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一家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农耕生活,亲近自然,专门在校外给孩子在开辟一个百亩的生态教育基地。
今天一大早,海月幼儿园的100多名孩子兴致勃勃地坐着校车,浩浩荡荡前往幼儿园校外的生态教育基地农场上“农耕课”。
孩子每月去郊外上“农耕课”
西红柿、芹菜、生菜、甘蔗……小编在现场看到,该生态教育基地环境优美,湖光山色,基地大门上方写着“海月幼教系统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园区内有种植区、饲养区、瓜果园、篮球场、生活区等多个功能区。
哇!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小编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唱着歌谣,提着锄头铁锹,在菜园里有模有样地忙碌着:用铁锹松好土,埋下花生种子,再在四周浇上水。旁边的老师在绘声绘色地讲解,“下个月我们再来这里的时候,你们种的这些花生种子就会发芽长出苗来了……”
孩子们在种花生
海月幼儿园园长贺素凤介绍,这次孩子们来生态基地上的“农耕课”是将花生种子埋在土里,再观察园内其他的蔬菜等。贺素凤说,在耕种之前,老师已经为他们上了一堂关于花生的知识普及课,包括如何种植、花生的生长规律等。
原来这个“农耕课”是海月幼儿园孩子们的必修课。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们,每个月都安排到郊外上一次“农耕课”。
起初,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学校在园区里专门开辟了一块十几平方米的菜地,让孩子们根据不同季节,亲手种下时令蔬菜,并定期照料、抓虫和观察蔬菜的生长状态,体验农耕乐趣。但是随着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强,这块小菜地渐渐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校内的班级菜地
专门开辟百亩生态教育基地
两年前幼儿园决定在校外专门为孩子们开辟一个生态教育基地农场,并请专业人员养护蔬菜,每个月来这里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刚开始一些孩子将竹子竟认成了甘蔗,而蔬菜更是不认识几种。因为现在的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
贺素凤说,这些家中的“小皇帝”从来没有经历过劳动教育,所以幼儿园开设农耕课,能让孩子认识不同的蔬菜水果,也让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快乐,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师在教孩子们植树
据了解,该生态教育基地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脚下占地100多亩,幼儿园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园内种植了数十种瓜果蔬菜、竹子和水果等,供孩子们种植、观察。
其中在饲养区还养了不少家禽小动物的等,除此之外,还有孩子们的娱乐区、篮球场和生活区供孩子们玩游戏绘画写生等。
写生
孩子们种出的大萝卜
文稿:涂丫
图片:涂丫 受访者供图
编辑:涂丫
版式:林二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