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or私立学校,平民or精英教育,不同教育模式到底有何不同?

青鹿教育
+ 订阅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家长,甚至我们自己也经常陷入这样的热烈讨论——

“选公立还是私立?选离家近的还是名气大排名靠前的?哪种教育体系适合自家孩子?……”

择校,意味着选择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到底有何不同?

事实上,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平民教育VS精英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全球各国都普遍存在,英国BBC曾拍摄一部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探究了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差异,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意义。

纪录片主题是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异,内涵却不限于此。强烈推荐给大家,关心教育的家长都值得一看!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交换学校:阶级分化)是由BBC于2015年播出的一部探究公立和私立学校差异的纪录片。纪录片里,两组来自英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交换和体验。

片中的精英教育模式代表——私立的Warminster学校,拥有近300年历史,学校不到400名学生,教师64名,12个网球场,每年预算900万英镑,占地25公顷。

而平民教育的代表——公立的Bemrose学校,学生超过700人,每年预算500万英镑,甚至没有像样的网球场,学生想要打球就得自己手动支起简陋的球网,或出去找培训机构。

两个学校的校长应节目组邀请,同意交换一周,校长各率自己学校三名学生一同前往交换。通过“身临其境”交换学校(其实背后是交换阶级),真实呈现两所学校的不同。

上面这个是私立精英学校的校长Mark↑↑

私立精英学校的三个学生↑↑,从左到右依次是走读生Xander,寄宿生Jon和Katy,都来自优渥的上层社会家庭。

上面这个是公立学校的校长Jo,她通过近10年的努力将自己所管理的公立学校水平提升到“优秀”,她坦言,教育是打破不平等的关键,如果我们要为下一代建立更公平的社会,那么我们就要先改变学校。

她带着三名自己学校的学生一起去往私立学校交换,三名学生分别是懂事的叙利亚小女孩Nazh,焦虑不自信的Qasim和上课爱捣蛋的Brett。

经过一周后的对调交换,两所学校的孩子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实,纪录片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给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在英国,仅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教育。这凤毛麟角般的7%,主导着英国的上流社会与精英行业。

具体说来,私立学校精英教育的优越之处到底有哪些?

更多资源,更雄厚的经济投入和师资力量

这所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不到370名,一年的经费达900万英镑,而片中的公立学校有700多名学生,一年经费是500万镑。

普通公立学校的人数多,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这是问题的根本。

私立学校的学生小班型模式,师资强,造成老师有时间、有精力能够比较全面的关注到每个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得到老师鼓励后,会更加自律和自信。

片中的私立学校有多达12个网球场,能让学生畅快地运动。

全校有多达42个兴趣小组,步兵见习队、天文社团、车辆组装……丰富程度让公立学校来的孩子目瞪口呆,所谓玩中学、素质教育莫过于如此。

学校有现成的古典唱歌班,公立学校校长Jo表示自己的女儿也在接受相关训练,但不同的是,她得自己掏钱去校外帮孩子另找培训资源。

看上去非常高端的社交晚宴,每周请名人来校演讲……这都是私立学校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但却是公立学校校长从未想过、也没有多余财力去复制的。

生源质量,家长背景

无可否认,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形中决定了孩子的教育起点。

更强大的经济能力,意味着有条件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有30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Warminster,一年的学费就是27000多英镑,这还不包括孩子们在校内必穿的统一制服等花销。根据 《镜报》的报道,英国人在2014年(纪录片于2015年播出)的平均年收入是16640英镑(税前),如果不能申请到奖学金,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上不起私立学校!

