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雨季毒蘑菇多,连州街坊切勿误食!

连州发布
+ 订阅

今年以来,我省已发生多起因食用毒蕈引起的中毒事故,其中大部分由白毒伞引起,发生频率远高于既往同期。连州市往年曾有多名居民因食用毒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甚至出现过因食毒蘑菇中毒死亡的情况。

在广东地区超过100种的毒蘑菇中,近年来致中毒人数最多的有两种:白毒伞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毒性最强,只要食用约50克即可致命。

毒蘑菇外观上与无毒蘑菇极为相似,仅靠形态、气味和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确认是否有毒,至今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可鉴别蘑菇毒性,一不小心吃错就会中毒。

白毒伞

又名致命鹅膏菌,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95%以上。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生长于广东春季潮湿温暖的3、4月,5-7月也有少量出现。

误食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临床上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铅绿褶菇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品种之一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相似,易被误采误食。

它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近年广东省内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丝盖伞

中文别名毛丝盖菌、毛锈伞,伞菌目、丝膜菌科、丝盖伞属。林中地上成群生长,有毒,不能轻易采食。

教你几招远离毒菇

一、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千万不能迷信以往的“经验”,以免发生意外。

二、毒蘑菇外观上与无毒蘑菇极为相似,仅靠形态、气味和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确认是否有毒。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并不靠谱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三、生产、加工野生蘑菇时,要确保可食蘑菇不会混入有毒品种。

四、对毒蘑菇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万一误食毒蘑菇,要趁患者神志清醒时及时刺激口咽部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治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千万不要私采或购买野生蘑菇食用!

千万不要私采或购买野生蘑菇食用!

千万不要私采或购买野生蘑菇食用!

来源:连州疾控

编辑:林伟杰

连州市民发现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请拨打这个电话举报!

扫黑除恶是一场人民战争,市民群众若在连州发现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请马上拨打0763-110或0763-6623226举报,对举报线索和举报人,有关部门将严格保密,经查证属实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连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

连州发布

笔写连州风云事,图渲湟川山水情!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喜欢本文的,点个

↓↓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