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广东】扬名海内外的英德红茶,背后藏着一段怎样的往事?

广东旅游
+ 订阅

在中国的24节气中

春分过后,即是清明

在清明节前,有一种植物备受关注

那就是全世界都爱的茶叶

在江浙一带

清明节前产出的早春茶被称为“明前茶”

此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饱满

但又因产量较少

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虽然在广东并无明前茶的说法

英德红茶、铁观音等

也是产于广东赫赫有名的春茶

本期乡愁里的广东粤游君将带你深入清远英德

了解那一道英德红茶的传说

恰逢清明,赶上了英德红茶大规模采制的季节,很多珠三角的游客把踏青的地点选在了茶园。

每逢采茶季节,在英德市的英红、黄花、横石塘、石灰铺、白沙、石牯塘等镇的茶园里,都能见到星星点点的采茶工人。而其中有很多人是越南归侨,尖形的越南斗笠是识别他们的重要标志。

图片来源:许伟明/摄

我在不同的茶园里遇到了不同的越南归侨采茶女,她们都说自己住在英红镇。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亚爆发排华潮,那是一段充满血泪而且鲜少被提及的历史,大量在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返回国内,其悲壮犹如摩西的出埃及记。

而英红镇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英红华侨农场,其当时接纳和安置了12000多名越南归侨,这里成为全国安置归难侨最多的华侨农场。后来农场改为英红镇,它是广东省归侨人数最多、面积最大的侨镇。归侨们在接受当地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保留了不少在东南亚的服饰、语言、习俗,使得英红镇颇具异域风情。(上图来源:许伟明/摄)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英德红茶品种几经改良,个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英德红茶,而归侨的后代们陆续在茶园之外找到其他的营生。不过,仍然有很多归侨,还是习惯于在茶季时采茶,他们是如今英德采茶的主力。

英红镇是英德红茶核心的种植区,全镇有 8000 多亩茶园。相比福建安溪、武夷山的山地丘陵茶,英德的茶园主要分布在缓坡上,茶园连绵起伏,远处多为秀丽神奇的喀斯特山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的英德茶园风情画。(右下图片来源:许伟明/摄)

另外一个叫白沙镇的地方也属于英德红茶的主产区之一,我在一个茶园里遇到了几名归侨采茶工人,有男有女,戴着尖形的越南斗笠,一边采茶一边用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在交谈。我沿着茶园深处走,靠近的时候,他们便会把脸抬起来和我充满善意地打招呼。

已经傍晚了,太阳移到了茶山的西边天际线,他们各自茶篓内的茶青已装得快满了。

我问道:“今天是不是采得差不多了?”

他们说,再过一会儿他们会把茶青背到茶园附近那座小房子里称重,茶园的主人会根据重量结算工钱,然后他们再回到英红镇的家里。

“你们明天会去哪里采茶?”我问他们。

他们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地方采茶,他们在英德各个茶镇的不同茶园间流动,哪个茶园需要人手,他们就会过去。

茶园边的那个小房子,是临时存储茶青的地方,傍晚时已经堆了很多茶青了,散发着清新的鲜叶味道。

茶园的主人赖先生说,等采茶女们都将茶青送回来,他会把这些茶青送到一家茶厂内,由茶厂完成接下来的制茶工序,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他付给茶厂一定的加工费,茶厂还给他做好的英德干茶。

说话间,赖先生已经烧好了一壶开水,并取出一些红茶放入茶器内,注入开水。十几秒钟内,几个玻璃小杯内已经倒好茶,汤色干净清亮。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壶中,水汽立刻腾起。

然后他热情地发出邀请:“来,喝茶,昨天做好的。

入口柔和,茶香醇厚,随之而来的是一股似花香又若果香的鲜爽味道,这是英红九号的滋味。有人把英红九号归类为清香型红茶,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赖先生又拿出几个英红九号的样品,干茶外形肥壮紧实,乌润的色泽中披着一抹金黄茶毫,这是英红九号茶树“一芽两叶”所特有的,外观与色泽明显有别于其他红茶。

“我们英德红茶中,品种有很多,英红九号是最好的,它的味道最香,也很耐泡。”

英德种茶的历史很长,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载,中国茶叶产地“八之出”中,其中岭南茶产区包括英德、曲江等地。不过英德茶叶不是皇家贡茶,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太大。明朱元璋平闽广后,大量福建人迁入英德,闽地的“黄金桂”等茶种被引入英德,丰富了英德的茶叶品种。

英德红茶真正广为人知,还是近半世纪的事情。1956年,广东农业厅从云南调入茶种,在英德联合企业公司英德红茶一般只采摘“一芽两叶”试种,3年后取得成功,1959年成为英德红茶新生的年份。

当时国家需要增加外汇储备,研究好的英德红茶新品种马上投入推广和采制,做成红茶碎茶出口海外。英德红茶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还上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餐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英德红茶的主要市场由出口转为内销,面临中国各大名茶的强势竞争。于是英德红茶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选育与研发,最终,能够做出金毫茶的 9 号茶种脱颖而出,也就是赖先生正在泡的“英红九号”

相对龙井、碧螺春、金骏眉、竹叶青等文雅有趣的名字,英红九号这样的名字大概是最具科研味道的,却也透露了粤北人的朴实。

在短短 20 多年内,英红九号以自己独有的鲜爽醇厚气息,在中国的茶叶市场里占有了重要的一席,它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广东除了潮汕的凤凰单丛之外,在粤北的纯净山区内也有难得的好茶。

我和赖先生短暂地交流了现在英德红茶的成本、市场行情,以及对英德红茶的品鉴,然后便匆匆告别。临行前,赖先生赠送了一小包茶叶:“你带回去喝,要是喜欢的话,打电话给我。”

茶叶或许是中国人日常交流中最为常见的媒介,不过在我看来,茶叶更是人们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的重要媒介。英德红茶便聚了英德这片土地上的水土、空气、阳光,它的滋味蕴含了采茶和制茶人的辛劳和工,更凝聚了这个地方独有的历史和人情

-----

-----

介绍完英德红茶之后

粤游君仿佛置身于英德的茶园之中

茶叶的香气扑鼻而来

采茶的工人们也似乎正在向我打招呼

春色正好

不妨到广东各地的茶园

感受亲自采摘的宁静和喜悦

品尝一口新鲜的春茶吧

素材来源:本文摘自文旅中国丛书《乡愁里的广东》,作者许伟明、余婷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原标题为《一杯英红一段往事》,作者许伟明、李亚蝉,摄影许伟明,部分图片来源于英德旅游、清远旅游、中国新闻网、南方+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