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如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农财宝典
+ 订阅

越南人口近1亿,但国土面积还不如云南省面积大,但正是这个国家不仅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还源源不断向外出口大量的余粮。

越南是一个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65%的人靠农业维持生计,水稻是越南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5%。越南自1986年实行政策改革以来,尤其是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越南从一个缺粮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国土面积虽小

水稻生产却得天独厚

越南处于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中国接壤,西面与老挝、柬埔寨接壤,国土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越南的国土形状呈“S”形,南北狭长,越南国土面积的2/3是山地和高原,平原只占1/3,且多由河流泥沙冲积而成。

据越南统计总局2015年鉴,越南农用地约2679.16万公顷,为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0.7%;农作物耕种面积1030.54万公顷,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其种植面积为779.32万公顷,占农作物耕种面积的75.62%,主要分布在红河平原、九龙江平原以及北中部和沿海地区。

越南属热带地区,横跨纬度大,总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和风雨多,但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越南北部四季分明,年均温为21-27℃,南部则只分旱季(12月至次年4月)和雨季(5-11月),年平均气温为25-27℃,总体上越南北部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南部属湿润的热带气候,全年均可种植水稻,其北方地区一年可种2季,南方可种3季。

越南现有63个省市区,根据越南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将水稻种植区域划分为红河平原地区、北部山区和中游地区、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区、西原地区、东南部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其中,红河平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是越南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区。2016年,越南水稻播种面积为779.32万公顷,其中九龙江平原占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4.11%,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区占15.91%,红河平原地区占14.25%,北部山区和中游地区占9.00%,西原地区和东南部地区播种面积都不大,且分布比较零散,总共约有53.16万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82%。

引进杂交水稻,突破产量瓶颈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越南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1965-1980年期间,越南水稻单产和总产量增速缓慢,单产一般在1.5-2.0吨/公顷,年总产一般在830万-1200万吨。自1986年越南经济改革伊始,水稻生产发展速度加快,到1989年,单产初次达到3吨/公顷,到1992年,总产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2159.03万吨。从2000年开始,水稻生产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单产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增加到4-5吨/公顷,总产达到3000-4000万吨。2015年,水稻单产及总产分别为5.65吨/公顷和4509.56万吨。

越南积极引进世界上最新的水稻品种,特别是自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并推广中国的杂交水稻,使越南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

杂交水稻在越南主要种植于红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为两季水稻种植区,一年两季,包括冬-春季和晚季。自杂交水稻在越南一些地区试种成功,1991年晚季越南政府决定发展杂交水稻,1992年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达1.1094万公顷。之后,杂交水稻播种面积连年增长,2009年创历史最高值,达70.9815万公顷;2010年至2013年稳定在60万公顷左右。

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在单产上更具优势,平均单产为6.30吨/公顷,比常规稻增产1.82吨/公顷,每年增产稻谷50万-70万吨。

一般在冬-春季,杂交水稻与常规稻平均单产都比晚季高0.5-1.5吨/公顷。究其原因越南冬-春季的气候条件更适宜水稻生长。越南不断引进种植世界上最新的水稻品种,尤其从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未来越南杂交水稻的单产将会有新的提升。

地方水稻品种资源丰富

生产用种仍依赖进口

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气候环境导致越南南北方种植的水稻品种类型以及水稻生产方式有明显差异,地方水稻品种资源丰富。越南2000-2001年全国播种的水稻品种资源调查显示,越南当时有676个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可分为国内选育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3类,其中,国内选育的水稻品种有370个,年播种面积255.54万公顷,其中已审定注册的品种为74个,年种植面积188.75万公顷;国外引进水稻品种有119个,年播种面积287.67万公顷,其中已审定注册的19个,年播种面积192.35万公顷;地方品种187个,年播种面积40.52万公顷。

1982年前,地方品种占越南种植的水稻品种90%左右,水稻单产仅2吨/公顷左右,总产较低。从1991年开始,现代高产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地方品种。而后,新品种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后,包括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和国际水稻所的IR系列品种等高产现代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

近10年来,越南杂交水稻生产用种每年从中国进口量稳定在1.2万-1.6万吨,占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总量的75%以上。中国杂交稻品种在越南推广速度几乎与中国国内同步,有的品种推广速度甚至超过中国。此外,越南还从泰国、印度、美国等地引进水稻品种。

越南稻米出口

根据越南海关总局稻米进出口的数据显示,越南主要出口稻米,进口水稻品种。1986年后,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国际水稻新品种的引进使越南水稻总产不断增加,越南从稻米净进口国转变为稻米出口大国。1987年,越南实现稻米出口,1989年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出口稻米137万吨。2004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稻米出口成为越南第二大农产品出口项目。

2005年稻米出口量达到521万吨,出口金额为12.79亿美元;2006-2008年间,越南稻米出口量略有回落;2009-2012年稻米出口一直增长,2012年创历史最高值,达772万吨,出口金额达34.49亿美元,并首次超过泰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

但近些年稻米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越南2个播种水稻最多的平原耕地被部分淹没;二是越南大米的品质不佳,碎米率高于25%,稻米出口竞争力较弱,出口价格十分低廉;三是一些稻米进口国减少了进口量。

据越南工贸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与2016年1月同期相比,马来西亚稻米进口量为1.4298万吨,同比下降39.05%;中国台湾的稻米进口量为0.0871万吨,下降0.1814万吨;新加坡的稻米进口量为0.4595万吨,同比下降46.9%;美国的稻米进口量下降至上年的74.10%;非洲的稻米进口量为0.6770万吨,同比下降65.23%。

中越水稻生产互补性

越南水稻以品质好著称,而中国水稻以产量高见长。

越南水稻种植区域多位于沿海和平原地区,适于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因此对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但越南农机产能不足,种类过于单一。越南小型农机的市场年需求在5万-6万台左右,但国内产能有限,只能满足1/3的市场需求,存在巨大的市场缺额,这给中国农机出口带来巨大商机。中国农机设备深受越南农民欢迎,“东风”、“玉柴”等农机价格实惠,能够适应越南当地气候和地形,市场占有率较高,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从水稻种子角度来看,越南引进并推广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使越南从少粮国转变成粮食出口国。水稻是越南第一大粮食作物,大米是越南人的主食。中国是世界第1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发展迅速,效果显著。

越南的种子主要依赖于进口,每年进口水稻种子大约1.5万-2.0万吨,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广西和广东。这2个省份占越南种子进口总量的80%以上,其次有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等。以谅山省、广宁省为代表的越南北方地区种植的中国杂交水稻产量高,尤其是早稻。越南杂交水稻育种科研经费投入有限,因而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的进展缓慢,主要依赖从中国直接引进杂交水稻品种试种,成功后推广种植。

大米作为中国的主粮之一,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大米第一大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大米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尖锐,米价不断升高,导致大米进口贸易额持续高涨,国际依赖度陡然上升,越南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大米进口国,占中国大米进口总量“半壁江山”。中越大米进口贸易发展迅猛高涨,越南大米凭借低廉价格和地理毗邻优势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市场。

参考资料:

《越南水稻生产概况及中越水稻生产互补性分析》 作者:阮清廉,刘喜,江玲,万建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