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川黄岭,揭开“秀才多过狗”的古村秘密

河源广播电视台
+ 订阅

新时代,新乡村。

由龙川农村商业银行和河源广播电视台《看河源》栏目,联手策划的大型系列专题节目——“美丽乡村龙川行”,今天来和大家介绍一个在2018年成功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龙川县丰稔镇黄岭村。

在龙川县的行政区划中,这是一个以“古村落”和“人文村”命名的地方。黄岭,位于丰稔镇西部,北依分水凹,西掖田咀里,襟吕洞而带麦湖,枕乌石以望萍塘。

这里是有着五百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村落,古屋古祠,雅朴致韵。这里是崇文重教誉冠龙川的人文村,有“黄岭好水口,秀才多过狗”、“进士秀才连三代,一屋考出十秀才”的科举佳话。

人文蔚起,流泽无穷,几百年来,黄岭不仅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客家子民,更薪火相传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1、古迹犹存古村落

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黄岭至今任然保存着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尤以古民居为多。得益于明清时期的门第经济,村中100 多座古民居尽现古风古韵,座落有致。

在龙川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认定录入了24 座古建筑为受保护文物,村级文物之多居龙川之最。

黄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为低山丘陵所环抱,从地形上看,因像梅花而称梅岭,又因当时林木稀少,一片黄土,故又称为黄岭。

据村内各姓族谱记载,早在五六百年以前,就有客家先民在此落居,明朝正德元年(1506 年),饶姓祖先从江西迁徙至黄岭,此前曾有王、蓝、马、李等姓氏的人居住,但人数不多。

村民叶育远老人的家中,保存着新旧两套《叶氏族谱》,上面详细记载着黄岭叶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

据记载,开基之祖兄弟二人:叶茂富、叶茂贵。明正德年间自龙川通衢迁至黄岭山下开荒,繁衍生息继以世代,遂成人丁兴旺叶氏家族。

越五百年,黄岭人筚路蓝缕,走过沧海桑田,遂成就这秀丽村庄。如今走进黄岭,青山葱翠,稻田旁边,竹林掩映处,古宅若隐若现,随处可见。

黄岭炮楼,又名水谦楼,位于黄岭西北部,约建于1874年,距今已经140 多年,占地约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 平方米,为四层砖木结构楼房,高约10 米。

外墙用石灰混合夯实,内面用泥砖砌成。顶层盖瓦,底层中间有天井。东西两侧有木楼梯,一直通到四楼,每层有两厅二十间房,可以容纳几百人。

相传水谦楼由村里十名有钱的乡绅捐资修建,其目的就是防外贼偷抢,也曾用来办学堂。黄岭炮楼,历经百年的风刀雨剑却依然屹立不倒,但是曾经的威武和辉煌,渐渐成为历史,融入人们的记忆。

龙川籍作家邹海林,退休后一直从事客家乡土文化挖掘整理,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对黄岭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投以巨大的热情,多次深入黄岭实地采访,并整理、辑录成展现黄岭村人文风采的《人文黄岭》纪实著作,撩开了这个客家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人文黄岭》这样描述黄岭村古建筑总体特色:飘来中原的云,吹来黄河的风。黄岭古屋基本保持着中原民居的建筑特点,客家围龙屋、四方围屋古朴典雅,行走在幽幽的古屋间,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坚实高大的墙体,黑白相伴的瓦檐,深邃复杂的庭院,天人合一的布局,处处体现着华夏文明,更体现出客家人坚忍不拔,团结合作,崇文重教的精神。

2、誉冠龙川人文村

现存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 198 块“进士题名碑”, 记载着元明清三代,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其中一块题名碑上记载着:叶銘熙,广东龙川县人。

清朝嘉庆 七年(1802 年),黄岭人叶銘熙在壬戌科会试中第二百一十四名, 殿试中三甲进士第一百名。而那一年,叶銘熙刚刚二十岁。金榜题名之时,他一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叶铭熙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据说他五岁能诵诗,十岁观四书,十五岁就已经通五经。在高中进士之后,叶铭熙被朝廷授为正六品,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而他就任的第一站,就是到直隶省顺德府巨鹿县任县令,巨鹿县真定,是南越王赵佗的故乡。

“广东之文始尉佗”,当叶铭熙站在真定南向而望之时,是否会想起两千多年前,曾经“以诗礼化其民”,施政治邑、开岭南风化的南越王赵佗呢?

黄岭人秉承先祖重文、重农、重商的家训,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明清时期,全村经省内各级考试而被录取的生员,人数一直名列龙川榜首,升入国子监读书的比比皆是,共出有180 位秀才、举人和进士。

仅珠芬叶天瑶祖孙三代就曾出现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十三名,一时间“进士秀才连三代,一家秀才十三人”的佳话传遍古邑大地,而黄岭也因“秀才多过狗”而誉满东江,成为龙川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黄岭村,历经岁月的风霜愈显厚重,张扬着传统与现代的美丽。而黄岭人的志气、品格和成就,则在黄岭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客家古村落,是客家文化和精神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挖掘和整理。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编导:石林

摄像:车颖诚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