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古镇,古韵悠长。
石排,在东莞的北部,东江南岸。淙淙的东江水流过,孕育了古韵深蕴的石排文化。考古发现,早在四千多年前,石排镇内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悠久的历史为石排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被称为“红石古镇”。
目前,石排拥有“一国保三省保七市保”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正积极创建红石文旅特色小镇。
这里有见证石排文化底蕴的龙眼岗贝丘遗址;
这里有石脉成排、鬼斧神工的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东莞唯一、广东仅存两处之一的红砂岩采石场遗址。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约明朝开始开采的采石场,遗留下来的景观颇具特色,有“十八房间”、“补天石”等;
这里有引人注目的摩崖石刻,在采石场附近约2公里的燕窝村,古采石场石壁上有清光绪年间孙奭题书的摩崖石刻。
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塘尾明清古村落。塘尾古建筑群位于塘尾村旧围内,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内有明清时期祠堂、古民居、古井……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此外,石排镇还有磐岭围门、埔心古塔、谷吓文阁、福隆文阁等诸多历史文物景观;
……
除了文物古迹,这里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民俗国粹——中坑明德醒狮。在全国第六届群星大赛上,赢得群星大奖,响誉四方,中坑村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里有200多年历史的岭南传统民俗文化——“康王宝诞”,作为塘尾村民祭拜康王的重要民俗活动,也被原汁原味传承下来,成为塘尾村的“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康王宝诞”活动期间,塘尾全村男女老幼在锣鼓喧天中“抬大神”巡游,祈求平安好运。这一活动如今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岭南地区明清民俗的“活化石”。
滨江新城,画卷秀美。
东江河畔春潮涌,红石山下万象新。
石排拥有14.5公里长的东江沿岸线,与惠州市博罗县园洲、石湾镇隔江相望;鲤鱼洲、海仔湖、木兰园、潇湴湖,筑起了美丽石排的亮丽风景。
石排南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松山湖,是松山湖片区统筹组团发展的镇街之一;毗邻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从莞高速贯穿而行,生态园大道直通市区,融入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
这是一方热土,见证了一代代石排人拼搏的过往,见证了石排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更给予石排人勇立潮头的勇气和担当。
近两年来,石排镇集中签约32宗累计投资总额330.84亿元的高科技型、高税收型、高成长型优质产业项目,共推动18宗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石排产业实力稳步增强;
当前,石排打造松山湖北科技创新高地正如期推进,3大科技创新平台和3大科技创新项目正加快建设,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26家增加到130家,被确定为5个市创新强镇创建单位之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
石排如期推进2017年确定实施的100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铺开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并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从2016年起实施农村均衡发展政策的基础上,2018年统筹安排了8亿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实施“五大振兴”、推进“五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石排样板,创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石排农村发展持续向好;
……
站在历史新起点,石排必将顺应湾区时代潮流,对标东莞市委、市政府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不断提升发展品质,不断增强发展优势,全力提品质、优产业、兴科技、促振兴、抓生态、重民生、强执行,奋力开创建设美好石排新局面,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力量。
◆如何订阅南方+“东莞石排”频道?
第一步:下载南方+新闻客户端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南方+客户端,已经下载的小伙伴请忽略。
第二步:打开菜单栏
打开南方+新闻客户端,点击顶部左上方的“+”号。
第三步:选择频道
进入“频道管理”页面,在“区县推荐”栏点击“东莞石排”。
第四步:查看频道
返回客户端首页,在顶部点击“东莞石排”频道,即可查阅新闻。
◆如何添加频道至手机桌面?
南方+全新升级后,可以直接将频道添加到手机主屏幕,查看资讯更加方便!
第一步:
点击首页下方的定位符号,选择“东莞”。
第二步:
点击右上方的“+”,打开频道界面。
第三步:
选择“石排”频道,点击“立即添加”。按照操作指引添加至桌面。
第四步:
在手机桌面查看订阅的频道。
【记者】丘想明
【整理】冯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