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十大文化名片丨陈璘:中韩两国抗倭名将

云浮发布
+ 订阅

陈璘,祖籍韶关市翁源县,后来落籍于云浮市云安区,系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在六都、富林等地现存有“太保祠”“魁岩石刻”“明城防遗址”等历史遗迹,在三罗地区,还流传大量有关陈璘的民间传说,今天的云浮十大文化名片就和大家讲讲这位中韩两国抗倭名将陈璘。

陈璘(生于1532-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他是广东翁源籍的明朝大将,后落籍于现在云浮市云安区,他自幼习武,精忠报国,能征善战,智勇双全。

陈璘一生南征北战,在韶关、湖广、四川、贵州、南澳,乃至朝鲜(现在的韩国)都有赫赫功绩。其一生主要有三大功绩:一是平定两广的匪患,为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二是统领水师抗倭援朝,让日倭此后二百年不敢觊觎中华;三是平定播州叛乱,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后来,陈璘的后代为纪念其功绩,为了他建立了大院阵地,就是现在的龙崖陈公祠,它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南乡大营村的中部,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所见的属于清朝后期重修的建筑,具体年份无从考证。

陈璘第15代后人陈汉军:“根据资料,这个应该陈璘的孙建的,就是他死后,是皇帝封了他的职位,他的后代在大院这里建一间大院,是他带领大家的一个营地,这个地方原本是陈璘升帐和办公的地方,就是在原址建了这个大屋。”

云安陈璘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陈汉军是陈璘的第15代孙,谈及先祖的荣耀,他如数家珍。其中陈璘指挥了举世闻名的露梁海战以及昆阳、昌善战役;万历初年,广东总督凌云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大征罗旁(今云浮、罗定、郁南等地),陈璘受命领兵从信宜东进,破占山为王的苗瑶军90支,因此被诏封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后奉朝廷之命,举家迁至云浮,定居六都乡。死后赠封“太子太保”官衔, 建祠崇祀,明万历帝赐匾“开拓第一功”。

陈璘第15代后人陈汉军:“我们做小孩的时候就知道陈璘那么大的功劳,我们刚开始都不知道是我们太公,后来才知道是我们亲太公,在我们还没懂事的时候已经在听他的事迹了。”

由于相关部门对龙崖陈公祠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十分重视,现已成为“露梁海战展示馆”。如今的龙崖陈公祠,不但是陈璘后人瞻仰祖先、拜祭祖先的活动场所,还是云安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00多年来,陈璘后裔开枝散叶已遍布五湖四海。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韩国时,专门肯定了陈璘将军在中韩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云安区作为陈璘落籍和发展的地方,目前还流传大量有关陈璘的民间传说,如官场斗诗、火烧茅棚、献蚊求帐、智歼余倭王等等。这些传说结合当地的地名、民俗风物,充分展示了陈璘从善除恶、大智大勇的形象。“陈璘传说”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浮融媒中心

来源:云浮广播电视台

责编:谭丝慧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