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学前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受关注。佛山市顺德区政协委员、深业城幼儿园园长孙映华表示,对于解决顺德“入好园贵”的问题,建议政府通过推行教育券的方式,减轻家长负担。
孙映华直言,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跟当前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学位不足有关。“其实顺德也有很多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和投资人愿意办一些普惠性的幼儿园,但是要鼓励他们在实际行动上的积极性,我觉得首先要进行生均办学成本的核算。”孙映华说。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顺德采用建园补贴的方式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实行资助,带动了非财政性资金参与学前教育。2012~2017年累计补助幼儿园建设项目47个,新增幼儿园32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学位近2万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
不过孙映华认为,为了保证普惠性幼儿园办学质量,需要政府在资助时进行更精准的核算,综合考虑教师的工资待遇、持续投入、培训经费、设备设施等。如果政府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资助考虑到这个成本,资助的幅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激发民间资本的办学积极性。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则是幼师的缺口问题。孙映华表示,国家要加大师范院校对幼儿专业学生的扩招,解决幼师的生源问题,同时地方政府要提高幼师的福利待遇。
“既包括政府对幼师的从业津贴的补贴,同步也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幼儿园做老师,这也会对民间资本兴办普惠性幼儿园起到提高积极性的作用。”孙映华说。
近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这份通知也引起了以孙映华为代表的顺德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关注。
“这个政策是希望为适龄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我们作为幼教人坚决拥护和支持这个政策。”孙映华表示,政策具体落地到地方政府,希望能遵循“一园一案、一事一议”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比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属性界定方面,有些是属于政府,有些是出让土地的,有些是划拨土地的,有些有房产证,有些没有房产证,这些都要分别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孙映华说。
最后,孙映华建议,顺德可以参考日本、韩国、香港等先进地区的做法,实施推行教育券的方式,在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的前提下,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开办,政府会在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学费差额之间按照50-70%给适龄儿童家庭提供一些教育券。家长选择去读民办学校时,就拿着这个教育券抵扣一部分的学费。这就降低了家长的负担,也是让家长“用脚投票”,对幼儿园的质量有促进作用。
“因为公办幼儿园,政府完全大包大揽是不现实的,而鼓励民间资本去办民办幼儿园的前提是要降低家长的负担,所以可以通过这样资助的方式让家长购买民间的教育服务,满足市民的多层次需求。”孙映华说。
【记者】蒋晓敏
更多相关报道,欢迎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