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贷四周年专访董事长杨世华: 农业金融并非高风险,关键是要沉下心去掌握好规律

南方+ 记者

自2015年3月份正式上线运营,农发贷已经稳健地走了4年。这个专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平台,曾经以创新的黑马姿态打开了农业互联网金融的大门。可贵的是,四年来,怀着解决三农“融资贵、融资难”的初心,他们深入基层,细分产业,通过介入农户的“农资消费、农产品销售”场景以及农资经销商的进销存场景,有效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为超20000名农户、5000多家经销商,提供了超过98亿元的金融服务。解决了融资难题,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产业兴农。

4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数次洗牌,平台数量迅速减少。但农发贷却稳步推进,并在行业圈子收获良好的口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未来又有什么计划?农发贷四周年之际,南方农村报专访了农发贷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杨世华。

农发贷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杨世华

四年发展符合预期 大进步都是整个农业行业取得的

南农:农发贷自从2015年上线运营,如今已走过了4年时间。公司这四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否符合您预期?

杨世华:总体上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每年的增长速度可能比其他做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相对慢一点,但这个也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以内。农村金融需要沉下心去,深入到基层,潜心钻研细分领域。这个速度不太可能是短期翻番的增长,因为里面很多创新和增长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这四年来,农发贷不管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符合我们预期。

南农:农发贷当初成立的初心是什么?

杨世华:从初心来讲,我们希望用科技金融的手段让整个中国的农业金融服务效率有显著提升,服务成本有显著下降;让全国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可获得性和获取的便利性以及融资成本都有显著进步。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南农:作为农业金融服务代表,农发贷这四年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杨世华:作为农村金融细分领域探索的参与者,农发贷大的成绩都是整个行业努力取得的,我们作为组成者和参与者,荣幸的是在过去四年里一直坚持初心,围绕细分领域去探索。到今天为止,我们是国内用科技金融手段去探索解决农业产业链里面走得最远、最深的,特别是在种植业这个领域。从一开始就明确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应收应付账款融资服务、从线下手动服务到线上服务、从选择性提供服务到今天完整的产品体系、从刚开始一些新型农业经营者获得不了持牌机构的金融服务,到今天通过我们搭建的桥梁获得持牌机构的支持,这些都算是一些成果。当然,路还很长,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整个市场的占比还比较小,跟我们设定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南农:在这四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事件或者瞬间是让您印象比较深刻、比较难忘的?

杨世华:如果我说每天都挺难忘的,你不一定相信,但对我来说,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又是做农业金融领域,挑战很多。农发贷今天的发展,都是我们的员工包括管理层长期的坚持付出实现的,这本就令人难忘。更多的是看到那些有志于把中国农业带到更高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的农业创业者,原来面临着融资很难、融资很贵的问题,他们通过农发贷的服务能拿到钱,能够发展他们的事业,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帮他们解决问题的那些瞬间,往往是最难忘的。我们也从我们的合作伙伴里面选择一些农场主,一些优秀的经营者,做一些定期交流。他们都有自己难忘的创业经历,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创业心得,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农发贷员工指导农户线上借款。

稳打稳扎,为现代农业撮合现代资产和资金

南农:农发贷理财端做过几次品牌升级和更名,从理财农场到布谷农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杨世华:我们的理念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去完善我们的产品,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给资金的供给者和资产的提供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平台和公司在创设的初期就希望我们能够搭起一些桥梁,能够引导发达城市地区的资金去支持农业地区的产业现代化。也就是说,这个平台必然是联系两端的,一端是现代农业的优秀经营者,一端是资金的供应者,不管是持牌机构还是线上的投资人,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对于资产端的农场主和新型经营者来讲,他们关心的是他们的资产能不能获得资金的匹配,农发贷这个品牌是比较合适的;对于线上的投资人,可能对农业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刻,后来我们把农发贷分拆成了资产端叫农发贷,理财端叫理财农场,后来进一步升级,改名为布谷农场。

总的来说,升级考虑的过程是紧紧围绕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现代农业去撮合现代资产和资金。第二就是始终围绕农业发展这个主题,不管是理财农场还是布谷农场,都非常接地气,反映农业这个鲜活的主题。我们也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用户更多的反馈来完善体系。

南农:农发贷的产品目前有哪些?开发产品是基于什么诉求?

