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珠海21岁美女入殓师:工作被尊重很知足,担心自己嫁不出去

南方+ 记者

天色灰蒙蒙,青松环绕的珠海市殡仪馆透着一股清冷之意。注重职业形象的曹紫慧身着正装,一脚踏进这股清冷中,严谨、干练的气质很难让人认出这位年轻的入殓师才刚满20周岁。

出生于1998年的她来自湖南,曾就读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的防腐整容专业,今年初才刚刚入职珠海市殡仪馆,从事着遗体防腐整容及司仪主持工作。

时针指向7时25分,离殡仪馆正式对外办公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有些丧属已提前到达。曹紫慧戴上口罩、穿上防护衣,套上手套,推开防腐室的大门,打开排气扇,她必须赶在丧仪举行之前,为遗体做好准备。

接触逝者和死亡,是他人生命中的无常,却是她每天工作的日常。

曾因外公离去留下遗憾,决心为逝者亲属带来安慰

曹紫慧的同事已经将遗体从防腐室推出,停放在整容化妆间,她拿起单子,细细地校对起服务项目,根据逝者家乡风俗习惯和丧属要求的不同,对遗体处理的细节要求也不一样。“殡葬无小事”,她不想有所疏漏。

确认完细节,她与同事开始对遗体进行沐浴、清洁、更衣。接下来的化妆一般则由她独自一人负责,她会在心中默默地和逝者交流,“我来送您最后一程,我会用心做好我的服务的,您放心吧。”她轻轻地为逝者剃须理发,再细细地打上粉底液、腮红,描上眉毛,涂上口红。化妆后的遗体面容自然而安详。

一天的忙碌一般会在下午4时结束。下班后,曹紫慧第一件事便是认认真真地洗一遍手,“每天可能要洗20遍左右”。即使在办公室常备护手霜,她的手部皮肤还是不可避免地变得干燥而易脱皮。这虽然是她入职珠海市殡仪馆的第三个月,却已是她接触遗体的第三年。

“他就像睡着了一样。”曹紫慧还记得第一次接触遗体时的场景:那是在大一寒假,她选择到湖南的一个县级殡仪馆实习。遗体安安静静地躺着,她偷偷地看了一眼,一丝害怕从心底里生出来,又背过身去,定了定神,转过身站在实习老师的身旁观摩操作。再后来,她鼓起勇气伸出手碰一碰,手指下的触感冰冷。

毕业后,曹紫慧来到了珠海市殡仪馆,但适应工作仍然花费了一段时间。“有些遗体会有气味,有些非正常死亡的遗体,视觉冲击非常大,胃受不了,会吐。”她说,“但这是我的工作,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障碍,我都必须克服。”

后来,曹紫慧修复过因为车祸头部塌陷的遗体,也为患肝腹水而皮肤泛黄的逝者上过妆,逝者丧属感谢她给了亲人体面,她却更在意丧属失去亲人的痛苦。“亲人逝去本就难过,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让逝者走得有尊严,这是对丧属最大程度的安慰。”

 选择这份特殊的工作,父母给予最大支持

“本质上,这是一份工作,但这并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人们不会像理解普通工作一样去理解它,人们带着害怕。”

工作以外,曹紫慧很少主动提及自己的职业,“并不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份职业不能公之于众,而是多数人还是比较忌讳,说出来,他们总是有所戒备。”曹紫慧解释道。

这份忌讳,她从高考志愿被录取的时候就感受到了。2016年夏天,回校办理离校手续的曹紫慧听到了同班同学在悄悄地讨论她,“他们说,就算给他们再多的钱也不会选择这个专业”。刚开始,她气愤而无奈,继而转念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送逝者体面而有尊严地离开,从事这样的工作也值得尊重”。于是,她也不再将他人议论放在心上。

如今,说出那句话的同学与曹紫慧早已不再联系,高中的同学只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并不介意她的职业,还保持着往来。“对于我们这一行的人来讲,没有什么朋友,那是很正常的。”交谈中,曹紫慧平静而淡然。“我很知足了,同事们对我都很照顾。”

话锋一转,她又自我打趣地说,“当然还是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也不知道会不会孤独终老。”

选择报考防腐整容专业并进入殡仪行业工作,对曹紫慧而言并非心血来潮。她清晰地记得,最亲近的外公在她念高中时去世的场景:静静地躺在棺木中,嘴因为肌肉收缩而未合拢。“外公生前形象整洁,离开时却没让他更体面地走,这件事是我心中的遗憾。”曹紫慧说。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发现了这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老师曾经劝她改选其他,“分数高,不好考”,但她没有动摇。幸而开明的父母也未曾给她施加压力,反而给予了最大的精神支持。

见过许多别离,努力成为温柔善良的人

每天都在接触死亡,即使是性格外向开朗的曹紫慧,也会感觉到些许的压抑。夜幕降临时,她都会与远在湖南的父母用微信视频聊天,父母是她的精神寄托。

为了舒缓情绪,曹紫慧办了张健身卡,有时她去健身房跑步,或者到公园里与叔叔阿姨辈的人一起打羽毛球。在租住的小房子里,她还养了一条小狗为伴,取名为Lucky,寓意幸运。每当下班回到家,Lucky便会向她奔过来,一天的疲惫瞬间被驱赶许多。

工作压力虽大,但曹紫慧依然很热爱这份职业。在她看来,人总有终点,无法避免。“这是一份不平凡的工作,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做,但总得有人站出来。”

这份职业也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接触死亡愈多,曹紫慧愈感生之可贵。“面对死亡,人生百态一展无遗。”身兼司仪主持的她,听过很多人的生平,孝子、孝女们在殡仪上念着悼词,悼词介绍着逝者的一生。最触动她的,是轻生而亡的年轻逝者,看着他们的父母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甚至哭至晕厥,她惋惜而无奈。“一定别去做傻事,多想想身边那些爱我们的人。”

她也记得连邻居都为其逝去而哭的逝者,前来吊唁的人面容悲戚,她在心里默默猜测,逝者生前应该是个热心肠的人吧。看得多了,有时候她也会在想,在她的葬礼上,别人会为她写什么样的悼词,来看她最后一眼的人们又会是什么样子。

“纵然我长相平庸,头脑也不聪慧,脾气也没那么好,曾经失望过、痛苦过、伤心过,吃尽生活的苦。但我依然努力地成为一个温柔而又善良的人。”她在一条微信朋友圈里写道,配图是她的一张自拍,照片里,那双见过许多死亡与别离的眼睛,清澈而干净。

【采写】郑慧梓 刘艳婷

【图片/视频】钱文攀

【统筹】高静宁


编辑 叶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