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青龙镇遗址文物广州首展!讲述千年古港的悠久历史

广州政府网
+ 订阅

市民朋友可以大饱眼福了!

上海博物馆携

青龙镇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来广州啦!

这可是首次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展出!

3月5日,《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开幕!

展览精选了上海博物馆藏141件/套文物精品,分为“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以及“丝路遗珍”三个部分,向大家系统介绍青龙镇遗址考古重要成果,并对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紧密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青龙镇是个啥地方?

曾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

青龙镇始建于唐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外贸港口,位于吴淞江边。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记载青龙镇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一派繁荣景象。

唐代青龙镇地理位置图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让这座湮没于地下的港口重镇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大量的遗迹和遗物,重要遗迹有隆平寺塔、房址、水井、手工业作坊、瓷器堆积等,出土遗物中贸易瓷器占有较大比重,包括了唐宋时期南方重要窑口的产品。

青龙镇遗址因而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隆平寺塔基地宫侧视图

隆平寺塔的地宫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阿育王塔、木贴金卧佛像、舍利及各种佛教法器等,造型优美,工艺精良,体现了北宋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反映了当时佛事的兴盛。

先来介绍一下阿育王塔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阿育王统治前期,四处征战,把孔雀王朝疆域拓展到最大,基本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后来阿育王皈依佛教,把佛教从印度西北一隅,传播到全印度,并派僧人出国传教,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

而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在国内四处造佛塔,这种佛塔就称为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传入中国后,吸收了中国元素,从印度式的覆钵状(类似于馒头形),变成多角形,从一层变成了多层。

大家在展厅里看到的

铜阿育王塔是一个整体,

然而,

它是可以拆开的!

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

山花蕉叶、塔刹这几部分组成。

拆解开是这个样子

考古人员还在地宫发现了三百颗水晶珠,它们本来都有串线连缀的,但因为串线朽坏了,有的珠子散落在盖板上,有的则掉进了铁函和木贴金棺的空隙中。

三百颗珠子,

到底有几串呢?

珠子都有穿孔,但其中有三颗珠子穿了三个孔,根据念珠形制,一般而言,一颗三通的珠子代表一串,三颗三通珠子,就代表三串咯。

这次展览还来了不少精美的文物,

比如有——

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 唐

镜背纹饰为一对鹦鹉,口衔折枝花果,爪撅蓓蕾花结绶带。鹦鹉体形雄壮,长尾飘曳。折枝花果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绶带共有两组,尾端系流苏,宛转飘荡,似在空中飞舞。

龙泉窑长颈瓶 南宋

通体施淡青釉,有细小开片,玻璃质感强。足底露胎,残留有垫饼。此器造型雅致,釉色清淡含蓄,为龙泉窑的典型器物。

水晶念珠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莲瓣纹碗

长沙窑褐釉腰鼓

全场的亮点岂止这么少!

大量的瓷器、钱币、瓦当、

金银器、陶器、木器、水晶......

快来细细鉴赏吧!

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成果展

展期:3月5日-6月3日;

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来源 | 文化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南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