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明末清初连州莫氏世家(下)

史志清远
+ 订阅

莫与齐子侄两举人

莫矜,莫与齐之子。初为贡生。康熙四十九年《连州志》卷二记载,莫矜“甲子副榜,荐举孝廉”。笔者考证,天启四年(1624)甲子广东乡试,莫矜为副榜举人,是受荐举的举人,非正取。

陪魏监司游北山

明 莫矜

怪石穿云影带嵐,昌黎前此辟天南。

何期山斗人愈出,胜有戈矛策在函。

豸绣久知霜许烈,鸡香曾否舌为含。

中丞到处瑶山岳,他日登临意倍酣。

莫杨,莫与齐侄子。初为监生。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清康熙四十九年《连州志》卷五•人物志有莫杨传记。

莫杨,字幼清,四岁失父,家贫,跟随伯父莫与齐读书学习。20岁补监生,入国子监深造。崇桢三年(1630),考中举人。因母亲年老,情愿在家侍奉,不愿外出做官。居家侍母十八年。每逢朝廷开科取士,均不进京赴考。平常外出或到家,必与母亲告别或报归。无论风霜雨雪,必向母亲请安问寝。妻子梁氏,十分贤淑,不幸中年早逝。之后,不再续娶。有人劝莫杨再娶,答道:“我有儿子、儿媳代我奉养母亲,就行了,没必要再娶。 ”

莫与齐孙辈两训导

莫松龄,字砺伯,莫与齐的孙子。少年俊秀,以明经贡入国子监深造(岁贡生)。清顺治十七年(1660),授英德县学训导。康熙五年 (1666),调曲江县学训导。康熙十年(1671),捐资修建建曲江县学署。清代《韶州府志》记载,莫松龄“刚直无私,董率不懈。诸生皆相庆为得师。”后来,升怀远知县。明敏勤慎,施政有方。时值漕河堤崩溃,组织百姓修筑河堤,著有功绩。为政宽厚,不滥刑罚。为民偿还赋税用积蓄代交公粮。之后,辞官回乡。

赠莫励伯广文

明末清初 释今无

遭水旧称冠盖地,锋声今见曲江滨。

鼓人亦喜忘心乐,海客同安却馈贫。

花落湿云春后梦,柳分新暑昼前身。

射堂风月今宵满,独许支公识许询。

释今无(1633—1681),番禺县人,清末明初僧人,俗姓万,16岁为僧,法名今无,字阿字,别署虫木。随师入庐山学佛,广州海幢寺开山祖,著名诗僧。著《阿字无禅师光宣台集》(即《光宣台集》)。

莫宏龄,字筹叔。莫与齐的孙子。学问广博,才思敏捷,工诗文。青年考中秀才,与兄松龄,名闻乡邦。康熙十二年(1672),受知州李費聘请,参与编修《连州志》。康熙十五年(1676)岁贡生,入京廷试。康熙 三十年(1691),授文昌县训导。于任上去世。

春日游北山,分得“林”字(外一首)

清 莫宏龄

正可留春住,飞觞醉碧岑。

登高舒远目,入洞辟尘心。

返照欹山寺,重泉瞰石林。

老僧何处觅?料与白云深。

追悼母忌日

连英丁亥祸機枪,母氏成仁自审详。

记得伤心逢九九,至今不思道重阳。

莫家烈女

石子秀,莫与伦之妻。与伦家贫,刻苦读书。石氏纺织,操持家务。石氏年二十二岁,丈夫早逝,儿子莫杨四岁,家徒四壁,有人劝其改嫁。石氏哭着说:“贫穷是命,节不可失。丈夫没取功名而去世,我不忍幼儿孤古零丁呀!”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明崇祯三年(1630),莫杨中举人,放弃做官,在家侍俸母亲。石氏享年七十八岁。广东按察使刘某为表彰石氏节义,题辞门额。

莫达君,莫与齐孙女,莫矜之女,嫁本州秀才陈子晋为妻。丈夫早逝,达君仍年轻,儿子年幼。毅然守节,陪伴家婆李氏、祖婆张氏。祖婆病重,侍俸汤药,不离左右,乡民称赞其孝顺。清顺治四年(1647)战 乱,莫家人乘船逃难,邀其同行。达君将幼儿交给兄弟,请照顾好陈家唯一血脉,与家中两位长辈同生共死。后来,贼破城而人,达君投井而死。

参考文献:

清代 李黃等纂修《连州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清代 王济民等纂修《连州志》,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

清代 杨楚枝等纂修《连州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

清代 袁泳锡等纂修《连州志》,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作者单位:阳山县公安局刑警支队)

本文来源于《清远古今》2018年7月刊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