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水工标准落地沙特,中交四航局逐鹿国际高端市场

南方+ 记者

作为驻穗央企,中交四航局在海外优先发展战略指引下,精心耕耘沙特市场承建重大工程,为沙特提供优质基础设施产品,树立了国际企业良好的形象。

近年来,四航局在沙特承建现汇项目合同额累计超过10多亿美元。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严苛的现汇项目标准下,四航团队不断提升,越战越勇,以专业的精神态度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不断推广中国工程技术标准,用心浇注精品工程,书写 “一带一路”奋斗者的伟大篇章。

中国品牌受认可

今年2月,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问中国,在他结束访问之际,沙特当地媒体《阿拉伯人消息报》刊文称,出于时代的需要,中国汉语纳入所有沙特教育阶段的课程之列。报纸刊文的这一天,在沙特吉赞项目的阿美石油公司工程师,拿着署名王储中文名的阿拉伯报纸向中交四航项目工程师中国汉语的魅力。

吉赞位于沙特西南部,毗邻也门,可直通阿拉伯海和地中海,是红海沿岸古今商贸的重要站点之一。吉赞经济城由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主导投资,集炼油、电厂、航运、行政区、生活区于一体,拟建一座日产40万桶标准油的炼油厂及配套电厂,电厂除向炼油厂供电外,还向腹地输出大量电力,建成后将会成为沙特西部红海沿岸的经济新动力。

沙特吉赞经济城人工岛护岸施工

吉赞属于充分竞争的现汇市场,项目专业集成度非常。作为首批“拓荒者”,中交四航局过去五年来精心耕耘吉赞市场,依托项目,以技术为支持,商务引领思路,创造工程产品,打造企业品牌。

据了解,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以开拓的思维在全球寻找合适市场资源,在吉赞项目完成了涵盖13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额达1.7亿美元设备和材料的国际大采购。四航团队成功引进中国产的叠梁门产品,首次将中国制造业厂家名单引进到阿美供应商系统,取得了业主对中国高端设备的信任。项目实施期间,一系列优质中国产品和中国厂家逐步进入沙特市场,“中国制造”被沙特市场逐步认可。

打造世界最长大海底柔性管道

四航局主导实施的吉赞HDPE管道,被成为世界最长大海底柔性管道,其管道建设的直径、数量和规模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

项目团队规避HDPE管道的采购及施工风险,从技术角度出发,多方论证,在确保功能前提下,将管道直径优化为3米、管道数量由20根优化为6根、总长由48千米优化为15千米的可行性,并从供应周期、安装工期等方面与业主商谈,不仅为业主节省投资资金,并提前投入使用。

项目团队不断推进技术升级,首创双管安装成套技术技术,在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和精度层面储备了丰富的实战数据和经验。管道实战过程中,项目团队打破西方公司技术封锁,创造了长度560多米的3米大直径和580米双管并行出运的柔性管道安装世界纪录。

四航局参建的沙特吉赞JIGCC取排水项目泻湖区域

让中国水工标准落地沙特

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沙特吉赞经济城商业港码头,成功将中国水工标准引入沙特,填补了中东地区基床夯实技术应用的空白,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展现中国企业的实力。

据了解,吉赞商业港码头在在投标阶段已经初定确定为以中国标准施工,但中国标准落地需要时间。此前,重力式码头结构工艺在中东地区普遍采用,但其工艺基本沿袭欧美上世纪70年代的理念,在尺寸和基床处理方面几十年无任何变化。

早在60年代,四航局承建的黄埔港深水码头就采用重力式方块结构。随后,四航局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重力式码头施工规范,并随着工艺提升不断地修订规范,在行业掌握了话语权。

设计沟通会上,四航工程师马亿光明提出“重锤夯实,首次在中东市场使用,设计公司起初存在疑虑,打消疑虑,技术是基础”。项目部和设计公司聚焦到了中东地区码头主体结构出现下沉不均衡问题,根据中国港口建设标准和施工经验,对功能要求和技术参数提出了完整的合理要求,与设计共同编制了项目技术规格书。

经过广泛搜索和比较国内外各类夯实技术文献,项目部说服设计和业主接纳了重锤夯实基床工艺。基床夯实工艺在商业港方块码头的成功运用,既保证了码头基床夯实的质量,压缩了码头压载的时间和减少安全管控风险,保证项目如期推进。

中国码头基床夯实技术的引进,在阿美体系尚属于首次应用,填补了中东地区基床夯实技术应用的空白。

走出国门逐鹿高端市场

中交四航局身为中国水工领域的主力军,在港口建设领域“走出去”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今,吉赞项目团队拥有100多名技术管理骨干,高峰期有10多个国家、3000多名建设者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过去五年间,先后有近500多名沙特大学生在中国交建的项目上工作,学习工程管理技术,迅速成长成才,在历次政府和业主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佳绩,四航局相关项目部也获得吉赞省就业管理中心的突出贡献单位。

作为广州改革开放沃土上不断发展的中央企业,中交四航局秉承“蛇口精神”,遇水架桥 逢山开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管控项目风险,挑战国际标准,输出中国制造,在国际高端市场的逐鹿路上越走越远。

【记者】葛政涵

编辑 许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