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你所不知道的靓丽“南珠”练成密码

南方+ 记者

“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又不如南珠”,这是古时候人们对“南珠”的美誉。自古以来,“南珠”的光彩夺目、晶莹璀璨,让其享誉世界,许多人都会因“南珠”的美丽而沉醉其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南珠”的家,就在南粤大地之中。

广东省雷州市是全国闻名的“南珠”生产基地。从先秦时代起,雷州就有珠民采珠,史称“南珠故乡”。

早在2000多年前,雷州半岛就以盛产海水珍珠闻名,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已是重要的贸易产品,从宋代开始,雷州珍珠就是上贡朝廷的广东三大名产之一。本世纪初南珠总产量曾突破30吨,其中流沙湾珍珠产量就达10吨,约占世界珍珠年产量的12%。

小小流沙村被世界誉为了中国珍珠第一村,并一度成为国际珍珠价格的“晴雨表”。

从取贝、加工,再到销售,小小“南珠”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熠熠生辉的“南珠”从原珠到成品,需要经历多少个环节才能焕发夺目光彩?

快来跟着南方+记者探营,揭秘在珍珠第一村里,精美“南珠”是如何炼成的。

密码① 取珠“有道”

在绝大多人的印象中,熠熠生辉的珍珠是在偶然中而形成的,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珍珠都是“养”出来的。

养殖珍珠已有39年的李春光先生告诉记者,北部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淡水适宜,水温稳定,涨落潮差异不大,藻类繁盛,南珠适宜在北部湾生存,更适宜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养殖。

“正常来说,从幼苗到一颗珍珠出来、从幼苗两年后形成大贝,以及大贝插核还有一年半养殖等过程,至少需要3年半时间。”李春光说,“如果是小孩,这个时候都可以读幼儿园了。”

珍珠是通过珍珠贝孕育而成的,珍珠贝则养殖在广袤的大海中。

在李春光的带领下,记者乘船巡逻了珍珠贝的养殖海域,只见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树立着密密麻麻的木桩。珍珠贝就被吊养在木桩上,成熟的珍珠贝呈灰褐色,约成人的半个手掌大小。

春光正好,海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咸湿的“海味”儿,经过十五分钟左右的航行,渔船终于靠岸。

记者观察到,远处的渔民熟练地将珍珠贝堆放在基地空旷处。此时,珍珠小姐们早已等候多时了。

珍珠小姐们头戴斗笠,排成长龙,坐在一堆堆珍珠贝面前,她们一手拿着珍珠贝,一手持着小刀,轻轻一撬,贝壳一分为二。金黄色的贝肉中,道道珠光若隐若现。

过去,由珍珠小姐直接将珍珠从螺肉中取出,这样耗时耗力。如今,基地研制出了珠、肉分离机,将螺肉倒进机器,经过高速搅拌,珍珠从螺肉中分离出来,再经清水冲洗后,珍珠就呈现出了晶莹剔透的真面目。机械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与市场上见到的珍珠项链大小一致、浑圆皎洁不同,刚从贝壳中出来的珍珠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有些甚至还有点“棱角”,这就是“南珠”的“原型”。

密码② 多步加工处理

采到珍珠后,要对珍珠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才能将这些珍珠变成真正的商业珍珠。一般来说,珍珠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漂白、增白、增光、抛光等流程。

预处理主要包括分选、打孔和脱水处理等。分选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对珍珠进行归类;打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加工(如镶嵌、串珠等);此外,还需要将珍珠内的水分除去,这就是脱水,一般多采用无水乙醇和纯甘油进行预处理。

无暇不成珠,漂白就是将珍珠内不均匀的颜色进行处理。据了解,大部分的养殖珍珠有着或多或少的杂色,只有通过处理,才能去除珍珠内的杂色。

抛光就是将珍珠的表面进行光泽度的处理,这样能让珍珠覆上一层薄薄的蜡质,可以保护珍珠表面免受损伤。其间,抛光速度和抛光料的选择也决定着抛光的效果和质量。

记者在珍珠加工厂看到,两排女工正在把珍珠串起来做成项链,这道工序之前,珍珠已经被钻孔、用化学药剂浸泡漂洗了3个月,然后光彩熠熠的珠宝被分类,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开,编串成各类首饰。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珍珠加工打孔、抛光等环节已经实现机械化,但分类筛选还得人工处理,因为珍珠筛选达30多项,涉及形状、大小、颜色、逐层厚度等等,机器很难精准识别,传统的人工识别还是值得信赖。

密码③ 销售价格“上升式跳跃”

“南珠”加工好了,如何进入市场?基地负责人何德边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玄机。 

何德边说,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销售南珠及参加各大型国际珠宝展,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及日本、东南亚等地,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国南珠。他的基地还跟淘宝合作,打造流沙珍珠销售直播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南珠知名度并拓宽了销路。

养殖基地的直播平台就设在海面的渔排上,十几个美女帅哥主播正充满激情地说:我们正在海上渔排现场直播取珠。

如今,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管理+技术+工种”全面参股的创新模式,由基地统一采购贝苗,免费发放给珠农,养殖成熟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处理,珠农不再担心亏本。目前,已有300多农户及贫困户以技术、管理、工种等方式入股,既有工资,又有利润分红,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奔上致富之路。

近年来,雷州市加大了对南珠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海湾清理,优化海洋环境,以保证珍珠的优良品质,重振南珠的品牌。流沙珍珠质量“大飞跃”,因而每年销售价格是呈上升式跳跃:从2014年的3800元/斤跃升到2018年的8600元/斤,今年更是达到了9600元/斤的高位,随着价格的节节攀升,南珠产业逐步回暖。

“南珠未来的前景会更加美好。”何德边说。

【记者】韩安东 刘稳

编辑 刘晓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