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队2周做了4例“换心”术,最小患者才12岁!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一次感冒后,12岁的阿浩(化名)检查出心脏功能极差,整个心脏扩大,被诊断为心肌病。日前,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下称“中山二院”)完成“换心”,术后恢复良好。

这是中山二院在3月中下旬完成的第3例心脏移植手术。今年1月,该院获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心脏移植与肺脏移植执业资格,成为全省第2家同时具备心、肺、肝、肾四个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近2周内,该院完成4例“换心”术。

“我国心脏移植质量及数量近年来稳步增长,心脏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超过90%,术后5年存活率高达70%,术后10年生存率约50%。”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郑俊猛教授指出,对于终末期心衰,心脏移植是目前国内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医学界和公众应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手术的认识。

两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家属正接受采访。

 “真正活跃的医院才十几家” 

中山二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内,一脸稚气的阿浩躺在病床上,护士长张丽随正用棉签沾水为他湿润嘴唇。上周,郑俊猛团队为阿浩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复查显示,移植心脏的功能良好。阿浩父亲说,孩子患有扩张型心肌病,随时有心衰、恶性心率失常的可能性,心脏移植是唯一出路。

中山二院心胸外科护士长张丽随用棉签沾水为阿浩(化名)湿润嘴唇。

中山二院麻醉科副教授彭俊介绍,阿浩的整个手术用时6小时,其中从手术开始到供体心脏缝合到阿浩体内,再到移植的心脏开始在患者体内跳动,用时约70分钟。术后,阿浩闯过“感染关”“排异关”和“营养关”等关键环节,身体机能开始快速恢复。

52岁的俞阿姨同样在“换心”手术后迎来了新生。20多年前,她因一次突然晕倒伴意识丧失被送医,后被确诊为致心率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之后,她进行了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植入,但右心功能不全仍不断进展中。3月25日,俞阿姨迎来一个适合自己的供心。当日,她就在中山二院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二天,她拔除气管插管,目前顺利康复中。

“相比肝移植、肾移植,大众对心脏移植较为陌生。部分心内科医生对这块了解也不充分、不准确。”郑俊猛表示,目前全国拥有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达三十余家,“真正活跃的医院才十几家”。

中山二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何清博士指出,心脏移植是急诊手术,移植团队需时刻处于应急状态,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社会资源支持。手术涉及多个科室,包括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从病人术后管理角度,还需要ICU大夫、呼吸科大夫、感染控制等多个科室配合。

中山二院南院区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何清博士进行病例介绍。

 患者家属成器官捐献志愿者 

另一位心脏移植患者刘大哥来自安徽。2003年,他因一次重感冒未及时就医,在几天后出现气喘、胸闷、睡觉不能平卧等症状。之后,他辗转多地求医。近年来,医生开的抗心衰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意味着他由慢性心衰状态逐渐过渡到终末期心衰状态。在中山二院入院后7天,他迎来了合适心源。术后恢复良好。

“‘换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供体心脏评估与维护技术、受体患者术前的维持治疗技术、麻醉技术、体外循环技术、手术技术、术后监护技术、病房隔离与康复技术等多方面。”郑俊猛是中国首批同时拥有心脏移植和肺移植个人资质的专家,从2004年至今累计参与了10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他指出,虽重获移植资质不久,由于人才储备完备,该院器官移植中心的技术实力已很成熟。

中山二院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

他同时指出,我国的器官移植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心、肺供体利用不足,出现心肺供体资源浪费现象。”在他看来,我国对供体的维护水平不高。“脑死亡时,身体会分泌大量激素,令心脏收缩增强,用力做功,以应付突发情况,但时间长了,心脏就容易耗竭,致使心脏受损。这种状态下,供体心脏如果处理得当仍可以使用,但不少医院处理不好。”

为了号召更多人加入中国公民器官捐赠倡导事业,3月22日,由中山二院联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共建的“逸仙‘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启动。截至目前,已有近400人通过该平台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患者刘大哥的妻子听说了该项活动后,主动在该平台上进行了登记,让爱心传递。

【记者】龚春辉

【通讯员】张阳 刘昕晨 陶俊

【校对】罗健鹏

编辑 李珩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