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腹小蜂防治荔枝椿象技术
技术类型: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计划推广月份: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
适宜推广区域:荔枝蝽发生危害区域,主要区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四川等荔枝栽培区。
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用量的减少,荔枝蝽的发生危害有日趋严重的趋势。荔枝蝽 1 年发生 1 代,通常对化学农药敏感,当化学农药应用较多时,能得到较好控制,也是长期以来生防措施推广应用缓慢的原因之一。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农药用量的减少,荔枝蝽发生日趋严重,如荔枝蝽近年在增城、南沙荔枝园普遍发生,危害时间长,导致产量损失加重,生产上需要更多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措施。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是防治荔枝蝽的高效或极具潜力的措施。我国从上世纪 60 年代就开展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应用研究,已发展出了成熟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平腹小蜂对荔枝蝽卵的防治效果基本都在 80% 以上,高的可达 90%以上,平腹小蜂已是公认的防治荔枝蝽的高效生物防治措施。我国台湾地区近年荔枝蝽发生危害较重,从 2017 年开始繁殖释放平腹小蜂,面积逐年扩大。
与现有或者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一项高效、省工、省药、省时的措施。释放平腹小蜂每人每天可释放 100 亩,省工省时;平腹小蜂在果园可主动寻找攻击害虫荔枝蝽的卵,不受地形、甚至天气的限制,如春天南方蒙蒙细雨,也不影响平腹小蜂的防治效果;平腹小蜂寿命长,一般 20 天左右,并能在田间繁殖,因此控害持效期长,如连续释放两次平腹小蜂基本可控制全年荔枝蝽的发生危害。
释放平腹小蜂对荔枝蝽卵的防控效果在 80% 以上,高的可达 90% 以上,不仅可以克服荔枝花期喷药防治荔枝蝽杀死蜜蜂等授粉昆虫的缺点,而且可减少荔枝蝽防治用药 2 次以上,减少荔枝蝽对农药的抗性,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三年累计推广规模 1.82万亩 累计推广农户 46户
年亩均节本增效 200元/亩
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 荔枝蝽危害可导致落花落果,严重者可导致绝收,生产上防治其它害虫对其有兼治作用,其危害导致的损失平均在10%左右,释放平腹小蜂防治效果以 80% 计算,挽回损失约 8%,以亩产500kg 计算,每亩挽回损失约 40kg,每公斤按售价 10 元计,亩增收 400 元,扣除放蜂成本 200 元,亩增收 200 元。
技术要点以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1. 释放平腹小蜂适期:
荔枝花蕾期和开花期,正是荔蝽产卵的时间 , 在广州地区为 3 月初开始。这时便要放出第一批平腹小蜂,先让蜂寄生控制第一批荔枝蝽卵。第二批放蜂为 3 月底至 4月初,一般产卵高蜂期为 3 月底至 4 月份。第一批蜂放后寄生的荔蝽卵,可羽化出第一代蜂,加上 3 月底放的第二批蜂,便有足够蜂量寄生消灭荔枝蝽高蜂期产的卵。如果在 4 月中旬和 5 月初各释放一次,基本上可将越冬代荔枝蝽的产卵期覆盖,消灭掉 90% 以上的卵。预测早春荔枝蝽产卵期的最简单方法是从 2 月初开始,每隔 5天在田间捉 10 头雌成虫,剖开腹部检查有无卵粒。如卵粒象正常产出一样大时田间便会有产出的卵,此时便可放出第一批蜂。
2. 平腹小蜂的释放数量和方法:
15年以上的大树,第一批放300头,第二批放 300 头;10 年以下的树,每批200 头即可。放蜂时把蜂卡挂在离地面 1米以上,树体中下部荫蔽处 1 厘米粗以下的枝条上;或用书钉钉在叶片上,有卵的一面向下背光。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如放蜂数量不够,残余少量荔蝽若虫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时,可用低毒、低残留且对平腹小蜂杀伤力小的农药如敌百虫 800 倍等喷杀。每年的 3-5 月份,每隔 3~5 天要巡视一次田间,见有蝽蟓若虫或其它害虫在个别树上时,要实行挑治,即用药液喷洒该树而不用对全园全面喷药,这样既省药省钱,又不伤害已放出的平腹小蜂。
4.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技术以释放天敌平腹小蜂为主,荔枝蝽危害时正是蜜蜂为荔枝授粉时候,因此,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还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荔枝增产,减少化学农药应用的效果。
获得荣誉及其他注意事项
获得荣誉:该项技术是广东省科技成果“南方果树五种重大害虫生物防治关键技术创制与应用”(2012 年鉴定,2013 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的部分内容,本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荔枝蝽的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有益昆虫和环境。平腹小蜂繁殖技术获授权专利三项,2017 年修订了省地方标准《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
注意事项:
1. 释放平腹小蜂蜂卡时,蜂卡不要挂在2cm 以上的粗枝条上,因枝茎太粗老鼠易爬上去吃掉卵卡;
2. 拿到蜂卡后尽快释放到田间,如果不能及时释放,要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不能与农药、肥料等混放,同时也要防止被老鼠等动物吃掉。
广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7597447
来源:农科宝
今日编辑:荔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