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却从没想过这样跨过大湾区(有彩蛋)

珠三角观察
+ 订阅


广州绿道超过3500公里,骑行一圈要45天。

李颖儿时住在大沙头,后搬到荔枝湾,现居流花湖畔,工作在五羊新城。这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人生“路线图”,如今通过绿道,就可以串联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珠三角9市建设绿道总里程数就已超过10000公里。又有多少人的生活被它改变?

也许,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最核心的秘密,就在这里。

进入3月,广州流花湖绿道和人民北路的紫荆花、高架桥的簕杜鹃交织出一幅花城春景。

将天河CBD、江心休闲岛、西关风情街连接起来的这条广州绿道路线,核心“捷径”是二沙岛。对于20年前第一次“穿越”,李颖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二沙岛正在大开发,没有一段平坦的路。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屁股颠得发痛。漫天掀起的黄沙,直灌进口鼻。”李颖回忆,当时以为这条路,永远都骑不到尽头。

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绿道中穿过广州中心城区,哪怕回到10年前,也没人想到会有这种“走法”。

2010年,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启动,广州绿道建设全面铺开。 

李颖儿时穿越的二沙岛,如今绿草如茵。漫步二沙岛绿道,广州最高建筑东塔、西塔清晰可见。

以过境广州的4条省域绿道为基础,从初期与市政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工程相结合,到近年结合公园绿地、主题花景、慢行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扩展,形成了一批独具花城特色的精品线路。

白云、花都、从化区建绿道得天独厚,越秀、天河等中心城区也精品频出,而在企业、工厂聚集的黄埔区开发区,则搞搞“新意思”。

在开泰大道,“彩韵桥”如绿色飞虹横跨上空,和其他4座连廊串联起广东科学城中心区。每逢上下班高峰,“码农”们变身“骑士”在连廊上穿梭。

上世纪90年代,广州、深圳取消了自行车道规划和建设,“慢行”被迫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是绿道,为中心商业区、产业聚集区带来不一样的“深呼吸”。

3月,佛山南海区千灯湖海三路木棉如画。

3月,沿着千灯湖绿道漫步,随处可见火红的木棉花。在千灯湖地铁站搭乘广佛地铁到琶洲,再换乘印着红棉图案的观光有轨电车,就能穿行广佛最美的“红棉绿道”,广佛最美春色一览无余。

从佛山到广州工作三年来,张芒无数次往返这条“广佛最美绿道线路”。

从千灯湖搭乘广佛地铁到广州琶洲,换乘观光有轨电车“红棉专列”,沿途一览广佛最美“红棉绿道”。

沿着珠三角绿道网络聚焦佛山,东平河黄金水道穿行而过,给毗邻广州南站,以及广佛地铁,佛山地铁二、三号线,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枢纽的“三龙湾”,增添了居住、生活工作的“舒适感”。

这片囊括季华实验室、千灯湖广东金融高新区、三山新城、潭州国际会展中心、美的、碧桂园的“创新枢纽”,通过绿道连通千灯湖、东平水道、五丫口,与广州隔河相望,是广佛同城“山、水、林、田、湖、文”高度融合的浪漫演绎。

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国际高端、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创新发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风景如画的华为小镇,如今成为珠三角地区热门的旅游景点。

围绕在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一条由8平方公里大的湖泊,以及周边72平方公里的精品绿化区域、高科技园区、大学校园组成的“科技园区绿道”正成为珠三角新的网红打卡景点。

每到周末人潮涌动,或骑行或徒步。华为小镇、中子科学城、华勤通讯、软通动力、蓝思科技等科技产业重镇就位于此。自从搬到松山湖,华为工程师已经实现每日步行上班。

被绿道、水网环抱的三龙湾与松山湖,是观察“世界工厂”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2018年,松山湖以630亿GDP,跃居东莞镇街第一梯队,次于传统强镇虎门、长安。

通过绿道建设,珠三角已经改变过去以货物流通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人的需求被摆上城市最核心的功能设计,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以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高端的产业和人才,佛山与东莞的示范性在于,让“产业、城市、人”发展理念与“世界工厂”的车间意识深度碰撞,带来珠三角城市发展的质变。

在绿道骑行,已经成为珠三角居民周末休闲的新方式。

早在2009年,广东就提出要规划“两道”,即轨道和绿道工程,共建“幸福广东”。如今,与珠三角绿道网共同成长的,正是当年规划提及,并在不断“生长”的轨道交通网络。

在珠江西岸,一条轨道交通规划,正吸引包括中山、清远、珠海、澳门四座周边城市的目光。从白云山下的广州东站,到伶仃洋边的万顷沙,广州地铁18号线撑开广州城市“云山珠水”骨架,向大海奔去,积极拥抱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长姚奕生建议,广州地铁18号线可由广州万顷沙向南经中山翠亨新区后接入珠海北站,再向南接入拱北和横琴口岸,在横琴口岸与澳门轨道交通连通。

在珠江东岸,备受关注的东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已正式动工,这条新线路将西接广州地铁5号线,南与深圳6号线支线贯通运营。

广佛线——广州地铁5号线——东莞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轨道交通组合,将纵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座明星城市。

随着广佛第二条城轨——佛山地铁2号线加快建设、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将设大梅沙、小梅沙等站、惠州龙门永汉、博罗罗浮山将于规划中的广州地铁16号线、21号线对接……从佛山西樵山到惠州罗浮山,再到深圳大梅沙,将可实现轨道交通互联。

深圳地铁集团表示,在已获批的深圳城市轨网规划方案中,深圳与东莞市轨道5条线路有衔接地换乘。

绿道网和轨道交通网毛细血管深入城市心脏,低碳出行悄然复苏。在千灯湖、珠江新城、松山湖、前海湾、大亚湾……随着骑自行车接驳地铁、公交上下班成为时尚。慢行、跑步等健身方式重新回到都市人的生活之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届时,凭借一张地铁票,就能轻松走遍千灯湖、珠江新城、松山湖、前海湾……打卡西樵山、黄埔古港、可园、罗浮山、大梅沙等网红景点。

行走“绿动”的珠三角,从越秀千年商都到南山科技园,从广州北部山区到深圳大海边,从珠江东岸到西岸,工作、生活、旅游将无缝衔接,甚至7000万粤港澳大湾区民的生活将为之改变

相比20年前“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车水马龙场景,“绿道+轨道”的珠三角实现新的跃升——这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广东的生动实践。

屏幕前的你,是否已怦然心动?

【策划】朱中江

【撰文/摄影】朱紫强 黎泳芝 张素圈

【视频】崔格僖

【校对】符如瑜

编辑 莫依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