杨世华:农业生产对资金的使用要求通常是集中和快速,传统的借贷方式很难跟上农户的生产节奏。农发贷“结合农业生产场景”,通过接入农户的“农资消费、农产品销售”场景以及农资经销商的进存销场景等,针对不同的资金需求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农发贷的产品有“种植贷、经销商贷、收储贷、富农贷、快捷贷”等多种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满足农业生产、土地资金支付、农机租赁、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农产品收购储存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

比如针对农户生产需要购买农资、支付土地租金提供“种植贷”,农资经销商扩大规模所需的“经销商贷”,为主粮、水果等收储商提供“收储贷”,满足农业生产周期囤肥需求的“冬储贷”,面向小微农资零售店短期资金周转的“快捷贷”等,贯穿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每个过程,高效便捷,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南农:农发贷服务对象从海南到新疆,可以说业务辐射到了全国,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杨世华:我们产业模式是和产业上下游核心企业去合作,根据我们的风险能力去选择作物的优势区域,基本上不同区域的优势作物是不一样的。从覆盖区域来讲,会发现南到海南,北到新疆、东北都有,但每个区域的渗透面积和比例还是很低的。我们还是坚持我们大发展理念:稳打稳扎,在能力范围和可管控的风险范围内去做我们所能够做的创新和发展。

南农:您从金融高管转到农业服务领域,现在对农业的理解和刚开始初进入时认识有哪些不同?

杨世华:现在我对农业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了,但是学无止境,称不上是专家。我在原来金融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有关三农的知识,这种融合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这家企业使命的需要。具体来说,我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的设置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用户的共同探索钻研积累起来的。比如,深入到农业领域,我们会发现农业的非标性、地域性非常明显。各区域的主要优势作物,生产周期、用款特点、风控方式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快速了解主要农产品的特性,快速调整相应的尽调和风控方式,才能确保筛选出有效安全资产。真正深入农业中,才会感受到这里面的挑战,也是推动我们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步伐的动力。

农发贷员工实地考察土豆种植户。

农发贷员工实地考察种植户。

金融创新的首要条件是风险可控

南农:农发贷的模式是一种金融创新,这是国家所鼓励的。您怎么理解金融创新?目前农业领域还有哪些金融创新模式?

杨世华:整个三农的金融产品和供给是不足的,改变这种不足就要改变原来的做法,去创设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创新。凡是能够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产品供给能力的,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都属于创新的范畴。但因为是金融的创新,风险要可控。

我理解的农村金融创新有两面,第一面就是我们提高对金融的风险管控能力,使金融风险比原来做的更低;第二是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凡是符合这些要求的都是创新。政府、持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机构都在这个领域内探索,有很多做得是比较好的。

我们瞄准的细分领域是以种植业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为主,其他还有公司瞄准畜牧业的上下游以及水产的上下游的、林业上下游等。我们所瞄准的种植业上下游的领域更多的是依靠深入到产业链里面的经营场景,通过核心企业、物资流转、交易的历史数据采集来构建主体的征信模型,以改变原来以抵押为主的征信方式,让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容易获得,风险管控水平更低。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内贯彻原则,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创新的机会,也需要资源和领域的主体来共同创新,这里面的空间还很大。

南农: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普惠金融,您怎么看?

杨世华:国家政策层面大力鼓励乡村振兴,鼓励建立美丽乡村。在历史的机遇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从我们这个企业的定位和自身的使命来讲,支持这方面的政策,为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所需要的配套的金融支持。总的来讲,农村和农业的金融基础设施、兼容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有服务的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相信国家也看到了这里需要改革和发展的领域,所以出台相关政策去鼓励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这家企业一开始也是定位这件事情,任务是非常光荣且艰巨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努力来持续去做,国家的支持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更坚定我们任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在未来能够做出更大的探索,希望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回报这种信任。

南农:2015年前后,出现了不少农业金融机构,但目前还在继续做的并不多。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杨世华:既然是创业,就一定会有风险的,在这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我相信这里面大部分的初心是好的,即使是失败了,也为行业积累经验、丰富了案例,我们要为真正为农村金融进行探索的人表示敬意。

企业本身要去发展、管控好风险是底线,管控的方式各种各样。可能有一些前辈步子走的快了一点,或者是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了一点,中间遇到一些大的挫折,这种挑战每个企业每天都会遇到。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去评价对错,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同时积极地从同行里面汲取有益的、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农发贷模式

农业服务未来必然是融合的

南农: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农业服务的推动,金融作为其中一环,作用怎样体现?

