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县2233年的古邑龙川
保存了有各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
历史遗迹和文物,红色文化影响力巨大…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为新时代
推动龙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
近日
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传来好消息
龙川学宫与考棚、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被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佗城村学前街。据史料记载,龙川学宫最早始建于唐代,位于城北。现存位于佗城学前街,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2006年曾作修缮。
↑学宫
↑明伦堂
龙川学宫原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西庑、东西斋等,规制悉备。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
龙川学宫对研究岭南地区
同类建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962年公布为
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公布为
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考棚
龙川考棚位于佗城西门,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2010年修缮。为四进院落式布局,由大门楼、至公堂、官员寓所和文武考场等组成。
↑ 考棚正门
↑考棚鸟瞰图
东西四个考场现作科举陈列展厅,再现了科考场景、科举时代考官改卷场景,展示了科举时代武试制度起源和其他武试常识。
考棚于1986年公布为
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公布为
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2月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三进院落式布局,为当时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所。
1923年,彭湃两驻福建会馆,与当时退守东江的广东军阀陈炯明谈判,借助陈炯明的影响并请他写信给海丰县长王作新释放在海陆丰“七五”农潮中被捕的农会干部。1925年10月东征军左路军曾在福建会馆设立指挥部,左路军纵队长程潜和党代表林伯渠也随军住在这里。1941年香港文化大营救中,福建会馆成为文化名人赴内地的中转站。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会馆成立。后为老隆镇人民政府等机关单位和老隆镇塑料厂使用。
福建会馆
具有革命纪念意义
和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1986年公布为
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7月公布为
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作为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树立高度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这3处文物被推荐为广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龙川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入强大活力。
-资料来源-
县文广新局
-编辑-
钟瑜
-编审-
柳欢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