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中心到大湾区,禅城通过交通建设“突围”

南方+ 记者

从佛山中心到大湾区,禅城如何通过交通建设“突围”?

2019年,禅城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今年禅城区将争取41个交通项目完工,如岭南大道北延线、卫国路东延线、南庄南北向的河滘大道等项目的完工并顺利通车;与此同时,禅城区也将争取开工31个新交通项目,总投资达到16.8亿元……”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信息令人振奋。

道路交通设施对于禅城而言并不仅是普通的基础设施。打开交通格局背后,禅城力图通过提升交通通达度,强化中心城区的纽带功能,链接人才、项目等产业创新要素,以交通设施提升为重要抓手,打造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现代化佛山中心城区。

在禅城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当下,城市交通格局“加速度”展开的背后,寄托着禅城对于现代化中心城区怎样的想象?

在禅城内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禅城将进一步优化加密路网,缓解交通压力。

畅顺“外连接”

将广州现成的轨道交通网变为己用

“岭南大道北延线、卫国路东延线、南庄南北向的河滘大道等项目的完工并顺利通车;南庄大道东延线主桥、季华二桥、澜石二路等大项目都将在今年正式动工。”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沈育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禅城内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禅城将进一步优化加密路网,缓解交通压力。“比如,加快在建项目推进,通过加快推进南庄大道东延、雾岗路南延一期、季华二桥、文华南路南延一期、雾岗路北延(张槎路—塱沙路)等项目,扩充东西向通道,加密南北向通道,缓解主干道路交通压力,提升区内出行效率。”沈育民说。

而在2019年,交通设施建设这一民生工程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禅城将构筑中心城区联系佛山外围组团、密切广佛同城、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交通体系,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构筑中心城区联系佛山外围组团,这是禅城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功能的必然选择。

沈育民说,禅城区将打通重要跨区通道,积极推动禅西大道南延、一环西拓、季华北路北延等项目,加速融入区域路网体系,推进禅城区与桂城、西樵、狮山等各方向的跨区通道,融入区域路网,提升通行效率,强化禅南合作。

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看来,禅城过去是佛山的一个生产中心,但在当下,它迫切需要转变职能,从原来的生产中心转化成为交易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以及人居中心。“交通的通达度本身就是衡量城市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产品需要运输,人才要在城市生活,都对中心城区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方面,禅城区早有布局。

交通设施的服务能力,还并不限于一城之内。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未来的城市竞争并不是单个城市和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竞争。“禅城区要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创造更大优势,就必须联手广州,打造‘超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力点在于完善路网对接,其中最重要的是依靠轨道交通和跨城快速路。”

在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方面,禅城区早有布局。两年前,禅城区提出“双30”核心交通圈概念,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提出继续顺畅“外连接”,以“双30”核心交通圈链接大通道,置身大都市、大湾区核心区域。

“双30”核心交通圈概念即以禅城为起点30分钟内到达广州核心、30分钟内到达佛山外围组团。

“未来禅城将有多条地铁与广州对接,可以将广州现成的轨道交通网变为己用。”胡刚说。

禅城进入“高铁时代”

20分钟就到广州南站

根据计划,广佛环线城际将于今年内通车运营。张槎站是广佛环线在禅城区内的唯一站点,预计开通后,从张槎到广州南站只需20分钟不到。

随着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禅城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高铁。在上月底召开的禅城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禅城区区长孔海文指出,要通过强化交通纽带联系来提升区域发展动能。其中将加强与广州南站及佛山西站铁路交通枢纽接驳,以禅城旅游文化周暨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为桥梁,跨入“高铁时代”。

禅城早已尝到借力高铁经济发展的甜头。2016年11月,魁奇路东延线正式开通,让魁奇路升级为一条横跨广佛双城的跨市道路。自此禅城进入对接广州南站的“20分钟时代”,广州和佛山两市中心城区进入“半小时车程时代”。

