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祭祖大节,然而在清明时节,也要谨慎小心,不要不小心触犯了法网。
1
祭扫不慎,引发火灾
上坟祭祖,点香烧纸都是传统,更有燃烧烟花爆竹的。一不当心,就导致了火灾的发生。尤其是森林火灾,在此风干物燥之时,最是要命。也有选择在楼道焚烧纸钱的,烧好后若没有及时将烧好的纸钱灰烬妥善处置,就容易导致烟雾涌入过道,引起他人窒息的危险。
上香烧纸引发的火灾事件往往都为过失事件,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情形大都会以过失的责任形式进行处罚。
过失引起火灾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若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则会构成失火罪,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再者,如行为人无意间造成火灾,但不主动扑火或报警而任之燃烧蔓延,酿成恶果,就从过失放火转变到了间接故意放火,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构成更严重的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了。
2
有钱任性,烧钱惹祸
清明烧钱,无可厚非。在此挣钱不易,且用且珍惜的年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清醒且理智的,祭祀先人,用的都是“人冥币”而非“人民币”。但就是有一些土豪,认为烧真钱才能显示出对先人的孝顺。殊不知并非所有时候都是“我的钱财我做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防碍人民币流通”;第二十七条则明确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的行为。一旦烧人民币被发现,第四十三条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真的人民币不给烧,假的可以随意吗?NO!以往印有人民币图样的“人民币版冥币”等祭祀用品都会有一番大销。但今年3月18日,央行发布《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办法首次提出,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易耗品、票券等物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此次还增加了使用人民币图样应单面使用、不使公众误认为人民币等要求。
因此使用仿人民币式样的冥币,可是最高将被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的。
3
风水宝葬,买卖无效
活着买房,逝去买墓,都是刚需。当我们还在感叹高房价时,不少人已经想到了“身后事”,打算为自己或是家中未亡的老人打算起了去世后的住房用地了。特别是寸土寸金的城市,墓地买卖悄然成风,墓地价格让人“高攀不起”,更有甚者做起了“炒墓地”的投资生意。不少人趁着清明时节,也打算起了风水宝葬的买卖。
但是墓葬买卖还是要谨慎的,一不小心,就成了无效合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墓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墓的发展,严禁传销和炒买炒卖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要合理确定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价格,明码标价;要凭用户出具的火化证明(火葬区)或死亡证明(土葬改革区),提供或出售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使用规范的安葬、安放赁证,建立严格的销售、登记制度,严禁传销和炒买炒卖;要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的紧急通知》再次强调“骨灰存放设施不是一般商品,要凭用户出具的火化证明和死亡证明办理购买和使用手续,公墓不得预售、传销和炒买炒卖,购买者不得私自转让、买卖。”
因此,买卖“活人墓”分分钟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无效合同。 而炒买炒卖的人甚至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记者】尚黎阳
【通讯员】埔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