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李宇红家中客厅摆放着一束束素雅的白色鲜花。学生、亲友、陌生人从世界各地赶来看她,泪流满面。而她,静静定格为一张黑白照片,面带微笑,一如既往的温柔优雅。
6天前,2月23日,广州气温骤降,下起了雨。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宇红在雨天中遭遇车祸离世,生命定格在永远的45岁。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亲了亲她的额头就出门了,可没想到,那是最后一次。”李宇红的丈夫鄢智勇望着窗外,红了眼睛,“她一生温柔、优雅、包容他人。”
“我们一起认真地浪费生活”
李宇红离开的这几天,鄢智勇脑海里总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他总想起一家三口一起买菜,下厨做饭,“那时可真妙,最享受这种烟火气。”总想起妻子的声音,“那时最喜欢接到她的电话,声音柔柔的,很温暖人心。”
一个个“那时”,让鄢智勇回想起俩人结为夫妻20多年中的点点滴滴。
在外界看来,李宇红和鄢智勇是对神仙眷侣。两人经营着温暖有爱的小家庭,也关心着广阔无垠的大自然。
“宇红是我的精神支柱,是好妻子的典范。每当我陷入低迷状态,她总是鼓励我,让我重燃生活的希望。”鄢智勇说,“我们在精神层面上有太多共通点。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们一起认真地浪费生活。”
2017年4月5日,李宇红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寻常阅色”上发表了首篇文章《我们一起认真地浪费生活》,讲述她和丈夫鄢智勇的温暖点滴:一起逛音像店听音乐会,追随各种体育比赛,赏紫砂品好茶,为集邮“一争高下”……
彼时,鄢智勇刚结束在东莞长达10年的工作,回到广州工作近半年。“寻常阅色”这个公众号成了李宇红一家三口记录生活日常的平台,至今已更新75篇,题材包括观鸟、亲情、爱情、友情,也包括美食、电影,还包括对人生的思考。
深夜里,鄢智勇一遍又一遍翻阅“寻常阅色”,细细回忆回味。
“直到有一天,对大自然着迷的小Y同学(李宇红的女儿)被老师推荐去参加观鸟活动。小Y同学对这个事物的热爱超出我们想象,同时也让我们好奇不已。我们开始手执望远镜一起在野地里游荡。我们确认这个共同爱好的过程就像陷入恋爱。”在文章里,李宇红谈起一家三口缘何沉迷观鸟,满是幸福。
鄢智勇已很难数清,和妻女一起观过多少次鸟,拍过多少张照片,听过多少种鸟叫。
近年来,李宇红一家三口把观鸟爱好感染到几十个家庭。他们组织家庭、学校师生参加观鸟活动,在不打扰鸟儿生活的前提下,观鸟儿之影,听鸟儿之声。
“我们组织大家观鸟,不是单方面欣赏鸟儿的美,而是为了让更多人通过观鸟学会敬畏大自然,让鸟儿有更好的生活环境。”鄢智勇说。
“先前,宇红有时会‘嘲笑’我文笔‘挺菜的’。我文采肯定没有她好,但以后还是要坚持更新‘寻常阅色’。” 鄢智勇说,“这也是对她的一种纪念。”
鄢智勇有一些遗憾。他原本打算等今年女儿上大学后,和妻子到处走走,观更多的鸟,更认真地浪费生活。但没想到,去年一家三口的云南游,会是最后一次省外游。
距离意外发生已经一周,鄢智勇总睡不好,还没能梦见妻子。他希望能梦见她,和她说“我爱你,想你。”
“还记得她打着点滴校对稿件”
这几天,在李宇红家中陪着鄢智勇忙前忙后的,还有华师的老师们。
1996年,李宇红从华师毕业,留校负责宣传工作,一干就是23年。
“我们同年毕业留校工作。她是才女,大学期间便出书《生命里的温柔》。” 华师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原部长,现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凌回忆道。
这几天,刘凌总想起这样一个场景:刚留校工作时,她的办公室在北边,冬天比较冷。忙完工作后,她总爱到对面沐浴着冬阳的办公室找李宇红,交流一会儿。“她真心待人,热爱工作,是个非常温暖的人。”刘凌说,23年来,李宇红一直管理校报的编辑工作及各项宣传事务,工作热情不减,非常难得。
华师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部长胡庭胜也称赞:“李老师是个责任心非常强、做事认真细致的好搭档、好助手。”他回忆道,去年华师85周年校庆之际,李宇红因对原拟定的宣传片脚本不够满意,又重拟脚本。之后,李宇红和他前前后后讨论了十余次,打磨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定下脚本,拍摄了制作精良的宣传片。
“在新媒体写作和传播上,李老师非常敢于创新。”胡庭胜说,华师官方微信公众号“晚安华师”的成功运营,有李宇红的一份重要功劳。
李宇红的“老搭档”,华师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老师徐能源还记得,2008年华师75周年校庆之际,李宇红和他们一起采访校友,准备出书《我的大学 我的梦》。临近截稿日,李宇红患了一场重感冒,躺在校医室的病床上打点滴,仍坚持校对稿件。“我一直记得这件事,在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敬业、坚持。”徐能源说。
