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公常路,从羌下侨村一路向南,尚可看到绿地、旧工业园区、村落。随着光明科学城项目土地整备工作的加速推进,这些建筑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光明科学城。
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将科学城布局在光明区。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规划范围北起深莞边界,东南至光明区边界,西以龙大高速为界,总面积99平方公里,区位生态环境优越,与香港、中国散裂中子源形成了半小时创新活动圈。
光明科学城按中、南、北三个区域总体规划,北部为装置集聚区,营造嵌山拥湖、绿荫环绕的“科学山林”;中部为光明中心区,形成中央公园、光明小镇与垂直城市错落有致的 “乐活城区”;南部为产业转化区,塑造富有生态内涵和科技文化氛围的“共享智谷”。
装置集聚区是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将重点布局科学设施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
科学设施集群布局具有内核生长功能的稀缺性大科学装置,并为大科学装置衍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科教融合集群布局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科学城输送创新人才,引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等大科学装置及配套科研平台。
科技创新集群规划布局产业创新条件平台、共享实验室、产业转化加速平台等,促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融通发展。
根据光明科学城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形成科学城建设基本框架体系;到2025年,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新功能;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光明区提出做足做好“科学+”大文章,坚持“科学”与“城”深度融合,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科学城综合配套体系,营造世界一流科技和生活环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云谷、光明小镇、中山大学附属中小学已经开工建设。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医科和新兴工科作为重点发展学科,把医工融合作为今后校区的核心办学特色。学校还将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苏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