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鸡翅岭村——拾缀一串燕岭遗珠

文明大岭山
+ 订阅

在乡村落中行走系列报道——带你走进鸡翅岭村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96年),时年20出头的汤氏第九世祖汤细弟举家迁居到今大岭山,开启了大岭山鸡翅岭村汤氏的历史。汤细弟也是鸡翅岭记载引种莞香的第一人。也许那时汤细弟没有想到,他种下的第一棵“女儿香”会成为汤氏一族的精神香火,会与千年之后的一个城市的名字、与昔日的小渔村今天的东方之珠的关系如此的紧密。

今鸡翅岭村,古为燕岭村,原为余姓人居地。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汤氏九世祖汤细弟从新会古井迁居初到现村中黄坭冚,再迁燕岭村定居,因村后燕岭山形状似鸡翅,遂改名“鸡翅岭”沿用至今。其十五世祖汤其澜撰书《燕山原序》及其开篇一句“余家故宅,汤氏新居”,则点明此中寓意。鸡翅岭村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著称。 “挹众山、吞远岫,沃泽膄野极尽东南之美”、“碧云为屏”、“茂林修竹、映带左右”(《燕山原序》), 是古东莞县城、寮步、茶山一带文人骚客郊游聚集之地,盛赞为“一方美土”

一部族谱说渊源

族谱是记载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的特殊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鸡翅岭村汤氏族谱》至今经过多次编修,目前有记录的就达四次: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汤氏十世祖汤西朗、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汤氏十三世祖汤百可、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汤氏十五世祖汤其澜,公元2017年鸡翅岭村委会组建编写组,分别对《鸡翅岭村汤氏族谱》开展经编修工作。

鸡翅岭村为汤氏。族谱溯源,汤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成汤的国号。《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的始祖是成汤。古居中原河南中山,如同今岭南大都姓氏一样,由于古北方诸侯混战,为避战乱,于魏晋朝始南迁,至唐宋年大举往南。鸡翅岭村汤氏归台山世系,宋绍兴三十一年间(公元1161年),途江西抵广东南雄。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迁台山汤边村,后再迁往新会古井。

“水源由古井,木本衍中山”、“中山遗胄、燕岭传芳”,今鸡翅岭村汤氏宗祠正门的对联和附联不仅说明了其宗族渊源,也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沧桑进程和艰难的迁徙历程。

“花翎侍卫”身世解谜

“花翎侍卫”牌匾现悬于鸡翅岭村汤氏宗祠“敦爱堂”之上。匾中内容为:钦点花翎侍卫,光绪二年丙子恩科殿试二甲第十三名,臣汤定祥恭承。

这应是一面古功名纪念牌匾,为受功名人汤定祥亲作。“这是一块仿真牌匾,真品存放在村大楼中。”参与续谱修志、退休村干部汤顺佳说。问及原因,汤顺佳笑着说怕被偷走。“花翎侍卫”汤定祥是族中荣耀,老祖宗的东西显得珍贵。但汤定祥的身世曾经是个谜,即始是这个匾也来历不详。

汤顺佳述说,2008年,鸡翅岭宗祠重修竣工并举行庆典。从增城过来的汤氏宗亲见到汤定祥“花翎侍卫”匾牌,告之汤定祥为现增城汤边村人,是他们的先祖。

鸡翅岭村对此说极为重视,专门组织人员赴增城进行考究。事实确如是,增城汤边村祠堂前竖立着汤定祥的围杆,上面记述从时间、宫衔等都与鸡翅岭宗祠里的牌匾内容相一致。且《增城县志》、汤边村汤氏族谱里也有汤定祥这一记载。种种显示,汤定祥是增城人更有说服力。

但为什么在鸡翅岭村会有汤定祥这一牌匾呢?

后鸡翅岭村与增城汤边人经过多番考证,最终确定如此事实:汤定祥,原名汤善庆,为鸡翅岭村十四世汤华进次子,幼年父母早逝,寄养于哥嫂家,因家庭生活艰难,无法维持生计,故汤善庆卖与增城汤边一汤氏人家,改名汤定祥。于光绪二年得中二甲武举第十三名,赐封 “花翎侍卫”。获取功名后,特送匾鸡翅岭,不忘生地,不忘祖宗。

2017年鸡翅岭续修族谱成员汤锡铿作文记述了这一事情,并附诗一首:生身鸡翅岭,名成北门汤。定祥多壮志,感恩故里亲。

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

清康熙年间,鸡翅岭村有香农名汤茂千,世代以种香采香为生,其女儿乖巧孝顺,采香务农,陪伴左右,父女情深。父亲爱女情切,每年凿取香木,便藏下上等牙香,备为女儿嫁妆。女儿远嫁他乡后,每日清晨,燃点牙香,尽表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邻里街坊闻香而至,问及所燃何物,女儿念及父恩,便答:女儿香。自此,“女儿香”之名不胫而走,乡人皆知“女儿香”产自鸡翅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鸡翅岭女儿香无不向而往之。

香贩收售流通香木,奉鸡翅岭女儿香为上品,女儿香还一度成为朝廷贡品。至此,鸡翅岭村民大量种植香木树,数量以十万计,成为南粤地区木香的主要产出地。

21世纪以来,莞香(女儿香)被作为稀有特种植物列入古树名木予以保护,鸡翅岭村结合本村历代传承下来的女儿香历史文化底蕴,把女儿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传承和发扬女儿香历史文化,打造“女儿香文化之乡”,大量发动村民种植莞香树。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鸡翅岭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拥有1000多亩的香山古林以及莞香种植基地。目前村里已引进莞香产品技术开发企业,打造一条生产、加工、制作和销售的莞香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让“香村”名符其实!

这棵四季常青的榕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村里的公公婆婆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坐在树下,聊着左邻右里发生的新鲜事儿。她就像一位永远年轻的母亲,庇护着一方子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默默无闻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来源  | 大岭山文广中心、大岭山报社

文字  | 黄运生

编辑  | TT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