“李老师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在职场上的引路人。”华师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老师杨柳青还记得,在她刚参加工作时,李宇红便找她谈心,建议她做好职业规划,让她更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
“刚参加工作时,只要和李老师在一起,遇到别人,她总会和别人介绍我,带着我很快融入各个工作群体、工作环境。”往事历历在目,杨柳青说,李老师对她的关心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这种真诚而持久的关爱对她来说,是非常大的助益和鼓舞。
“难忘她是我大学时最好的引路人”
“难忘你是我大学时最好的引路人,你给我修改的第一个标题我至今念念不忘。忘不了你曾那么开心地表扬我,让愚钝的我有了坚持的勇气。”2月23日晚,华师2008届毕业生、现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写下文字,追思李宇红。
“如果不是李老师的影响,我可能不会走上媒体这条道路。” 马喜生回忆道,15年前,初入大学的他成为《华南师大报》的一名校园记者,在写一篇人物报道时,用了过多口语化的表述,以致稿件遭到受访者的“投诉”。当时,作为指导老师的李宇红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温柔地提醒他把稿件再次仔细研读,并耐心教导他如何写得更精炼,让他颇受启发。
这种温柔的力量为很多学生所牢记。学生蔡嘉莉这样回忆李宇红:“您从没说过一句重话。一旦您的脸上没有笑容,就足以让我们羞愧万分,不敢荒废,更加努力,只为了让您展颜一笑。也许,这就是温柔的力量。”
“是你去我就放心了。”“以你的天资肯定能有收获。”……这几天,华师大四学生丁振球一直翻看自己和李宇红老师的聊天记录,感慨万千,“李老师总不吝惜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给了我很多肯定和动力。”
在丁振球还是一名大三学生时,李宇红曾请他单独负责采访一名广东教育界名人。彼时,经验尚不足的丁振球并没有信心。李宇红充分肯定他的写稿能力,让他鼓起勇气。此后,丁振球愈发自信,写了多篇人物报道并“收割”多个奖项。
这几天,李宇红的学生们用她最喜爱的写作记录方式,一字一句写下对她的追念:
“忽闻噩耗,和爱人抱头痛哭,哭了一次又一次,脑里一片空白。我们至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2004年初进校报遇见您,从教我写稿到做人做事,从学生到同事,15年来一直受您的恩泽。”
“感谢此生能遇到你这样灼灼其华、腹有诗书、心有亮光、温柔中有力量的老师。”
“你在某一个宇宙中离开,却仍然在其他无数个宇宙中读书观鸟,平安喜乐。”
“是从遇见你的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心灵才有了可以停靠的地方。你走进了我的生命里,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愿能再见到你,我知我再也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能够永生的,但是有一些抽象的东西却能获得比具体更恒久的生命力,比如此时此刻在我记忆中仍然会说会笑的你。在那些你写下的文字里,在那些你编过的报纸里,在那些爱你的人的心里,在那些地方你仍然活着。”
送李宇红老师最后一程
李宇红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3月3日(星期日)上午11:30在广州市银河园白云厅举行。凡要参加告别仪式的单位或个人可于3月2日17:30前联系华南师范大学宣传统战部登记,届时集体乘车前往参加悼念。
联系电话:13535028892;020-85211023
乘车时间:2019年3月3日(星期日)上午10:30
乘车地点:华南师范大学教工俱乐部前
一日一生,过好每一日
提起李宇红,美丽、优雅、温柔、睿智、热情,亲友们总想到这些美好的词汇。
2年前,李宇红开通微信公众号“寻常阅色”,一家三口及同好们,在这里分享观鸟和摄影、读书与行走、生活与艺术。
学生杨欣欣说,李老师的文章和她的内心和她的生活都是一致的。每次读她的文章就像与她对话,每次与她对话就像读她的文章。
南方+摘录、分享李老师部分文段,与读者分享:
1.我(李宇红)把从低幼时期从各渠道得到的形态各异的若干本邮册给他(鄢智勇)看。他瞟一眼不动声色地。我呐呐道:“这可是我从小培养的优良爱好。要说我做过什么坏事,也就是为了得到一枚邮票把它从别人的信封上生生撕下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集邮。”说到坚持,我马上觉得自己有了底气,说话间挺直了腰杆。“都是信销票。”他随手翻翻,又道“撒网式的乱集,没有专题。”
