需要引进的产业之一。“我们有很多树林,但是没有造纸厂;我们有很多食材水果,但是果汁厂却很少;我们有很多奶牛,但是酸奶、奶酪厂也不多。”沙米尔列举道,而这正是卢旺达企业代表团来访佛山的原因。
佛山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实力雄厚,在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等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拥有美的集团、广东联塑集团、格兰仕集团、佛山照明、新明珠陶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沙米尔认为,佛山和卢旺达的合作空间广阔。仅就建筑材料来看,卢旺达的人口在不断增加,住宅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近年很多卢旺达人来中国购买建筑材料。放眼整个非洲,这样的趋势也是明显的。“增长的人群需要住宅,而且是需要越来越好的住宅。”
“过去很多企业将好的产品销往卢旺达,但是现在我们希望他们在卢旺达投资建厂。我们的企业过来找佛山的企业合作,希望一起实现非洲制造、卢旺达制造这个目标。”沙米尔说。
在对接会结束后,卢旺达代表团参观了佛山福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福田汽车”)。据了解,福田汽车主要生产SUV和皮卡车,公司拥有现代化的模具数控加工中心,以及先进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生产线。
“老非洲”的经验:
适应当地需求分三步“走出去”
在参会的佛山企业代表中,有不少“老非洲”,他们大都深耕非洲市场20余年,也见证了非洲市场的变迁。“20年前我要去非洲,很多朋友请我吃饭,担心我在那边吃不饱;现在,很多朋友问能不能带他们去。”佛山市南海惟合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惟合贸易”)董事长王毅说。
王毅介绍,惟合贸易已经和非洲贸易往来20年,在非洲投资7年。一开始企业在非洲经营销售摩托车,后来在安哥拉开设了汽车组装厂,业务包括汽车组装、销售和维修服务。目前一年营收超过1亿元人民币。
作为“老非洲”,王毅对非洲市场有自己的看法:“非洲市场有一个特点,‘不吃很饥饿,一吃容易饱’,企业投资规模过大,可能会吃不饱,小规模的工厂投资比较合适,尤其是和民生相关的产品。”
王毅认为,现在正是佛山制造业走进非洲的好时候。“非洲真的非常需要工厂,现在早点去可以有好的收获。”
同样深耕非洲市场二十余年,广东智汇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焯权认为,企业需要打破非洲消费能力低的固有印象。“我们企业在欧洲日本销售的童车,在非洲同样有不错的市场,所以非洲的经济是在不断增长,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的。”
卢焯权透露,此前企业对非洲市场的出口额已经达到数千万,接下来,将计划在非洲投资建厂,并且已经实地调研过非洲多个国家,卢旺达成为选择地之一。此次参加交流对接会,卢焯权意在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更为详细的沟通。
“在走进非洲上,我建议企业循序渐进,不要贸然行动。先把投资环境摸清楚。”坦桑尼亚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璐说。
长期往来于中国和非洲之间,张璐接触过大量“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他总结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人和产品形象先走出去参展;第二步是做贸易,将产品销售出去;第三步是将技术和资金带到非洲去,在非洲落地生根。”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黄敏施
【拍摄】林东云
【剪辑】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