奇龙大桥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站,广州南站是国内多条重要高铁线路的必经地,通达全国各地。借助广州南站,禅城更好更快地串联港珠澳等地区,加快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源的有效流动。

“禅城紧邻广州主城区,随着广佛同城速度的加快,围绕广州南站建设能帮助禅城打开广州门户,并对接深圳和香港创新资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邓江年说。

一手拉紧广州南站,打开粤港澳市场,一手牵着佛山西站,对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无疑给禅城的未来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距离禅城仅8公里的佛山西站,已通车近两年。目前佛山西站总规模有10站台23线,西接贵广、南广、西部沿海3条国家铁路,广佛肇1条城轨;东连广佛环线2条城轨,以及正在建设的地铁3号线和规划建设的4号线、14号线、广州28号线、有轨电车线路等。

围绕佛山西站,禅城推进季华北路北延线王借岗大桥项目。市民开车从季华路出发,途经季华北路就可以到达佛山西站,这也是禅城中心通往佛山西站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对接高铁资源,禅城一直在行动。早在2017年,禅城就举办了佛山·禅城旅游文化周暨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这是国内首个高铁主题的旅游博览会,以重点高铁线路为依托,以旅游文化创意为切入点,吸引了众多城市和地区参加,囊括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辐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

高铁路网的快速普及,催生了高铁经济新市场。坐拥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两大高铁枢纽站,禅城有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要想富先修路

一条路能够链接资源有多少?

在刘东豪看来,交通、教育、生态环境等城市功能的提升,最终都必须服务于禅城的经济转型、提升市民的获得感。

报告指出,目前禅城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而交通网路格局的加速提升,正是禅城破解转型焦虑的关键抓手。

“禅城的产业发展要提升质量效益,就要进一步吸引创新资源,是因为只有好的交通环境,才能够更好地联通外部资源,吸引更多大项目到禅城,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到禅城来。”刘东豪表示。

禅城将抓住东西两大重要节点提升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

路要怎么修,才能帮助禅城迈向中心城区的现代化?牛凤瑞认为,中心城区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堆低效益的项目,还是要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要把着力点放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发挥链接创新资源的作用。

因此,在禅城不断向外拓展的交通格局,在未来也将成为一组链接创新资源的物理网络。报告指出,禅城将抓住东西两大重要节点提升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奇槎片区接入“东北—科创环”、绿岛湖片区接入“西南—智造环”,以便捷交通、便利生活接轨“一环创新圈”,承接广深港澳的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

交通提升还进一步激活了城市商业和产业的服务能力。以魁奇路东延线为例,该快速路沿线以批发、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包括不锈钢、建材、陶瓷等大宗商品的商贸流通占比很大,魁奇路东延线的开通增强了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力。

而这一快速路的投入使用,在这几年也吸引不少资本进入禅城,让中心城区的生活商业配套更为完善。围绕这条快速路,一个新的以商贸服务和社区消费为导向的商业配套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如在中国陶谷和地铁石湾站,周边整体商业布局逐步提升;在地铁魁奇路站周围,以新福港、世博广场和万通广场三个综合载体为主,共计50万平方米的体量,将打造成城南全新生活消费商圈;而在奇槎片区,以现代教育与国际教育为主的新生活消费空间已经逐步形成。

“创新资源可以自己培育,更需要从外部挖掘。城市竞争在当下是组团竞争,一个城市的力量往往显得不够。禅城在地理层面位于佛山中心,更需要发挥链接创新资源的作用,在物理上就体现为联通深圳、广州等人才聚集城市便捷的交通设施。”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兴建更多像魁奇路东延线这样的快速通道,有利缩短大湾区城市间的通行时间,也有利于加强大湾区东、西岸城市群与佛山的联系,同时也帮助禅城这个中心城区吸收更多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

【撰文】梁志毅 高绮桦

【摄影】戴嘉信

编辑 刘丹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