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常住人口增量首破10万,“魅力之城”珠海如何破局跃升?

南方+ 记者

去年初,海归创业青年李夏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公司总部从北京搬到珠海横琴。10月,品牌管理公司Smarcle智循横琴总部开业,李夏川开始了他的新珠海生活。

从一线城市到珠海,李夏川的决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才的选择。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过苏鲁浙三省之和。而其中,珠海的新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万,达到12.57万,居珠三角第四位,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创建市40年以来新高。

 “人口小城”珠海开始走上破局之路,港珠澳大桥通车带来的城市区位优势正逐渐凸显,“魅力之城”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近年人口增势迅猛,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

2018年,珠海常住人口增长有了突破性进展。

12.57万的人口增量,是珠海自建市以来,常住人口年增量首次突破10万,同比增速也创近年新高,达到7.12%。

记者梳理历年珠海人口增长情况发现,此前,珠海每年的人口增量均不足10万人,增长缓慢,一些年份甚至只有一两万或不足一万的人口增长。2013年至2017年,珠海常住人口的增量分别为0.77万、2.39万、1.99万、4.12万和9.01万,同比增速分别为0.5%、1.5%、1.23%、2.5%和5.4%。

可以看出,近5年来,珠海的人口增速一直比较缓慢。到2016年,人口增长有了明显提升。2017年,人口增长的势头迅猛,9.01万的增长,大致相当于2011年至2016年的总体增量,这与珠海加大引才的力度有关。

数据显示,2017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76.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这9万人中,自然增长的人数约为1.67万,其余的7万余增量则主要有赖于对外吸引的人口。

事实上,在去年公布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中,珠海已被划定为“大城市”,规模等级为100-500万人,同时还将适度增加人口集聚。

2018年,珠海全市常住人口为189.11万,人口总量岁尚未突破200万,全省人口“老幺”的位置尚未改变,但已提前达到《珠海市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80万人左右的目标。

除了增量突破10万,2018年珠海人口的增速高达7.12%,其中虽有人口基数较小的因素,但从2011年以来的增长形势来看,这一年的增速也达到了历年之最。

突破意味着新的开始,向真正的“人口大城”迈进,珠海未来可期。

“人才新政”前所未有,栽好梧桐引凤来栖

相比起人口增量,人才流入量才是评判城市活力、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更为关键的指标。部分已知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的人口增量中,高素质人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数据显示,去年,珠海市引进人才数量为2.7万余人,同比增速达50.4%。

好的制度环境是人才落地生根的基础和保障。去年4月,“珠海英才计划”正式出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创新做法推出人才新政,吸引各类人才来珠。

围绕城市定位和人才需求,“珠海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相继出台人才奖励、快速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被认定为珠海市一、二、三类高层次人才,分别可享奖励、住房补贴、公积金优惠等综合资助。根据计划,珠海5年内要支持约600名左右高层人才发展,新引进博士1000名、博士后150名。

基础性人才是城市人才结构的“塔基”。去年的人才新政对本科生、硕士生的租房和生活补助水平在全国领先。30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40周岁以下技师每人共发2.6万元,35周岁以下全日制硕士、45周岁以下高级技师每人共发3.8万元。

在去年引进的2.7万余人才中,52.9%具有本科学历,人才引进业务净增速为34.5%。高增速的人才流入为珠海建设开放创新的青春之城和活力之都注入活力。

新政中,珠海还显示出了对于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首次提出评选“珠海工匠”“珠海首席技师”,分别给予最高60万元工作津贴、30万元企业奖励,对在国际、国家、省竞赛中获奖的选手及其教练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吸引人才留下来,落户是关键一步。去年3月,珠海全面实施户口迁移管理实施办法,提出与珠海市户籍人员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准予迁入户口;作为“珠海英才计划”的配套政策实施,本科毕业三年内人员符合条件的可先落户后就业、可当场办理落户;7月,珠海进一步扩大人才引进范围,提出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可申请落户珠海。

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让珠海加速聚集基础型人才。去年,在全市直接核准引进人才中,引进排名前三的是高技能类人才、全日制本科以上人才和全日制专科学历人才,引进人员进入全市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魅力之城”全面发力,能级量级跃变可期

人才流入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达吸引人才集聚。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最终还是要落在其自身的魅力上。

完善路网通道、升级基础设施、提升营商环境、扩大产业规模、改善教育医疗资源……这些都是珠海吸引人才、聚集人气的重要抓手。

去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珠海成为唯一与港澳陆路连通的城市,区位优势渐显。今年,珠机城际铁路一期工程即将通车,从珠海拱北到横琴将可乘坐公共轨道交通,未来还有望接入澳门轻轨,打通珠澳往来的交通阻碍。

与此同时,连接珠海高栏港区与江门市的黄茅海大桥已规划建设,深中通道全面开建,珠海对接该通道的兴业快线与金琴快线都将于2020年完工。

未来,珠海还将携手澳门融入国家高铁网,伴随深珠通道、广中珠澳高铁、广江珠澳高铁的相继规划落地。交通的畅通将吸引港澳及珠江东岸地区的人才不断涌入珠海,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湾区内的循环流动。

“人才的集聚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认为,珠海要以高标准的营商环境吸引产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从而形成产业、人口、生态多方面互动发展的机制。”

个税新政重大改革落地,工商行政审批流程简化,落户条件几度放宽,澳门居民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启用,频出“政策大礼包”缓解民营企业招人难问题,“全程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事实上,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珠海对“人”的诚意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人才是否愿意留在一座城市,更为看重的还有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关怀。

去年以来,珠海将“英才计划”落实到医疗领域,出台《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实施办法(试行)》,为人才提供医疗补助、特需服务、健康体检和健康顾问等服务;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等两大龙头医院通过科研平台、临床学科建设等广纳人才;西部医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珠海西区将迎来首家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

在教育方面,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5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42%;新增小学学位5400个、初中学位3400个;同时,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附属中学。今年,香洲区、斗门区将有4所公办中小学投用,预计可提供约6500个公办学位。

站上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机遇,珠海将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我们期待看到,珠海的人口增量再上台阶,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发展和产业规模实现能级量级的跃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梁涵、黄鹤林

【图片】关铭荣

【制表】梁涵

编辑 文秋仪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