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佛山有个雷锋纪念馆,馆主就是“活雷锋”

佛山记者帮
+ 订阅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佛山就有一个雷锋纪念馆,在南海狮山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内。

这个纪念馆由菠萝救援队队长王治勇牵头筹建,去年11月对外开放,目前已接待3000多人次。

这个纪念馆里有些啥?王治勇为什么要建雷锋纪念馆?

馆藏:

用老物件传递雷锋精神

来到菠萝救援服务中心,门口的雷锋铜像赫然映入眼帘。雷锋系着红领巾,斜挎钢枪,手拿《毛泽东选集》,目视前方,眼神坚定。

雷锋塑像。受访者供图。

从服务中心正门上二楼,楼道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贴着雷锋的生平介绍。走到二楼,迎面摆放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自行车上挂着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单肩包,自行车后的墙壁上悬挂着三张经典的雷锋宣传画。

“这个场景就是让参观者拍照留念发朋友圈的。”王治勇笑着说,参观者将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可以让更多的市民知道雷锋纪念馆的存在,其实就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传递。

市民参观雷锋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从楼梯口右转,走廊尽头的大房间就是雷锋纪念馆所在。最吸引人的是两个巨大的陈列架,上面摆满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如军功章、搪瓷杯、老式相机等。

这些老物件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其中,一台老式电视机由菠萝救援队救援部部长的父亲捐赠。

当年,这位老父亲卖了一头猪,才把这台老式电视机捧回家,成了当时全村唯一一台电视机。一开始,他并不舍得把电视机捐赠出来,救援部长做了多番思想工作,他才最终割爱。

馆藏的老物件。黄逸豪摄。

王治勇说,收集和展示这些老物件,一方面是希望参观者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期盼引起市民们的共鸣。“一些上了年纪的参观者看到这些老物件,就会跟我们分享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雷锋纪念馆的旁边,是一间新时代雷锋展览馆,由菠萝救援队队史室改建而成。展览馆内陈列着菠萝救援队救灾时所使用的一些物件、媒体对菠萝救援队的报道,墙壁上则记录着每次参与救灾的救援队员。

“只要在菠萝救援队里付出过,即使离开队伍了,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王治勇说,未来,展览馆还将展出狮山、南海乃至佛山优秀志愿者的故事。

展馆里挂满锦旗。受访者供图。

幕后:

馆主就是学雷锋“网红”

一次外出学习,王治勇了解到一支宁夏救援队的队长成立了一间雷锋纪念馆,去年接待了近3万人次参观。这让他也萌发了建馆的念头。

作为一名深受雷锋精神影响的70后,他希望向社会宣传雷锋精神,弘扬正能量。想干就干,他和伙伴们经过一番努力,把这个纪念馆捣腾出来了。

来到雷锋纪念馆,除了欣赏老物件怀念旧年代,参观者还可以参观菠萝救援队的救援设备,在雷锋讲坛上听优秀志愿者讲助人故事,接受菠萝救援队提供的安全知识教育。

“老一套的说教已经不被年轻人所接受,我希望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去传播正能量。”王治勇说。

市民参观雷锋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王治勇不仅宣传雷锋精神,他本人就是一名“活雷锋”。

早在2016年,王治勇就因为一张照片成为了“网红”。当时,正在广东信宜救灾抢险的他,从下午17时一直为道路清理障碍到凌晨1时,极度疲劳下,浑身泥水、还戴着口罩的他,坐在地上往居民家门口一靠就睡着了。

疲惫的王治勇。受访者供图

这一幕被拍下来后,刷爆了信宜市民的朋友圈,也让不少佛山市民为菠萝救援队点赞。

王治勇投身公益事业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年,他以自己的公司——佛山市南海菠萝物流有限公司的名义成了义工队,带着28名员工做志愿服务。

2013年,王治勇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自己则全身心做菠萝义工队,并在2014年把队伍转型为专业救援队。

