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 香港利丰由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遭遇挑战,核心经营溢利下跌20%至285百万美元;
• 于二零一八年四月策略性出售产品业务获得 11 亿美元;
• 物流业务持续强劲固有增长,其核心经营溢利上升15%;
• 总体核心盈利下滑,连续两年亏损。
三年又三年,曾经的香港骄傲,象征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晴雨表的全球供应链巨头Li & Fung Ltd. (0494.HK)利丰有限公司全年核心盈利最新的三年转型计划,在进入最后一年的时候,几乎难以看到任何成功的希望。
“三年计划”:20多年以来,为适应不同时期外部环境与资源能力的变化,利丰集团提出了“三年归零”做法,即每三年从最低的一层思考,从零开始制定计划。自利丰第四代“准接班人”冯裕钧2014年执掌经营以来,已制定了二个“三年计划”。
2016年业绩会上,利丰提出“速度”、“创新”及“数码化”的新三年计划,聚焦供应链的灵活改革。但集团主席彼时感叹,2016年是“艰难的一年”,“有史以来无见过咁多Store Closure”(普通话: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关店)。
△利丰集团2017-2018年业绩
1、世界零售业的破产浪潮
回顾2017、2018年,利丰主要客户聚集的北美市场,零售商关店数量有增无减,破产公司亦越来越多。2019年年初以来,美国已有2187家零售门店宣布关闭,同比增加23%。
而利丰在不断剥离资产、暂停亏损业务的同时,亦难阻核心盈利下滑,并连续录得两年亏损。甚至在金融浪潮的打击下,在2017年被剔出港股蓝筹股,2018年利丰营业额录得6.2%的跌幅,由135.342亿美元跌至127.007亿美元,形势不容乐观。
2、当家业务遭遇挑战
▶供应链业务
在最新发布的2018年业绩中,利丰更是开篇申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遭遇挑战。
2018年,利丰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99.33亿美元,较2017年的109.89亿美元下滑9.6%,毛利大跌11.8%至6.47亿美元,毛利率下滑20个基点至6.5%;核心营业利润1.45亿美元,较2017年2.27亿美元暴跌36.1%,核心营业利润率1.5%同比大跌60个基点。
占集团营业额78%和51%核心利润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几乎决定了利丰表现的走向。2017年虽终止了部分亏损业务,但仍录得3.746亿美元净亏损。2018年,利丰核心盈利大跌20.0%至2.847亿美元。
许多制造业品牌如美的,已开始利用电商平台上的数据,来决策产品的设计、产量以及库存等。一个产品,从消费者、零售商、物流,乃至上游的制造商,各大供应链环节的连接、配对,都在互联中迈向全面数字化。从2017 到 2019 年,利丰第四代掌门人冯裕钧计划用短短3年时间,改造110多年的百年老店,让利丰与他供应链客户全面数字化,不得不说挑战巨大。
▶在岸批发业务
2017年底, 出售三大产品业务后,集团产品分部仅剩在岸批发业务。该业务去年收入16.67亿美元,主要受益于美国客户的复苏,以及亚洲客户陆上批发业务的增长,经营成本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在岸批发业务2018年核心营业利润期内基本持平为5,300万美元,核心营业利润率下降20个基点至3.2%,毛利率则大跌110个基点至18.3%。
▶服务业务
以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务,2018年收入11.33亿美元,较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2%,主要受中国地区业务、电子物流和东盟所有业务增长的推动,并在日本、韩国和印度三个新地区迅速扩张。
服务业务去年毛利增幅10.6%至3.90亿美元,毛利率微升10个基点至34.4%,核心营业盈利增幅14.6%至8,600万美元,核心营业利润率7.6%按年改善30个基点。
科技的进步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零售商与品牌商跳过中间商,直接与工厂合作的难度大幅降低,以利丰为代表的中间商因此被边缘化。面临着主要客户业务流失、电商兴起抢市的严峻考验,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利丰集团首席执行官冯裕钧
110余年历史的利丰,曾经叱咤风云,也多次岌岌可危,由第四代掌门人冯裕钧创造以“速度、创新、数字化”为核心的“三年计划”,这次能够带利丰走出困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