上得起私立学校的孩子,无形中经过了家庭财力地位的筛选,而公立学校则没得选。

片中的公立学校招收了很多刚移民过来的学生,很多的学生父母连英语都说不明白,并且不少学生有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

不少公立学校的学生,还在为温饱而担忧。

公立学校3点放学,很多学生家长也不能保证有时间、精力在孩子放学后,辅导孩子的作业,不少孩子们就在玩游戏机、四处游荡中,荒废了时间。

在测试中,私立学校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超过了18岁群体的水平,而片中公立学校新生仅达到7岁孩子的阅读水平,他们大部分母语都不是英语。

自律和自信

片中的私立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中学,从学生踏入校门的那时起,就被无处不在的规矩约束着。

“宿舍十点钟熄灯,七点钟起床。”

“熄灯后和课堂上不允许使用手机。”

“女生不允许化浓妆、穿短裤或散开头发。”

三个公立学校的学生来到这里,睁大眼睛听着规矩,大气也不敢出。

对于条条框框的约束,校长这样解释:设立规定,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规则的成年人,整装待发地步入社会。

严苛的校规培养了学生的自律。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迈着冷淡牛津步伐的孩子”,他们安静而从容,俨然一副未来精英的样子。

课堂上,大多数孩子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因为若稍有不守纪律的行为发生,老师就会动真格,勒令学生出去。

在同学的自觉自律与教师的严格他律之下,习惯于在课上调皮捣蛋的公立学校学生Brett,也不得不收敛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听着课,从来不做作业的他,甚至也主动开始做起了作业。

除了纪律,学生的自信让人印象深刻。

从片中,你可以很明显看到私立学校的三个孩子表现得从容自信,而三个公立学校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自信,比如叙利亚女孩Nazh明明很喜欢私立院校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支持培养,但出于自卑,却说自己并不想来私立学校……

精英私立学校的校长Mark在公立学校一周期间,不仅亲自教授孩子历史课,还会就孩子的发展状况,与该校师生详谈。

他发现,这些孩子很好,既聪明又诚实,不论是智商还是品格,都不比私立学校每年收录的新生差。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自信。

Mark校长的观察,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证实。

上过他历史课的公立学校孩子感受到了重视:“他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学生的自尊能得到增强,因为他告诉你他的观点并询问你的观点。”

公立学校孩子到私校第一天,校长Mark按惯例跟每个孩子单独交谈,当他与Brett交谈时表示:“我看了你的成绩报告单,讲真的,我觉得你能做大事。”

这句话带给Brett的震撼非常大,这样的肯定,极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此前他几乎从未听到过。

私立学校在潜移默化中让人变得自律且自信,而这两样品质,是几乎所有精英人士的必备潜质。

无法企及的私立教育,穷人没救了?

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教育差异,其实背后是阶级分化。

这样的深入探讨或许并不能帮助一个家庭做出择校判断。毕竟,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尤其还涉及到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考量以及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等。

但它仍然可以带给我们一些视角和启发。就像片中公校校长说的那样:“即便不能复制,我们至少了解了。”

我们了解到:

1)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课堂外的能力

2)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自律的重要性

3)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成长成才产生巨大影响

4)孩子同龄人环境很重要……

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未来,但,享受不到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就与成功、跨越阶层无缘了吗?

这个纪录片的最后给了我们希望。

来自公立学校的Brett通过全额奖学金计划,真的去念这个他所钟爱的私立学校了!并且转去后,他整个人都一扫之前的焦虑忧郁,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

得以进入私立精英学校就读的Brett神采飞扬,与之前判若两人

后根据2017年9月的报道,他通过了GCSE(英国中考),成绩优异。在私校,他很快适应了新生活,除了正规课程,还在新学校接受商业、摄影、体育等课外学习。

公立学校的叙利亚移民女孩Nazh也很争气,GCSE获得了3个 A*和7个A,非常棒的成绩了!

小姑娘2011年才来到英国,她的父母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给女儿争取到了在英国受教育的机会。哪怕仅仅是一所就近入学的普通公立,也让她觉得非常满足,她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

“我想考好大学,比如牛津剑桥。”

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这个勤奋踏实的小姑娘早晚会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虽然从大概率上说,私立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和质量更为优异,但是并不能断然下结论认定:私立教育就能保证必然优秀,而公立教育则意味着平庸。

毕竟,外部条件再好也还是要看个人努力与否。自立自强,不放弃梦想,便是战胜自卑、实现阶层跨越的的最好方法。

本文转自睿妈看教育,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广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课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里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课堂,挖掘最新鲜的教育资讯,分享你最关注的热点话题。欢迎关注公众号:青鹿教育(ID:qljy_2017)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