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94年来首开夜场,即使抢不到票,吟读几首古典诗词,也能遥想她的盛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赏灯的时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写明了地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无疑描摹了灯下的倾城美态。
话说,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这句诗出自下列哪位诗人之手?”这不,元宵节当天下午,珠海容闳学校就为学生安排了一堂“诗词鉴赏大会”。孩子们进入日文化课程学习环节。答问题,猜灯谜,通过老师的诗词讲解和谜语拆解,了解元宵节的丰富内涵。
花灯是元宵节的例牌习俗。老师解释,“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出自宋代诗人朱淑真之手,再现了当时元宵赏灯的情景。元宵之夜,平时紧闭的皇宫宫门破例开放。“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这首《正月十五夜灯》把宫廷内万灯齐明、舞袖联翩、歌声入云的壮观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为啥元宵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皇帝特许年轻女子自由外出,这便给未婚男女提供了相识的机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可谓节日“网红诗”,写尽了元宵相会的“前世今生”。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我们以重大传统节日为契机,开设活动体验课程,培育具有民族气质与精神内核的现代学子,让他们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其内心都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容闳学校老师刘玉珍说。
元宵快闪走起,老外来蹭国学课
除了吟诗填词,喜沾“洋气”的元宵节特色课也大受欢迎。 “This is Chinese ‘fu’。Blessing!”当天,在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包括8名外教在内1400多名师生以快闪的方式庆祝元宵节。
上午10点10分,伴随着闹元宵的音乐节拍,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手拿灯笼跳起灯笼舞,合唱歌曲《卖汤圆》,现场犹如一片欢乐的海洋。
随后,国际班的同学们和8名外教一起来到学校图书馆上国学课,现场学做灯笼,包汤圆,挂灯笼,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故事,通过做手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国际部的学生们毕业后主要出国留学,但国学教育一点都不能少。”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国际部副主任王艳介绍,国学教育是学校开设的固定课程,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展开,学校外教对这块也多感兴趣,时常跑来“蹭课”。
逛吃逛吃,幼儿园娃娃吃着汤圆品元宵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当天,珠海市启源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搓汤圆、做手工,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体验中国传统佳节的乐趣,感受节日特有的魅力。
舞龙,踩高跷,逛花街,套圈圈……金湾区红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沉浸在元宵节欢乐之中。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收看了科普动画片,了解传统节日,并组织多种样式的游戏吸引孩子们参加。在室内花街里,人头颤动,各式各类的零食小吃把孩子们的红包撑得鼓鼓的。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幼儿园学生们是无法理解的,也很难提起兴趣。” 金湾区红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说,活动教学互动性强,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为提高,通过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吃着汤圆赏着花灯,我们温习更多元宵节里的古诗词吧:
【撰文】冉小平 莫依蓉
【图片】冉小平
【通讯员】刘玉珍
【策划】黎詠芝 张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