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技术】气管切开患者的福音——说话瓣膜的应用

信宜市人民医院
+ 订阅

日前,在市人民医院举行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及成果项目表彰大会”上,康复医学科有四个新技术、新项目在表彰之列。

此前已经为大家介绍了:

加强营养的好办法——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举行喂食新技术推广会

神奇的“胶布”——肌内效贴布

现再向大家介绍其中之一:说话瓣膜的应用。

为了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气道切开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稳定,由于短时间不能立即封管,给患者造成了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言语不能、吞咽障碍、频繁咳嗽、肺部感染等。患者不能说话,不仅影响患者与家人的有效沟通,表达需求,也使患者自信受到很大的打击,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为什么气切病人不能说话?

这要从发声的原理说起了。因为呼吸时气流通过声带,使声带产生振动,从而可以发出声音。如果气流太弱不足以使声带产生振动,或者气流不能到达声带,就没有声音了。

而气切病人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病人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气流无法到达声带使之产生振动,所以就发不出声音了。

那“说话瓣膜”为什么能让气切病人说话呢?

那是因为,说话瓣膜类似于瓶盖,里面装了一个能单向闭合的硅胶薄膜。把这个“瓶盖装置”套在气管套管入口处后,把气切套管的气囊放气。吸气时,瓣膜开放,气流可由气管套管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呼气末,瓣膜关闭,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壁与气管套管外的缝隙,经过声带,由嘴巴呼出,这样使声带受到振动,就可以发声说话了。

“说话瓣膜”除了可让气切病人说话外,还能帮助锻炼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部分患者还可以和呼吸机联合使用,加快呼吸机依赖病人的脱机过程。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佩戴“说话瓣膜”?它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别着急,往下看↓

适用症

1

患者清醒,有恢复语言交流的愿望

2

需要吞咽治疗的患者

下列疾病常有吞咽障碍,气管切开后可考虑佩戴说话瓣膜:

①四肢瘫

②神经肌肉疾病

③脑血管意外

④没有明显气管阻塞的双侧声带麻痹

⑤闭合头颅损伤或创伤

所以,“说话瓣膜”虽好,可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哦!

禁忌症

无意识昏迷的患者;

严重行为障碍;

临床情况不稳定;

严重的气管狭窄或水肿;

任何套管之上的呼吸道阻塞;

长期放置说话瓣膜后引起大量粘稠分泌物,且不易咳出者;

泡沫制作的气管套管气囊,因无法放气,放置瓣膜后有窒息的危险;

全喉切除术或喉气管离断术后;

气管切口处肉芽增生;

气囊放气后不能维持足够的通气量;

注意事项

.佩戴说话瓣膜间也有一些重要的事项应注意。

每次使用前必须完全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

①睡觉时不能使用

②不能用于严重的活动性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阻塞或有粘稠的分泌物时

③雾化期间不能用

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时,应有合适的气体交换,确保下列观测指标正常范围。

①误吸气氧饱和度(FiO2)≤40%

②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5mmHg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神志清醒状态

⑥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要立即拔除说话瓣膜并通知医生

要严密监护那些不能自己拔掉说话瓣膜的儿童和成年患者。

说话瓣膜属于消耗性产品,不宜多次反复使用,使用前应检查瓣膜是否合格,完好无损。

通过“说话瓣膜”的佩戴我们可以早期有效地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发声、吞咽功能、肺功能的康复训练,加快病人的康复进程,减少病人的住院天数,从而减低病人治疗费用。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