杨世华: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越是现代化的产业里,血脉的流通作用和支持作用就越重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是一样。比如说,随着土地的流转,单一经营主体同时经营的土地面积比十年前是大规模增加的。在产前投入的用于种子、肥料采购的资金比原来的经营主体大很多,产出之后的收获也大很多。如果没有金融提供的杠杆,没有这种融资服务,就很难支撑这种大规模。大的规模支撑不起来,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的效率和更大规模的机械化的作业以及更专业的田间地头的管理。所以,一般来看规模化和金融不是那么相关,但把过程打开之后就会发现,金融是个很基础的支撑。没有金融的支持就很难进一步产业化和规模化。

南农:除了金融外,飞防、技术服务等农业服务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农业服务的快速推进,不同的服务模式之间有可能会整合吗?

杨世华:越现代化的产业分工越细,无人机飞防的从无到有,收割仓储等大规模机械服务外包的出现,都是分工的不同,产业化的提高必然会使分工更细。通过细分的分工来提高各个领域的效率,这些分工之间互相不是对立的,是有机统一的。

金融服务也是其中的一个分工领域,我想强调的是,他们必然是融合的,融合度越高,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效率也越高。所以从我们自身来讲,虽然我们是聚焦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上,但是我们始终注重与这个产业链里面的各个主体去合作,和各种模式去融合。这么多年来,农发贷追求的是深入场景、深入产业链,这就是跟不同的分工主体、商业模式去合作。

南农:目前农发贷融合的领域有哪些?

杨世华: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应收应付账款商业保理,到农业机械采购分期,金融就像是血脉一样,各个领域都能融合。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和风险管控范围以内,我们是积极探索,深入产业链的。然后通过科技的手段去获取数据,去构建风险管控的模型,通过构建IT系统去连接资金的供应方和资产的供应方,给他们提供更高效的匹配这些都属于融合。

为区域农产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南农:今年国家一号文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和质量兴农,这对于农发贷来说,意味着怎样的发展机遇?

杨世华:机会很多。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增产到提质的转变,这是由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完成的。在整个过程中,比如传统农药化肥转变为高效绿色有机农资、优品优种、植保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工、盲种盲收变为统方统治等等变化,产业调整期,迫切需要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介入,丰富农村的融资渠道。而农业各环节的调整也蕴藏了巨大的金融机会。

从区域特色发展来看,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兴旺为前提,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这与农发贷一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优势作物品类,引导社会资金活水灌溉“优势作物---优势产区”的思路相一致。在这个方向,我们既有先发优势,也有区域口碑。农发贷将继续结合产业特色,为产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从新农人和小农户来看,乡村振兴要正确处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也提到要有效处理规模经济和小农户的关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农发贷自平台成立之初,就瞄准新农人群体。而针对小农户,农发贷也通过开发富农贷等产品,为他们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支持。可以说,这两大类农业服务群体都与农发贷的服务方向一致。

农业风险有规律可循 未来更注重科技能力输出

南农:在很多人看来, 农业是高风险领域。运营企业时,如何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杨世华:农业是否高风险领域,要打开来看。如果我们看农业的资产回报率,可能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但也是比较稳定增长的。在这里面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产区有价格的波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从某些细分领域去看,可能在一两年的周期里面会有比较大的风险。但从整体去看,我不认为我们国家的农业是高风险的。相反,我看到我们国家农业产业化提升的很快,农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提神的很快,这里面主要还是企业自身的定位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企业自身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切入和管理。

比如广西的沙糖桔,在四年前我们刚切入的时候是个很好的行业,但从去年开始价格开始下降。其实在3年前,我们通过我们的研究就发现它扩种的速度太快了,在这种高速的扩种的时候去为这些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话,那就要去做进一步细分。对那些早期进入市场的,对投资扩张速度比较得当的,挂果的面积很多的,风险可能相对较低。这种市场的风险管控与其他市场是一样的,多元化较多,扩张速度较快,也能意味着风险就要来临了。农业在细分领域内同样有规律在里面,这需要我们沉下心去研究去掌握他的规律。

南农:农发贷已经走过了4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可以说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未来两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是什么?

杨世华:我们的战略是每年滚动修订的,市场也在变化,我们希望能够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能够引领市场的发展。从长远来讲,我们还是保持我们的初心,通过专业的服务为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务的支持。具体到我们来讲,我们每年都有滚动的战略分解和落地。在未来的一两年我们更注重的是我们已经形成的农村金融领域的科技能力进行合作和输出,让更多的现代化的经营主体能够享受到我们这些服务,获得更高效的产品,帮他们降低融资的成本。目前我们也大力的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输出我们的科技能力,提高整个产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编辑 陈振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