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不必远方~藏在黄埔的书香气息,只有真正的文艺派知道……

广州黄埔发布
+ 订阅

说起咱黄埔的书塾

很多人都会想到横沙书香街

其实你知道吗?

九龙镇的莲塘村

其崇文重教之风不亚于横沙

现在小编就带大家走进

莲塘村的书舍群

在翰墨书香中寻觅那份诗意

莲塘村历史知多D

九龙镇莲塘村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是华南地区第一大姓陈氏族人从珠玑巷南迁的居住村落,村内历史建筑众多。

村尾有镇北楼(两座楼为防盗之用,均被毁,仅留地基);村东有陈彦约墓,陈彦约是宋朝陈姓入粤始祖之一;村中建有时四陈公祠、鸿佑家塾、罗祖家塾、小堂家塾、季昌书室和多间古商铺等清代建筑;古巷五条,分别为:荣华里、人和里、中和里、平安里、长安里,极具岭南风格。

秀昌书室

秀昌书室坐落于西向古村落的中部、村祠堂西面,始建时间不详,据记载约光绪十年(1884年)。建筑形式采用“五间一进两廊”,屋顶形式为悬山顶。青砖人字山墙,灰脊,天井有花坛,现已被毁。

友恭书舍

友恭书舍是陈永清先生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坐北向南,三间二进二厢房,硬山屋顶,墙面雕花;面宽12.2米,纵深16.8米,总面积205平方米。

陈永清为何人?陈永清,宣统三年考取法官,历任广东高等审判厅刑庭庭长兼民庭第二庭庭长,东莞检察官暨湖北、汉口、江夏、宜昌各审检厅厅长。在1938年被伪军围困时从楼上放绳而下逃跑,结果跌断腰骨,回乡医治静养,1940年在莲塘村病逝。

鸿祐家塾

鸿祐家塾位于西向古村落的南端,坐北向南,二进三间,面宽19.25米,纵深14.4米。第一进为花岗岩石门口,青砖人字山墙,灰脊,碌筒瓦,由四柱支撑,金字架托梁,墙头上有精致的水彩山水人物画,建造时间不详。

形色各异的建筑构筑出一个复杂而又生动的村落生活场景。据村里老人说,莲塘村的书室并不全是教育用途,它们有的用作居住,有的则用于祭祀祖先。具有祭祀性质的书室出现的原因多在清乾隆年间,朝廷对广东宗族势力的膨胀有所顾忌,下令取缔“合族祠”有关,于是祠堂纷纷易名为“书院”、“书室”。

不管是作为居住抑或是祭祀而存在,莲塘村内的书舍群始终作为一种好学之风留在每个莲塘人心中。正如村里贴的对联“学习好天天进步 劳动勤年年增收”,古老村庄崇文重教、勤劳敬业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

还等什么?

明天就是周末了

快约上三五好友去走走吧~

交通小tips

乘坐827路公交车到莲塘村下车,或者342路到莲塘村总站下。

素材来源丨黄埔文化遗产

编辑丨一金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