天知道!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对世界的认识和联想,有多少是从这些方寸纸上得来的?它们于我是与阅读同样重要的精神来源。
他给我看他的邮册,厚厚的几十本,专题、年册,林林总总。最让我惊讶的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保护专题,打开任意一册,蝴蝶、鸟儿、兽类、海洋生物等各国代表物种呼之欲出,特别是那些如自然尤物般的鸟类,种类如此丰富,色彩如此斑斓,名字如此有趣。它们如穿过黑夜的群星洗刷了我的眼睛。
那次看邮票最后的结局是我落荒而逃。因为翻到了最令我恐惧的两爬,它猝不及防闯入我的眼帘,画面极其恐怖。我大叫一声丢下邮册狂奔出门。
——2017年4月5日《我们一起认真地浪费生活》
2.自从开始懂得聆听鸟声,会更关注自然中的和唱。如林中昆虫的唱和、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水花拍打岩石的节奏。
每每聆听这自然的天籁之音,我总想到,它们不是聒噪者,它们是大自然好的叙述者,这些好的叙述者,最好的命运便是遇到那些高贵的耳朵。
——2017年5月16日《在春天,陷入爱情反复歌唱》
3.我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消失在生活的背后了。
想到这,我有点难过。母爱对儿女来说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长大了,我们的世界有了无数要关注的头条,但妈妈关注的头条永远都有孩子。
我的妈妈,在老伴和儿女面前,她没有堡垒,只有软肋。
——2018年5月13日《我的妈妈,她没有堡垒只有软肋》
4.人生不值当,友情恒久远。
中年的我们,都曾拼尽力气爱过,为不易的生活努力,与顽劣的自我相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竭尽全力,所做到的也不外是,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
漫长岁月中,我们长成了一枝植物,人畜无害,但是坚韧不拔。
——2018年8月25日《我们长成为一株植物,人畜无害》
5.在你的这个年龄段,遇到交友的困惑是很正常的。我认为与朋友相处守护之道是学会关心别人,善于倾听,遵守诺言,彼此能做到换位思考,不要总把“我”凌驾于两人关系之上。你可以一试。
在与人的交往和沟通上,希望你能打开心扉也能慧眼识人。遇到真心相待的人可以交付真诚,不能信任的人也懂得交往的分寸,懂得保护自己。
生活上作伴互助的朋友与精神相通的朋友同等重要。但心灵相通共鸣的挚友不易遇到,但凡拥有,便是一生的珍贵。
——2018年12月30日《我们只此一生——写在女儿的十八岁》
6.如果没遇到好朋友不是谁的错。人都会渴盼被更多人喜欢和接受,但成为挚友主要是取决于彼此对自身和世界的价值认知。这世上总会有和你相似方式思考的人,你迟早会有这样的朋友。
无论你是万人迷还是独孤一人,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可爱和可贵之处。勇敢做自己,欢喜地接纳自己。
希望你成为一个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他人的人。
——2018年12月30日《我们只此一生——写在女儿的十八岁》
7.爱情固然美好,我们可以勇敢追求它,但是不要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全部。除了爱情,这世间还有很多值得你花费心力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不应为爱所苦,为爱所困。即使被爱令我们有价值感,也只有当我们有价值时才会被爱。年轻和漂亮当然也是一种价值,无奈殊难恒久。生为女性,最好有能力和智慧为自己创造相伴一生的价值: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性情、助人利他的品质、专业素养的能力……
——2018年12月30日《我们只此一生——写在女儿的十八岁》
8.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越来越理解:我们只此一生。一日一生,过好每一日,就是过好一生;我们只此一生,我们要好好相爱,珍惜每一天你身边值得珍惜的人。
每个人都要出生两次,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第二次是从孩子到成年。你现在就要开启你的第二次人生之旅了,祝福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2018年12月30日《我们只此一生——写在女儿的十八岁》
【记者】马立敏
【校对】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