王治勇向来访者介绍菠萝救援队。受访者供图

一路走来,王治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自己企业的经营也受到了影响,艰苦的救灾工作也给他的身体留下了伤病。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

王治勇坦言,让自己坚持下来的是责任和使命,菠萝救援队一路走来,收到了大量爱心企业和热心市民的扶持与帮助,自己没有轻言放弃的权利。“选择踏上公益之路并不后悔,公益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3月1日,“王治勇好人工作室”在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这是狮山镇第一个好人工作室,将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营造崇德向善、学雷锋、当好人、做好事的氛围。

计划:

3年培育10支“育苗”队伍

3月2日,南海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服务中心雷锋讲堂接受培训,这是菠萝救援队培育孵化的10支“育苗”志愿服务团队之一。

志愿者在雷锋讲堂受训。受访者供图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菠萝救援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了与更多的新生志愿服务团队分享经验,菠萝救援队制定“育苗计划”,选择了10支省内外的志愿服务队,从管理制度、技术设备、运营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

按照计划,菠萝救援队将利用3年时间孵化10支队伍。孵化完成后,这10支队伍也要在3年内各孵化一支志愿服务队。

王治勇希望,通过这种滚雪球的方式,让社会上的公益力量接力发展,培育越来越多的后备人才。

随着年龄增长,王治勇逐渐从一线的志愿服务中退下来,开始思考菠萝救援队未来的发展。他把更多精力放在队伍成长、资源链接、制度建设等方面,希望将菠萝救援队打造成百年品牌。

“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我不可能一直带队。只要确定方向,建好制度,其他人也能接替我。”王治勇说。

目前,王治勇正在加紧筹建菠萝之光艺术团,以艺术团为平台,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菠萝之光艺术团将围绕救灾故事、垃圾分类、安全教育等主题,由参与的文艺爱好者编排表演,用艺术传播正能量。

菠萝救援队正计划成立应急保障中队,整合泥头车、货车等各种车辆资源,以便出现险情时可以更快地将救灾物资运送到救灾现场,提高菠萝救援队的综合救援能力。

“只有将团队打造得更加专业,带着更有创新意识的头脑,开发更贴合社会需求的公共产品,才能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帮助。”王治勇说。

雷锋精神需要共同传承。受访者供图


思考:

公益事业如何持久?让付出者也有获得感!

志愿者就是无偿付出吗?志愿者不需要激励吗?王治勇的答案是否定的。

菠萝救援队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表现突出的义工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回馈。例如,满足条件成为年度杰出义工的队员,将获得服务中心赠送的个人定制西装一套、一份50万保额的保险、免费学车名额等,其子女还可以到服务中心爱心联盟的教育机构中免费学习一年。

王治勇说,有一个专职队员的三个孩子都到教育机构免费学习了,如果单凭这位队员自身的薪水,很难承受这笔费用。

今年春节,王治勇带领服务中心的关爱服务队到多位优秀志愿者的家乡进行慰问,向当地政府赠送锦旗,并赠送 牌匾给优秀志愿者的父母,赠送的牌匾上写着“积善之家、福泽绵长”。

今年成立的菠萝之光艺术团,其中一个功能是服务曾为菠萝救援队提供帮助的爱心企业。菠萝救援队除了会为爱心企业提供无偿的安全培训外,还会为企业策划晚会,助力企业塑造企业文化。

刚过去不久的佛山行通济活动中,菠萝救援队方阵里,走在前列的就有几位戴着荣誉绶带的爱心企业代表。

“无私的奉献不长久,做公益不是当苦行僧,应该是光荣的。”王治勇说,只有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让大家都得到尊重,公益才能长久做下去。

【撰文】黄逸豪 盛正挺

【视频拍摄】汤晓微

【视频剪辑】田人心

【统筹】盛正挺

编辑 熊琳 实习生刘嘉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